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75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45篇
地质学   145篇
海洋学   34篇
综合类   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当前数字城管系统良莠不齐,在建设中存在较多问题,制约了城市管理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应用RFID技术和3DGIS技术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文章介绍了RFID技术和3DGIS技术在数字城管系统中的应用,为城市管理的信息化、数字化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2.
早二叠世-中三叠世四川盆地热演化及其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板块西缘,是我国重要的含油气盆地之一.早二叠世-中三叠世是盆地发育及热演化的重要时期,其间经历了区域岩石圈拉张和峨眉山玄武岩活动两个重要构造热事件.本文采用地球动力学模型,分别模拟研究了区域岩石圈拉张和峨眉山玄武岩对盆地热演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该时期岩石圈在拉张作用下温度场基本上处于增温状态,盆地基底热流也随时间整体呈增加趋势.但由于拉张系数较小,岩石圈的减薄量有限,受到的热扰动也不大.岩石圈拉张造成盆地基底热流升高约20%,最大基底古热流出现在早三叠世,约60~62mWm-2.地幔柱模型显示,地幔柱活动对岩石圈热状态具有很大的影响,其影响主要集中在地幔柱头上方(内带),而四川盆地所处的外带及以外地区受到的影响很小.部分喷发到盆地地表的岩浆对盆地烃源岩热演化会有剧烈的影响,但影响时间和范围均有限.因此,早二叠世-中三叠世四川盆地热演化主要受区域岩石圈拉张控制,并在川西南局部地区又叠加了峨眉山玄武岩的热效应.  相似文献   
43.
东濮凹陷南部沙三中段构造调节带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濮凹陷是一个由其东部的兰聊断层拉伸活动造成的新生代伸展断陷盆地。构造调节带是东濮凹陷南部发育的主要变换构造类型。根据断层的组合特点与断距变化,归纳出4种倾向类型、3类叠覆类型,并根据其组合关系细分出11种构造调节带类型,且在东濮凹陷南部识别出其中的8种类型。东濮凹陷南部的构造调节带对沉积体系的发育有控制作用:西部斜坡带发育的同向调节带可作为物源通道,发育大面积的三角洲沉积体系;兰聊断裂带下降盘中的断鼻调节带也可作为物源出口,发育扇三角洲前缘沉积体系;中央隆起带中的背向调节带起分隔次级汇水盆地的作用。东濮凹陷南部的调节带形成机制与兰聊断裂的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有关,兰聊断裂的断面形态、活动差异及走滑运动分量是调节带形成的主控动力学机制。  相似文献   
44.
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潜在的巨大能源。美国、日本、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在该领域已经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试图从各个角度去探测天然气水合物的存在并评价其蕴藏量。地球物理测井在天然气水合物探测与储量评价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且随着以勘探天然气水合物为目的的钻井的增多,日益受到重视。基于国内在该领域研究较少的现状,综述了国外地球物理测井技术在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的应用,详细介绍了常规测井方法定性识别和定量评价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孔隙度、饱和度方法和技术,基于含天然气水合物储层的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模型以及成像测井在含天然气水合物井段的测井响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45.
西沙海槽区作为气水合物的可能聚集地越来越受到关注。浅析地震相分析方法,通过地震相标志的识别,归纳出自中中新世以来,西沙海槽发育有8种地震相:S形前积地震相、斜交前积地震相、下超型前积地震相、丘状地震相、杂乱地震相、空白地震相、透镜状地震相和席状地震相。较细致地描述了各种地震相的反射特征,并结合研究区的沉积背景,对不同地震相的沉积学特征做出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46.
天然气水合物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面回顾了近几十年来国际天然气水合物从发现到商业化开发的研究历程。一方面,从纵向时间角度追溯水合物研究的3大历史阶段(早期的发现阶段、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调研阶段;大规模的详查阶段);另一方面,从横向学科联合发展角度探讨水合物实验室模拟的热力学与动力学过程,概述水合物的全球分布与资源量评价,归纳钻、采、储、运4大工程的主要内容与要点;阐述了世界范围内天然气水合物的研究趋势(定量化、一体化、低能高效化)及阶段性进展。  相似文献   
47.
莺歌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根据实测资料计算,莺歌海盆地平均大地热流为 84.1mW/m~2.通过对莺歌海盆地构造热演化模拟研究,揭示了盆地在新生代的热演化特征:新生代3期拉张使盆地逐步升温, 5.2 Ma以来盆地达到历史最高温时期,目前处于热流下降期;在新生代,基底热流始终在 50~70 mW/m~2之间,表明 3期拉张并未引起盆地异常高热流,这与盆地尺度及拉张特征有关;盆地地表热流主要受基底热流控制,沉积物放射性生热仅占不足 20%.  相似文献   
48.
冀中坳陷深县凹陷东营组砂岩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或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岩石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均较低,反映了近物源和多物源的特征。通过对研究区的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薄片和扫描电镜资料的分析,认为深县凹陷东营组储集空间类型主要包括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两类,其中以原生的粒间孔隙为主。研究区岩性孔渗资料的统计结果表明,储层的物性较好,基本为中高孔中渗型储层,根据深县凹陷储层评价标准,可以将深县凹陷储层分为4类,东营组储层主要是Ⅰ类和Ⅱ类储层。深县凹陷东营组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其沉积作用直接决定着储集砂体的类型、展布范围以及后期成岩改造作用。而储层储集性能主要受原始沉积作用及后期成岩作用共同控制,控制储层孔隙演化的成岩作用主要为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  相似文献   
49.
Regular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elements Ca, Sr, K, Na, Mg, Fe, Mn, Ti, Cu, Co, Ni,Zn, Ph, Cr, Rb, Ba, Cd, and U in Late Quaternary strata have been studied in detail. The regional variation patterns of elements in these strata are similar to those in recent surface sediments, showing that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has been relatively stable since Late Quaternary. Element distribution changes with the variations of lithologtcal characters. Contents of Ca and Sr increase in coarse sediments, while those of other elements decrease. Na content increases in the pumice layer, Mn content tends to increase sharply towards the surface layer. Ca content decreases sharply in strata where water depth is more than 2,000m.The strata can be divided based on the distribution curves of element assemblages. The variations in contents of most elements in Holocene Series are smaller than those in Late Pleistocene Series, which might be related to the factors of glacial and interglacial changes, sea level fluctuations a  相似文献   
50.
南海北部陆坡构造坡折带中的天然气水合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造坡折带是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和油气资源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本文首次把“构造坡折带”概念引入到天然气水合物调查研究中,认为:构造坡折带是天然气水合物发育和赋存的重要构造单元。论文从海底坡降、断层发育以及温压场环境等角度讨论了构造坡折带对天然气水合物的控制作用,发现BSR发育位置的海底坡降一般在10×10-2~30×10-2之间;利用论文中设计的相对构造强度的算法计算了南海北部陆坡D区的相对构造强度,发现相对构造强度的次高值区有利于水合物赋存;根据高分辨率地震数据计算的构造坡折带的温压场环境,发现构造坡折带中连续变化的温压场环境能够使游离气运移到适宜的温压场中并形成水合物。在对上述研究进行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南海北部陆坡构造坡折带中天然气水合物的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