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7篇
  免费   238篇
  国内免费   233篇
测绘学   115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659篇
海洋学   104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88篇
自然地理   1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4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41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41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5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6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11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5篇
  1977年   3篇
  1964年   3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3篇
  193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Ⅱ.年际变化的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文献[1]建立的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系统(NIM/COAMS),对模式的年际变化模拟能力进行了检验。50a积分显示,模式模拟出了大气和海洋界面的主要年际变率,能真实地模拟热带太平洋ENSO循环的主要特征,较好地再现了ENSO循环的过程,循环周期在3—5a之间,与实际观测值一致,同时模式也较好地反映了大气和海洋的耦合特征,对年际变化有较强的模拟能力,这与FRAC耦合方案设计有关,该方法能避免气候场的牵制作用,增强模式对年际变化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92.
液态二氧化碳(LC)播撒装置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液态二氧化碳(LC)的播撒问题, 给出了其播撒装置的基本特征、播撒率及主要影响因子;用FSSP-100 、2D-C粒子测量仪、三用滴谱仪及能见度仪等设备测定了LC播出物的相态、粒子形状和尺度谱。测定表明:LC播出物为液、固、气态二氧化碳三相共存混合物。液态、固态粒子存在时间约100~101s, 粒子尺度10-1~102μm, 播出物流束中单位体积质量可达3.6 g·m-3。这些测定结果为使用LC作为冷云催化剂提供了可靠依据, 为国内在较暖云顶层状云中开展人工增雨作业提供了合适的催化技术。  相似文献   
993.
张家界的旅游气候特征研究与服务系统开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樊志超  雷华高 《广西气象》2005,26(A01):117-119
对张家界的旅游气候特征进行研究,结合气象业务实际发布旅游气象资讯,建立旅游气象信息服务系统,对保护、开发、利用和宣传张家界都十分有益,促进其生态平衡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94.
2000年夏季用"基石"网络观测到东京地区的地壳变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1996年以来,在东京都地区的4个台站用空间大地测量技术进行了地壳变形观测.这个项目称为"基石"计划(Keystone Project,KSP).2000年6月底,东京以南的伊豆岛开始发生火山与地震活动.此后,不仅在伊豆岛,而且在"基石"网络,都观测到异常的地壳变形,该网络最近的台站距伊豆岛一百多公里.8月底,火山与地震活动达到高潮,鹿岛台站与馆山台站之间的基线长度变化超过2cm/月,是"基石"台站中变化最大的.通过互联网,有关的国家研究所和公众都能获得实时VLBI的观测数据.这是首次结合GPS和SLR用VLBI系统对地壳变形全过程进行观测.分析结果认为,地壳变形是由伊豆岛的岩脉侵入引起的.根据观测数据提出了火山模型.  相似文献   
995.
新疆自然条件复杂,地貌类型多样,水、热地带性差异明显,公路建设遇到的问题较多。在广泛收集资料和野外调查基础上,利用GIS技术进行公路自然区划。通过区域自然环境和公路分布特点,与公路一、二级自然区划问题分析,提出异同性、地方性和实用性等区划原则,采用自上而下细分、自下而上合并和GIS制图的方法,进行公路三级区域划分,结果是将新疆公路自然区域划分为20区及7个副区。各区公路建设的自然条件不同。鉴于自然条件复杂性及公路建设问题多样性,建议利用三级区划结果进一步划分公路建设工程的自然条件类型,使区划成果应用价值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996.
快速有效地评估城市化过程带来的生态环境后果,对于优化城市土地利用格局、降低和防范城市生态环境风险,非常必要。因此本文综合利用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和SPOT/VGT时间序列数据等多源遥感信息,以NDVI与时间的积分值来表征一定时间段内的植被初级生产力,探讨了环渤海城市群地区城市化过程对植被初级生产力的季节性变化影响。发现:(1)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表现为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的特征。(2)研究区平均初级生产力一般是在8月份最高,而在1月份最低;同时,一个生长季内,平均初级生产力总体呈现为4-11月城市地区低于非城市地区,而12月到次年3月则是城市地区要高于非城市地区的趋势,但这种趋势在各土地覆盖类型间也存在很大的不同。(3)研究区全年总的平均初级生产力,城市地区NDVI为110.23d/km^2,而非城市地区为123.94d/km^2,两者相差13.71d/km^2,即城市化过程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研究区的植被初级生产力。  相似文献   
997.
On the basis of the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historical earthquake data and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of Wudu earth- quake occurred in 186 B.C., we suggest that the earthquake parameters drawn from the present earthquake catalogs are not definite and amendments should be made. The heavily-damaged area of this earthquake should be located between Jugan township of Wudu County and Pingding township of Zhouqu County. Its epicenter should be in the vicinity of Lianghekou in Wudu County with a magnitude of about 7~7 41 and an intensity of about IX~X. The major axis direction of the heavily-damaged area should be in the WNW direction that is approximately consistent with the strike of the middle-east segment of Diebu-Bailongjiang active fault zone, and the origin time should match up to that of the latest paleoearthquake event [before (83±46) B.C.] obtained by the trench investigation. Certain seismic rupture evidences are still preserved on this fault segment. Therefore, we propose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analysis that the causative structure of the M 7~7 4/1 Wudu earthquake in 186 B.C. should be in the middle-east segment of Diebu-Bailongjiang active fault zone.  相似文献   
998.
对143年甘谷西7级地震史料的新见解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地震历史资料的考证分析,143年甘谷西地震可能由2次地震组成,其中陇西、汉阳(今甘谷)、武都三郡地震有感区为一次地震,称为南区;张掖、武威、北地(今吴忠)三郡地震有感区为另一次主震,称为北区。南区地震震中大致位于甘谷西,与原定震中位置大体相当,仍称为甘谷西地震,震级达714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Ⅸ~Ⅹ度,发震构造为西秦岭北缘断裂带中段;北区的143年地震震中位于武威以东的腾格里沙漠边缘,震级达712级左右,震中烈度约Ⅹ度,推测其发震构造为祁连山-河西走廊活动断裂系东端的主干活动断裂之一。  相似文献   
999.
采用Visual Basic和MapInfo集成开发技术开发了C/S模式的基于GIS的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对系统的设计及各个功能模块的实现方法进行了探讨和分析;建立了耕地信息数据库和包括属性数据管理、空间数据管理、辅助分析管理、系统维护管理等4个模块的耕地资源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了耕地资源数据的图文一体化管理,可满足对土地数据的查询和分析要求,并能为管理者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000.
遥感技术在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频发,危害严重,在延安市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试点中,选用高分辨率的Spot5和快鸟卫星(QuickBird)数据,进行了地质灾害解译与信息提取,获取了丰富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地质灾害以及承载体信息,为开展地质灾害野外调查提供了基础资料,发挥了遥感技术的先导作用。笔者从遥感调查的内容、数据选择和处理、解译技术方法、地质灾害信息提取、解译及解译效果等方面论述了遥感技术在宝塔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的应用,认为该技术方法和本次所取得的经验可以在黄土高原区地质灾害详细调查中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