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16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101篇
海洋学   23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64年   3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2篇
  1936年   1篇
  193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讨论了在冲绳海槽伊平屋海岭和南奄西海丘两处海底热液喷出口附近海水中的铀系子体放射性核素2 10 Pb和2 10 Po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 .在伊平屋海岭 ,甲烷及2 2 2 Rn的数据表明海底热液活动不强 ,总2 10 Pb和2 10 Po放射性均低于它们各自母体的放射性 ,2 10 Pb和2 10 Po在海水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 2 0和 2~ 5a ,而在以“黑色烟雾”为特征的海底热液活动强烈的南奄西海丘 ,在”烟雾”中的总2 10 Pb含量 ( 0 1 6 7× 1 0 -3~ 2 50× 1 0 -3Bq/kg)相对其母体2 2 6Ra贫乏 ,而总2 10 Po含量 ( 1 83× 1 0 -3~ 2 83×1 0 -3Bq/kg)则相对其母体2 10 Pb过剩 .该处海水中的2 10 Po的放射性高于东海陆架区及冲绳海槽其他海区 ,并且显示了2 10 Po过剩 .2 10 Pb/ 2 2 6Ra以及2 10 Po/ 2 10 Pb放射性比值的范围分别为 0 1~ 0 4和 1 1~ 7 8.在热液扩散带中2 10 Pb被优先从海水中清除 .控制南奄西海丘海水中2 10 Pb浓度的可能机制涉及到2 10 Pb通过扩散作用的横向输送 .在热液扩散带中高2 10 Po/ 2 10 Pb放射性比值表明2 10 Pb的耗尽及2 10 Po从海底热液喷出口的加入 .  相似文献   
92.
引言自 1 993年中国气象局 ( CMA)和日本科技厅 ( STA)签订了中日合作项目——亚洲季风机制研究的协议以来 ,共有 1 1 3位中日两国科学家参与了此项合作研究计划 ,双方各自在科学杂志和专题文集上发表了多篇研究论文。此合作项目的各子课题取得了以下科研成果。1 青藏高原地 -气相互作用的观测与分析( 1 )从 1 993年开始 ,在拉萨、那曲、日喀则和林芝先后建起 4个观测热量平衡的自动站。拉萨、日喀则和那曲建立了 3个观测积雪和冻土的自动站。日喀则和拉萨的积雪、冻土观测于 1 996年夏季停止。 1 997年在改则和狮泉河又建立了 2个自动…  相似文献   
93.
冲绳海槽海底热液喷出口附近海水中210Pb和210Po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讨论了在冲绳海槽伊平屋海岭和南奄西海丘两处海底热液喷出口附近海水中的铀系子体放射性核素210Pb和210Po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在伊平屋海岭,甲烷及222Rn的数据表明海底热液活动不强,总210Pb和210Po放射性均低于它们各自母体的放射性,210Pb和210Po在海水中的平均停留时间分别为20和2~5a,而在以“黑色烟雾”为特征的海底热液活动强烈的南奄西海丘,在”烟雾”中的总210Pb含量(0.167×10-3~2.50×10-3Bq/kg)相对其母体226Ra贫乏,而总210Po含量(1.83×10-3~2.83×10-3Bq/kg)则相对其母体210Pb过剩.该处海水中的210Po的放射性高于东海陆架区及冲绳海槽其他海区,并且显示了210Po过剩.210Pb/226Ra以及210Po/210Pb放射性比值的范围分别为0.1~0.4和1.1~7.8.在热液扩散带中210Pb被优先从海水中清除.控制南奄西海丘海水中210Pb浓度的可能机制涉及到210Pb通过扩散作用的横向输送.在热液扩散带中高210Po/210Pb放射性比值表明210Pb的耗尽及210Po从海底热液喷出口的加入.  相似文献   
94.
王晰  薛昊日  赵东升 《世界地质》2016,35(3):628-640
为确定延边地区明月沟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成因及构造背景,对明月沟组中的安山岩开展了岩石学、SIMS锆石U-Pb年代学、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明月沟组安山岩中的锆石为岩浆成因锆石。代表安山岩形成时代的两件样品中锆石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111±4)Ma(n=6,MSWD=3.2)和(113±3)Ma(n=6,MSWD=1.4),属早白垩世晚期。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明月沟组安山岩相对富钠,属高钾钙碱性系列,具有明显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K、Ba)和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和Ta、Nb等高场强元素的特征,结合其Hf同位素组成特征,暗示明月沟组安山岩的源岩应为受俯冲板片流体成份参与的亏损地幔。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背景,明月沟组安山岩的形成应与早白垩世古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的斜向俯冲作用相关。  相似文献   
95.
讨论了1997年冬季在北太平洋西北海域7个站位的表层至200m水深水柱中溶解及颗粒态234Th,颗粒态有机碳(POC)、氮(PON)及叶绿素a浓度的垂直分布剖面.溶解态、颗粒态及总的234Th的放射性在真光层中显著低于母体238U的放射性,总的234Th放射性在水深大于100m时趋于平衡.利用234Th-238U在海洋表层海水中的放射性不平衡推导出了北太平洋西北海域冬季真光层海水中234Th的平均停留时间和输出通量以及颗粒态有机碳和有机氮的输出通量.在亚北极环流区溶解态234Th的停留时间为40~50d,而在黑潮-亲潮共同影响区为20d左右.颗粒态有机碳和有机氮从真光层的输出通量范围分别为3.8~8.2和0.50~0.98mmol/(m2·d),西部海区高于东部海区,南部海区高于北部海区.在黑潮-亲潮共同影响区较高的颗粒态有机碳输出通量表明光照量及陆源营养盐物质的提供是两个决定生产力的主要因素.叶绿素a的水深分布和POC/PON的值同Redfield的比值的一致性表明这个海区的冬季颗粒物主要由浮游植物构成.北太平洋西北海域在冬季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可高于世界大洋一些海区春、夏季的颗粒有机碳输出通量.  相似文献   
96.
基于“源-汇”理论,运用最小累计阻力模型,通过ArcGIS软件分析计算,构建内蒙古鄂伦春旗地区景观生态修复格局。通过对区域“源”、“汇”景观识别,分析区域各类型源景观阻力面,划分出5级生态功能分区,提出修复区的空间修复次序。结果表明,鄂伦春旗地区林地源景观面积28054.2 km2,草地源景观面积2912.9 km2,水域源景观面积141.4 km2,源景观占鄂伦春旗总面积的85.58%,生态功能及生态质量整体较好,但是旗南部均以耕地为主,南北部景观生态安全质量差异较大。针对各类修复区生态问题的严重程度及分布区域范围,修复次序为林草水修复重要区>林草修复重要区>草水修复重要区>林水修复重要区>草地修复重要区>水域修复重要区>林地修复重要区。创新提出了研究区生态保护核心区及重点生态修复区分布范围,构建了“点、线、面”三位一体的立体空间廊道和“四横二纵”的生态修复格局,为以林地和耕地为主要景观的欠发达县域地区生态环境保护体系做出示例。可广泛应用于存在较多类型生态保护区且农林混杂交错的县域地...  相似文献   
97.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综合地震、测井、岩芯以及古生物等资料,对贝尔凹陷下白垩统层序格架下砂体的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三级层序格架下,不同沉积期沉积体系的空间展布和配置关系有明显差异,SQA层序为初始裂陷型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近岸水下扇等粗碎屑沉积体系;SQB~SQC层序为伸展裂陷型层序,发育近岸水下扇、湖底扇、扇三角洲和半深湖相等沉积体系;SQD~SQF层序为裂陷收敛型层序,发育三角洲、滨浅湖和半深湖以及河流、沼泽相等沉积体系。低位域砂体为岩性圈闭的形成提供有利条件,其时空展布主要受幕式构造运动及其产生的构造坡折带的类型和样式控制。在垂向上,构造坡折带类型控制不同类型低位域砂体的形成和分布,其中断崖型坡折带形成近岸水下扇,断阶型坡折带形成浊积扇以及断坡型坡折带形成扇三角洲砂体;在平面上,构造坡折带平面样式控制低位域砂体的空间展布特征,尤其是砂体的形态及规模受断层调节带控制。受同沉积断层组合样式的控制,平面上主要形成断弯型、断接型、断沟型以及交叉型等4种基本砂体分布类型以及断弯-交叉型、断弯-对接型、断弯-断沟型、对接-交叉型、对接-断沟型和交叉-断沟型等6种复合砂体分布类型。低位域砂体在洼槽区相互叠置、连片分布,为各类岩性-地层圈闭的形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98.
99.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