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0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3篇
地球物理   1篇
地质学   43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51.
长毛对虾酸性磷酸酶功能基团的研究(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化学修饰剂pCMB、NBS、K试剂修饰长毛对虾Penaeuspenicilla-tusAlcock酸性磷酸酶(ACPase,EC3.1.3.2),在修饰剂作用下,酶活力明显下降,健康虾酶对修饰剂的敏感性(NBS除外)大都稍大于病虾酶。修饰酶的紫外280um吸收光谱以及荧光340um发射光谱的变化,表明酶活力下降的同时酶构象也产生相应的变化。结果表明,酶分子的半胱氨酸残基、色氨酸残基以及门冬氨酸、谷氨酸β或γ验基与酶活力有关,是酶的催化功能基团。  相似文献   
52.
论构造复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构造复合现象在地壳岩石圈中普遍存在,它是构造运动多期次多阶段发展的记录。构造复合存在多种多样的形式,其基本形式不仅包括各种形迹的复合,建造与形迹的复合,而且包括建造与建造的复合;就其复合的空间位置而言,既有原地的复合,也有异地的复合;就运动方式而言,既有同方式运动的复合,也有不同方式运动的复合;就构造复合的规模和等级而言,小至小型或显微构造,中至露头规模的构造形迹复合,大至构造带、构造地块、构造体系乃至巨型构造域(岩石圈板块)的复合。
文章特别强调了复合构造域和区域构造体系等概念。用三大板块相互作用和构造复合的概念解释了存在于我国及其邻区的区域构造体系的形成机制。文章的最后提出了构造复合的若干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53.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色巴夫藻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对绿色巴夫藻 ( Pavlova viridis)的生长、叶绿素含量和干重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试验浓度范围内 ,2 ,4— D对绿色巴夫藻生长的影响在培养早期比后期明显 ,最适浓度为 0 .1 m g/L ;6-BA质量浓度≥ 1 mg/L时对绿色巴夫藻有致死作用 ,质量浓度为 0 .1~ 0 .8mg/L时 ,对绿色巴夫藻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促进生长的最适质量浓度为 0 .5mg/L。在一定浓度范围内 ,二种植物生长调节剂都可促进绿色巴夫藻的生长 ,提高叶绿素含量 ,增加试验藻的干重。  相似文献   
54.
综合气候学是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费多洛夫(E.E。φeopoB)在1920—1925年创立的,经过他本人和他的学生们(A.H.BapaHOB,H.H. Ia,πaxoB,An.IaπbUOB,π.BKπNMEHKO,C.A.MaKCHMOB,R·H.φEπBMAH.π.A.qy6yKoB等)三十多年的努力,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个学派了。  相似文献   
55.
黄海大海洋生态系的浮游动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6.
本文取珠江口28个验潮站1950—1985年观测记录,用最小二乘方回归直线方程进行计算,求出各站的水位升降速率,绘出三角洲各站的升降速率分布图。结果大部分测站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平均速率为2.028mm/a,到2000年水位将比1985年上升3cm多。  相似文献   
57.
杨圣云  丘书院 《海洋学报》1997,19(5):103-109
通过对闽南-台湾浅渔渔场蓝圆Shen春季生殖群体计数和量度性状特征差异比较,并结合生物学特征,产卵场,洄游以及海洋环境等综合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 南-台湾浅滩渔场春季蓝图圆Shen是分批进入渔场内。  相似文献   
58.
福建南部沿岸水域尖头斜齿鲨的食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军  丘书院 《台湾海峡》1996,15(4):400-406
对福建南部沿岩水域尖头斜齿鲨食性的分析表明:尖头斜齿鲨以硬骨鱼类,头路类,长尾类和口足类为主要食料,其营养级为3.45,年平均饱满指数为9.45‰,摄食率为76%,其雌鱼在分娩期间仍有摄食,但强度降低,雌、雄个体食物组成无明显差异,幼鱼摄食强度大于成鱼。  相似文献   
59.
东特提斯东段位于现今南海及其周边地区,做为洋壳的岩石学记录——蛇绿岩带的现行展布呈U字形,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的碰撞、南海的扩张以及菲律宾-太平洋板块的向西推挤时,特提斯构造带受到扭曲而形成的。通过古地磁和岩石学记录复原其在白垩纪末古近纪初时的位置和形态,为一位于现今印度次大陆南端经加里曼丹北缘向东延伸的近EW向的挤压构造带,它向西和青藏地区经中亚扎格罗斯山脉和欧洲阿尔卑斯山脉联接成全球性的特提斯构造带,受控于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研究表明,冈瓦纳的裂散、亚洲的增生和特提斯构造带的演化都受控于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星球级纬向构造体系是控制板块边界和运动的重要的支配力量之一。   相似文献   
60.
华南印支期碰撞造山--十万大山盆地构造和沉积学证据   总被引:27,自引:9,他引:18  
十万大山盆地是云开造山带前陆地区的一个窄长的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盆地,位于扬子与华夏陆块拼接位置的西南端。十万大山盆地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沉积由巨厚的磨拉石建造组成,并构成多个向上变粗和向上变细的构造-地层层序。云开造山带及前陆冲断带上泥盆统至下二叠统中发育了大量的印支期形成的薄皮褶皱和冲断构造。这些指示扬子和华夏陆块在印支期发生了强烈陆内碰撞与会聚及前陆盆地的沉积作用。P2 /P1 之间的不整合面是伸展构造向挤压构造转换的转换面,为华南印支期碰撞挤压造山或活化造山的序幕。T3 /T2 之间不整合面是挤压构造向伸展构造转换的转换面,是印支期活化挤压造山结束的界面,标志着晚二叠世开始的碰撞造山作用的结束。华南内部晚二叠世—中三叠世构造运动性质及转换与当时华南南缘存在的古特提斯洋的闭合及印支板块与华南陆块的碰撞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