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246篇
  国内免费   345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245篇
地球物理   279篇
地质学   584篇
海洋学   208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50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37篇
  2021年   36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66篇
  2010年   66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77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75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44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37篇
  1997年   39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8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北京郊区生态安全动态评价与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京郊三个具有不同功能的区(县)为例,基于景观生态学的基本理论,探讨在GIS和RS技术支持下从景观格局角度进行快速城市化地区的生态安全动态评价方法.首先,根据遥感数据解译出1996和2005两期土地利用图;然后计算景观干扰指数和景观脆弱度指数,它们合成景观稳定性指数,在此基础上,构建生态安全指数(ESI);最后,利用空间分析方法对生态安全指数进行空间化,并对生态安全指数的采样结果进行半变异函数分析和空间插值分析.结果表明:(1)1996-2005年研究区的各景观类型呈不同的变化趋势,其主要的景观变化特征为建设用地景观持续增加、耕地景观大量减少,尤其以建设用地景观变化最快;(2)研究区的斑块数量、破碎度、多样性指数和分形维数都表现出增加的趋势;(3)生态安全指数受人为干扰影响较大,局部区域的景观类型从1996年的零散分布发展至2005年的连片分布,整体生态安全强度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增强;(4)生态安全指数值从城市功能拓展区(朝阳区)到远郊城市发展新区(顺义区)和生态涵养发展区(密云县),呈现出由低而高的变化趋势,其低值区域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而逐渐扩大.表明生态安全指数能够定量评价区域生态环境的状况及其演变方向.  相似文献   
272.
海拉尔盆地是叠置于内蒙古-大兴安岭古生代碰撞造山带之上的中-新生代盆地,总体上呈北东向展布,由三坳、两隆五个一级构造单元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扎贲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和呼和湖坳陷, 其中乌尔逊凹陷、贝尔凹陷是位于贝尔湖坳陷凹陷南部的两个二级构造单元。研究表明,乌尔逊-贝尔凹陷在早白垩世大磨拐河期-伊敏期早期、伊敏期末期分别经历了北西 南东向、近东西向两次较长时间的挤压作用,使伸展断陷中的部分控陷正断层发生反转作用,在研究区形成了新的断层传播褶皱、断层转折褶皱以及叠瓦构造和双重构造、突发构造、构造三角带等。由于挤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的不同及隆升速率与同构造生长地层沉积速率的比值在空间上的差异,同挤压地层层序在不同构造部位也表现出不同的沉积特点,其构造特征与造山带十分相似。乌尔逊-贝尔凹陷中两次挤压构造的发现,说明中国东北地区的地壳厚度在早白垩世并非一直处于伸展减薄状态,而是在上述两次挤压时期地壳处于叠置增厚的特点,在空间上形成挤压坳陷型盆地和陆内(板内)造山带相间分布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273.
基于空间数据挖掘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智能空间决策支持系统的功能需求出发,分析了森林防火是复杂的空间决策问题,它具有动态性、分布性、数据量大、数据性质复杂等特点,决策者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及海量的、复杂的、易变的和分布的数据和信息,很难做出及时、科学和准确的决策。因此,建立集成空间信息分析处理的、具有知识发现能力的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而空间在线分析处理(Spatial OLAP)和空间在线分析挖掘(Spatial OLAM,Spatial OLAPmining)是集成空间数据处理的OLAP和OLAM,能够在空间数据仓库上发现隐含的知识和规则,并在不同的维、度上进行查询和分析。从系统需求分析、功能设计、系统实现和系统运行实例方面,论述融合了GIS、空间OLAP和空间OLAM技术的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设计思想和关键技术的实现。提出基于空间OLAP和OLAM知识发现机制,建立一种集成GIS、空间数据仓库、空间OLAP/OLAM和决策支持系统的新型决策分析工具。  相似文献   
274.
分别采用模式气压场及模式台风场计算气压分布及风速分布,采用地形拟合的sigma坐标水动力方程组及紊流方程建立了潮流、风暴潮耦合模型。三维水动力方程组通过分裂算子法与Casulli半隐式差分格式直接求解。在珠江口的极值流速计算中,先进行了南海北部的潮流、风暴潮耦合模拟,模拟水位与实测值符合较好。以六区域模拟结果为边界,采用嵌套网格方法,在珠江口进行了高分辨率的潮流、风暴潮耦合模拟。选用1968~1999年共65个影响工程区域的台风过程,计算出珠江口的海域年极值流速序列,分析了该海域多年一遇的极值流速分布。  相似文献   
275.
一种基于种子点与连通性分析的快速水体边界提取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水体是遥感影像中重要的专题信息之一,水体边界的提取又是水体信息提取的一个重要内容。本文在综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种子点与连通性分析的半自动水体信息提取方法。  相似文献   
276.
张家口克山病地区土壤硒的地球化学形态研究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19  
葛晓立  万国江 《岩矿测试》2000,19(4):254-258
对张家口克山病地区土壤中硒的7种地球化学形态:水溶态、交换态、有机态(富啡酸态与胡敏酸态)、酸溶性铁锰氧化物态、硫化物态以及硅酸盐态进行了测定,分析总结了各种形态存在的影响因素,从而得出土壤中的有效性硒成能够直接参与硒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并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的结论。  相似文献   
277.
风沙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32,自引:5,他引:27  
通过对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淤积泥沙打钻采样,以及黄河沿岸及支流产沙地层采样分析对比,暴雨、洪水等分析追踪河道淤积泥沙源地表明,黄河内蒙古河段河道泥沙淤积主要来源于乌兰布和沙漠及十大孔兑(沟谷)的库布齐沙漠和丘陵沟壑梁地。通过输沙平衡法计算该河段河道泥沙淤积量得知,1954-2000年该河段淤积泥沙总量约20.11亿t,其中大于0.1mm的粗沙为15.57亿t,占总量的77.424%;小于0.1mm的泥沙约4.54亿t,占总量的22.57%。风成沙入黄淤积量是:乌兰布和沙漠6.0552亿t;库布齐沙漠5.8499亿t;二者约占大于0.1mm粗泥沙总量的76.46%。  相似文献   
278.
通过对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特征、盆地生储盖层发育等方面对比研究, 讨论南海南北部沉积盆地的油气资源分布特征, 为在南海进行油气勘查指明方向.目前油气勘探实践证明, 南海南部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 究其原因, 南海北部为被动大陆边缘, 张性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较小, 而南部挤压环境下形成的沉积盆地的烃源岩体积大; 北部的地热流较南部小, 因此地温梯度也较小, 如北部陆架上的珠江口盆地的热流值在5 3~ 87mW /m2之间, 平均6 7mW /m2, 而南海南部大曾母盆地平均热流值达97mW /m2, 最大值达130mW /m2, 故南部边缘烃源岩的成熟度比北部高; 由于南部边缘处于挤压构造环境, 因此在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挤压构造, 而北部边缘一直处于张性构造环境, 形成的构造较少且较小; 同时, 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烃源岩生烃与构造形成在时间上搭配较好.因此, 在南海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形成了许多大型油气田, 而南海北部边缘沉积盆地中, 大型油气田较少, 中小型油气田较多.这就是为什么南海南部边缘的油气资源比北部丰富的地质原因.   相似文献   
279.
论述了青岛地区历史上海洋灾害的灾情和灾种,并对防灾、减灾提出若干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280.
模型按1:10比例尺设计,在u=7.0 m·s-1u=10.0 m·s-1u=15.0 m·s-1实验风速下,先在纯气流作用下测定流场结构,然后在风沙流作用下测定蚀积状况。实验结果表明:紧密型、疏透型和通风型3种不同结构的复膜沙袋阻沙体前近处分布有拐角阻滞绕流区、阻沙体顶下方抬升加速区、阻沙体后回流区、阻沙体后贴地层低速回流区等流场特征结构,紧密型、疏透型两种类型复膜沙袋阻沙体防风阻沙效果显著;2.5 m×2.5 m、5 m×5 m和10 m×10 m的高立式芦苇方格前沿流速逐渐增大,最大值出现于迎风第一格上空,而后逐渐阻滞减速,至15~20 m处趋于稳定,区内积沙均匀。复膜沙袋阻沙体与原状芦苇高立式方格沙障适宜于流动性沙漠地区各种设施的沙害防治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