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9篇
  免费   226篇
  国内免费   325篇
测绘学   138篇
大气科学   238篇
地球物理   290篇
地质学   578篇
海洋学   145篇
天文学   13篇
综合类   41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7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34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47篇
  2013年   47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3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36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63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 毫秒
381.
构造活动是源-汇系统中形成古地貌和砂分散体系的重要影响因素。塔木察格盆地塔南凹陷在早白垩世是一个典型的断陷湖盆,经历了多期幕式断陷活动,但同沉积构造活动及其配置所产生的古地貌对层序结构特征、沉积体系及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仍不明确。文中以地震、测井、岩心资料为基础,以层序地层学理论和古地貌控砂理论为指导,建立了塔南凹陷下白垩统层序地层格架;结合断层活动性分析,阐明了不同类型古地貌对沉积体系和砂体分布的控制作用和规律。构造演化和沉积充填的综合研究表明: 受控盆主断裂的幕式断陷活动及同沉积断裂的差异断陷活动影响,塔南凹陷发育横向凸起和走向斜坡2种类型的构造调节带,这些构造调节带是水系入盆的通道,控制着盆地的主体物源方向、沉积体系类型与分布特征;根据断层的几何形态及发育部位,共识别出4种类型构造坡折带,分别是陡坡断崖型坡折带、陡坡断阶型坡折带、缓坡反向断阶型坡折带和盆内坡折带,它们各自控制了不同类型沉积体系的形成与分布;沉积物入盆后,沉积物分散体系和砂体的分布特征受同沉积断裂的组合样式控制,研究区共发育梳状断裂系、叉状断裂系和平行断裂系3种同沉积断裂平面组合;与构造调节带相对应的断裂坡折带低部位是大型储层砂体,特别是低位扇三角洲或盆底扇砂体发育的有利部位,是寻找砂岩油气藏的有利区带。研究成果对于深化断陷湖盆源-汇系统理论、指导断陷湖盆砂体分布预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82.
文章研究了地质样品中稀土元素Sm、Eu、Gd的同位素稀释-感耦等离子体质谱的测定方法。验证了同位素稀释法不受基体的影响,实验了利用P507树脂分离干扰元素Ba、La和Pr的条件。Sm、Eu、Gd的检出限(ng/g)分别为15、2.71、12;对标样GSD-10平行测定10次,各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均<2.5%;标样测定结果与推荐值相符。  相似文献   
383.
利用1980-2010年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美国NOAA向外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OLR)资料,根据关键区500 hPa位势高度的变化定义了西太平洋副高东西位置指标,利用该指标围绕东亚夏季风系统开展分析,详细对比了夏季6月、7月副高东西向活动异常时,季风区相应的环流及对流活动差异.结果表明:副高东西位置的年际变化反映了亚洲夏季风的强弱变化,副高偏西(东)年,南海夏季风偏弱(强),副热带夏季风偏强(弱);副高的东西进退与东亚夏季风系统成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副高偏西年,南亚高压偏东、偏强,季风槽不发展、强度偏弱,西风带长波槽发展加深,南半球马斯克林高压和澳大利亚高压减弱,越赤道气流减弱,而副高偏东年情况则反之.  相似文献   
384.
不同资料和方法给出的2019年6月17日四川长宁6.0级地震震源机制解存在较大差异,为了找到1个合适的震源机制解来研究此次地震的发震方式,通过数学方法得到了与现有震源机制解差别最小的中心震源机制解,节面I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194.78°、52.68°和139.16°,节面Ⅱ的走向、倾角、滑动角分别为312.44°、58.67°和45.22°,根据本次地震余震分布拟合得到的断层面的走向为312.17°,与中心震源机制的节面Ⅱ走向一致,因而推断节面Ⅱ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断层面。之后,利用此次地震之前震源区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反演了震源区的震前构造应力场。结果表明,长宁6.0级地震的中心震源机制解和震源区震前应力场均为逆冲型为主兼走滑分量的类型,震前应力场压轴为NWW—SEE向,中间轴为NNE—SSW向,两轴倾角接近水平,而张轴较陡,表现为逆冲型的应力场。将反演得到的应力场投影到中心震源机制解给出的与余震分布一致的节面上,发现中心震源机制解的滑动角和应力场预测的滑动角差别仅为13.45°,表明此次地震受背景应力场控制而发生在先存的薄弱面上。  相似文献   
385.
利用格尔木基准地震台重力观测资料,检测到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海岸9.0级特大地震激发0S0 ~0S40之间的球型自由振荡,其中有0S0、0S13、0S22、0S26、0S30共5个振型的观测频率值与理论频率值偏差近似为0.同时发现0S2、0S3振型有明显的谱线分裂现象,但是0S32、0S37振型未与周围噪音区分开,观测效果不明显.整体平均偏差约为0.10%,观测频率值与理论频率值有很好的相符,这不但说明了PREM模型理论的正确性,也说明了格尔木基准地震台重力资料质量的优良,研究结果对了解地球内部结构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86.
四川八台山绝壁峡谷地质遗迹特色及保护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川、陕、渝交界的八台山省级地质公园,发育着独特的绝壁峡谷地貌,地质遗迹资源丰富,具有重要的旅游和科研价值。文章初步论述了绝壁峡谷地貌发育的区域地质背景、地貌景观特色,提出了对景区地质遗迹景观的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87.
万会 《地质与勘探》2021,57(5):959-968
河北承德地区丰宁-隆化断裂带周边已发现了多个金属矿床。近年来,通过矿产地质勘查在烟筒山-磴西矿区发现了18个锌矿体、5个金矿体、2个银矿体。为明确该区找矿方向,提高找矿效果,文章通过分析烟筒山-磴西锌多金属矿床的区域地质特征、控矿地质因素、矿床特征、矿床成因及期次等,总结了矿床分布规律,提出了对矿床成因与找矿方向的认识。研究认为这些金属矿床与构造运动尤其是断裂带发育密切相关,岩浆活动是成矿作用的动力源,区内热液、蚀变与矿化是同一过程。自太古代到中生代,经过早白垩世的逆冲推覆、中白垩世的伸展变形等多期次的地质作用,形成了性质、规模不等的近EW向、NE向、NW向3组断裂构造,为Zn、Pb等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条件。中生界白垩系下统滦平群大北沟组(K1d)出露于丰宁-隆化断裂带及以南,岩性为中酸性及偏碱性陆相火山碎屑岩-角砾岩、凝灰岩等,其地层间的薄弱带是重要的成矿空间。区内主断裂F2属于温家沟-东山断裂带,是本区铅多金属矿的主要控矿构造,为主要找矿方向。元古界长城系高于庄组(Chg)是以富镁碳酸盐为主的滨海相沉积地层,主要有硅质白云岩、含碳泥质白云岩,是主要控矿围岩。白云岩中Ag的变异系数大于6.0,是银矿体的主要找矿方向。在今后找矿工作中,要重点发现构造标志,以断层作为主要的找矿方向。同时,要注意发现岩浆岩、蚀变带标志及地球化学异常,以更好地提高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388.
地震数据交换标准(SEED)是国际地震数据交换的一种标准格式。本文简要介绍了台站磁带的SEED格式,详细分析了带有可变头段节的数据记录的结构,并给出了从带有可变头段节的数据记录中提取地震数据的实例。  相似文献   
389.
利用ECMWF新推出的0.125 °高分辨率再分析资料对2015年出现在西北太平洋海域的所有被编号的热带气旋按强度进行分类分析,通过与Bogus对比发现该资料模拟的热带气旋整体表现良好,无论是对强台风以上级别、台风还是强热带风暴级以下热带气旋的温度场、高度场、湿度场和风场的刻画均比较符合热带气旋的实际发展状态,且该再分析资料既可获得热带气旋的非对称、精细结构,并且分辨率又与模式相匹配,有利于在未来的预报和同化分析中起到积极作用,以便最终应用于热带气旋的数值预报领域,进而取代Bogus模型。   相似文献   
390.
地震岩性模式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震  张万选 《地质科学》1993,28(4):365-377
模式识别技术引入到地震岩性预测领域,实现了地质、测井和地震综合资料的自动解释。地震岩性模式识别同时采用了统计模式识别和结构模式识别两种技术,并将两者合理地结合为一体,通过地层岩性-地层速度-地震反射波形的模式匹配、地震岩性特征抽取、以及句法分析和判别运算,完成地层岩性的分类和识别。在辽西凹陷北洼应用地震岩性模式识别进行了模式训练和钻前岩性预测,所获结果均表明该法具有较高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