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41.
南海北部陆坡50 ka 以来黏土矿物来源与输运机制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 AMS14C 定年的基础上,对南海北部 KNG5站和 KNG7站柱状沉积物中的粒度和黏土矿物进行了研究.KNG5孔黏土矿物组合的基本特点是以伊利石、绿泥石和高岭石为主,蒙脱石含量次之.而 KNG7孔黏土矿物组合的基本特点是以伊利石、绿泥石和蒙脱石为主,高岭石含量次之.物源分析进一步表明, KNG5和 KNG7孔高岭石主要来自于珠江,蒙脱石主要由吕宋岛提供,伊利石和绿泥石分别由珠江和台湾提供.相对于 KNG5孔而言, KNG7孔沉积物受珠江影响较小,而受台西南影响较大.由物源分析推测,珠江对南海北部的物源供应存在一个明显的界线,而这一界线可能位于 KNG5孔和KNG7孔之间,越过这一界线随着离岸距离的增加,南海北部陆坡陆源沉积物受珠江影响明显减弱,而主要由台湾贡献.  相似文献   
42.
43.
尝试对末次冰消期以来东海内陆架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蕴含的古环境、古气候信息进行探讨。对位于浙-闽沿岸泥质沉积中心附近的EC2005孔岩性、粒度、常量元素、矿物以及AMS^14C测年数据进行了综合分析,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东海内陆架沉积物不同常量元素与TiO2的比值具有不同的环境、气候意义,SiO2、Na2O与TiO2的比值可以用来反映沉积水动力条件的强弱,Al2O3、Fe2O3、MgO、K2O、MnO以及下部湖相沉积层中的CaO、P2O5与TiO2的比值则主要反映了沉积物源区的变化以及与风化程度相关的源区气候变化。(2)研究区自17.3k。BP以来沉积环境经历了剧烈变化,岩芯底部60.20m至41.00m(17.3~13.1kaBP)为湖泊三角洲沉积序列,海水自13.1kaBP开始侵入研究区,形成了41.00m的海相沉积地层。自12.3kaBP研究区受到沿岸流影响,7.3ka BP以来稳定的泥质沉积体开始形成。(3)自末次冰消期初期至末期,气候总体向暖湿方向发展,新仙女木事件、8.2k。冷事件在本孔中有明显的记录,显示出全球性重要气候事件在中纬度浅海陆架海域的区域性响应。  相似文献   
44.
A 700-year record (1.0–1.5 a resolution) of the East Asian winter monsoon (EAWM), based on grain-size analysis and AMS14C dating of Core EC2005 from the inner-shelf mud wedge of the East China Sea (ECS), was compared with the Dongge stalagmite δ18O record during the mid-Holocene. The upper muddy section of Core EC2005 has been formed mainly by suspended sediments derived from the Changjiang (Yangtze) River mouth since 7.3 ka BP. High precipitation and a strengthened EAWM might have played key roles in the high sedimentation rate (1 324–1 986 cm/ka) between 5.9–5.2 ka BP. The EAWM strengthened when the Asian summer monsoon weakened, especially around 5 500 a BP, which corresponded to a worldwide cold event. The EAWM during the mid-Holocene show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solar periodicities at 62 and 11 a. The 5 500 a BP cold event might be resulted from orbital forcing and changes in solar activity.  相似文献   
45.
程宇龙  万世明 《沉积学报》2023,(6):1714-1738
【意义】海洋表层初级生产力及其生物泵过程是海洋碳循环的关键环节。日本海作为西北太平洋一个主要的边缘海,其晚新生代古生产力演化与区域构造/火山活动、东亚季风/西风、洋流演变、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等密切相关,是探寻地球系统科学的极佳窗口。【进展和结论】得益于一系列国际大洋钻探计划(DSDP 31、ODP 127/128和IODP 346)等航次的相关研究,有关日本海古海洋演化,尤其是古生产力演化重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认识。日本海古生产力的常用代用指标包括沉积物的微量元素组成、生物标志物、生源组分含量及同位素组成、微体古生物化石种属特征等。在地质时间尺度,日本海表层初级生产力主要取决于浮游生物必需的主要营养盐(氮、磷和硅)和微量营养盐(铁、锰、钴、锌、铜等),而日本海的营养盐主要通过风尘输入、火山活动、表层和深层洋流携带过来。在构造时间尺度,日本海古生产力的长期演化及其驱动机制(如风尘、火山铁肥和洋流贡献)尚不清楚,区域构造演化与海道开合、全球气候和海平面变化、火山活动及亚洲风尘输入演化等可能是关键驱动因素。在轨道—千年尺度,日本海沉积了深—浅色的韵律层,表层生产力大体表现出冰期降低而间冰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