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18篇
海洋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31.
本文以京津冀地区为例,选择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AOD(Aerosol Optical Depth)和气象参数为影响因子,建立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Deep Belief Nets)的PM2.5预测模型,对PM2.5进行有效预测,并与BP神经网络预测结果对比,最后形成整个京津冀地区的PM2.5预测专题图。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深度学习的置信网络对PM2.5浓度预测效果比BP神经网络更佳,预测精度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32.
从水文地质、地理、地貌学角度,融合河流、波浪、潮汐水动力,对现代珠江三角洲体系中河流、波浪和潮汐的成因单元共存现象进行综合解读,建议引入“沉积单元”的概念,搭积木似组合亚相和相,重建海相三角洲沉积体系。同时认为,对于前积特征明显的三角洲中进行砂体对比,层序地层学等时格架内的砂体多采用前积式(斜层)对比方案,但传统的岩性地层(平层)对比方案也有可取之处。尤其在开发阶段,进行沉积微相导向的砂体对比时,建议结合地震反射特征确定对比方案。在具体对比手段上,应结合沉积砂体展布、油气水关系、邻井对比、动态压降等实际资料,进而建立储层地质模型,使模型既能反映沉积环境,更能预测储层。  相似文献   
33.
彭光荣  杜家元  冯进  丁琳  李智高  李小平 《地球科学》2022,47(11):3989-4004
古珠江三角洲是珠江口盆地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但对其总体沉积面貌的揭示仍未充分,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对区内有利砂体和潜在岩性圈闭的锁定.本次研究综合利用重矿物、岩心、钻井和区域三维地震数据,采用地震沉积学综合分析手段精确复现了早?中中新世古珠江三角洲的宏观沉积格局和相带展布.重矿物分析结果显示,古珠江分流河道体系向近端侧主要发源于西侧、东侧两个主河道分支,进而确定了古珠江三角洲“双支主控”的宏观基本格局.此外,经过对这两个分支河道体系重矿物组合特征对比,发现其分别与现代西江、东/北江有一定相似性,这可能表明中新世古珠江干流的流路与现今具有较高对比性.同时,针对分流河道和外缘条带砂的精细地震地貌分析显示出中新世古珠江三角洲可能受到河流?波浪?潮汐混合动力过程的影响,并且持续的西南向古水流对整体相带展布也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以珠江口盆地惠州凹陷南部为例,对地质历史时期的相对海平面变化进行了定量分析和估算,得到了研究区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通过对比分析,INPEFA方法得出的曲线更能代表相对海平面变化。研究区K系列沉积时期,海平面总体是上升的,但上升的速率在不同的位置不尽相同。总体而言,四级层序海侵体系域(TST)的上升速率要稍高于与其相邻的同级别高位体系域(HST)的速率。海平面主要以交替的快速上升(海侵)和缓慢上升(海退)为特点。Fischer方法得出的曲线在本地区不直接反映相对海平面(可容纳空间)变化,但可以指示富砂层段的位置。本文进一步分析认为,可以利用地层的层序结构、分形特性以及离散的地层年龄等数据,依据贝叶斯-拉普拉斯(Bayes-Laplace)原理构建数据驱动的迭代模型,进而从粗略到精细,实现相对海平面在时间域的高精度刻画,为小尺度古环境研究和精细油藏描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5.
珠江组是珠江口盆地东部地区的主要产层,LH-3井23.8~18.5 Ma的下珠江组的取心段,包括浅海陆源碎屑岩,碳酸盐以及碎屑岩-碳酸盐混积岩,呈现一套硬石膏-褐铁矿-高岭石-白云石的矿物序列,且这套矿物序列在该井附近的同时代地层中也有发育,但完整程度有别。通过对这些矿物物质来源、形成原因以及形成时间的探讨,认为它们形成于沉积时期或者同生成岩阶段或准同生沉积期,均反映了氧化甚至暴露的沉积环境。同时也能提供气候的湿度方面信息,硬石膏以及白云石的发育反映气候干旱,而褐铁矿以及高岭石发育段反映了气候较潮湿。综合孢粉、同位素资料分析认为,取心段在珠江组下段沉积期的气候经历了炎热干旱-温暖潮湿-炎热干旱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36.
冻土动力学是寒区岩土工程所要考虑的重要内容,是研究冻土抗震和抗长期循环荷载的理论基础。本文主要介绍了冻土动力学参数的测试方法,回顾了冻土动力学参数、冻土动强度、冻土动蠕变破坏特征和冻土动蠕变强度的研究进展,并对部分冻土动态本构模型和动蠕变模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最后对冻土动力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7.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恩平凹陷大面积三维地震资料揭示了新近系类型丰富的砂体,在古珠江三角洲演化及相带迁移的控制下形成了较好的岩性圈闭发育条件。近年来,凹陷内发现的多个构造-岩性圈闭均与河道砂体相关。但在已有的层序地层划分方案中,河道砂体的成因、分类和展布特征与体系域的耦合关系差,砂体发育规律不明,制约了岩性圈闭的勘探效果。基于沉积层序理论,利用大范围井震资料,系统厘定了恩平凹陷珠江组一段-韩江组六段的高精度层序地层框架,并在此基础上开展了精细的三维地震沉积学解剖。分析结果显示,目的层发育的大型辫状河道、小型曲流河道和中型曲流河道,分别与低位、海侵和高位等特定体系域具有密切的耦合发育关系,进而建立了层序格架对河道砂体的有效预测模式,系统指明了凹陷不同区域、不同体系域内岩性圈闭的发育潜力及有利区。本文相关认识对其他海相三角洲盆地岩性圈闭勘探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