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本文基于南海SEATS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垂直一维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MEM-1D)模拟了南海北部生态要素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表层Chla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呈现低值(<0.05 mg·m-3),冬季呈现高值,12月为0.38 mg·m-3。春季,风速相对变小,垂直混合变弱,次表层Chla浓度极大值现象形成(80~100 m),并可一直持续到10月末。冬季,海表温度降低,东北季风爆发,垂直混合增强,出现表层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细菌的垂直结构相似,冬季上层水体中浮游动物和细菌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3 mg·m-3和18 mg·m-3。3~10月细菌(12 mg·m-3)同浮游动物(14 mg·m-3)一样出现次表层最大值,其存在深度与浮游动物相似。  相似文献   
62.
大气沉降对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与氮循环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大气沉降通过为海洋提供外源性氮、磷和铁等微量元素,可显著影响海洋氮、碳循环过程,并产生气候效应。一方面促进海洋初级生产和生物固氮,增强海洋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另一方面影响海洋氮、碳循环路径,增加海洋生物源气溶胶排放量,间接影响气候变化。由于大气沉降对海洋生态系统及气候变化的重要影响,相关科学问题已成为海洋科学与大气科学交叉研究的热点,被多个国际研究计划列为核心研究内容。在大气污染物排放持续增加与沙尘事件频发的背景下,大气沉降对我国东部陆架海(黄海、东海)及其邻近西北太平洋碳、氮循环过程的影响日趋增强,因此该海区已成为大气沉降及其气候影响研究的代表性海域。结合分子生物学和实验生态学手段理解大气沉降影响下的海洋初级生产过程,利用同位素示踪技术研究大气沉降对海洋氮循环的影响,以及获得大气沉降影响下海洋生物源气溶胶排放的观测证据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3.
文章选取了1970-2018年近50年间具有代表性的6期Landsat、SPOT-5和GF-1卫星遥感影像,运用数字岸线分析系统,综合利用面积法、基线法等分析浙江省大陆岸线变迁,对岸线变化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1)海岸线变化主要发生在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和瓯江口岸段,海岸线向海推进共围填海约14.77万hm2,海岸线的平均变化率为26.72m/a。(2)近50年来,浙江省大陆岸线呈明显递减趋势,海岸线减少了184.27 km,自然岸线减少了381.37 km,人工岸线增加了197.10 km。(3)浙江省大陆海岸线以人工岸线为主,人工岸线截弯取直,平直化严重,自然岸线保有量逐年降低。(4)围海养殖、围填海等人类活动是浙江省大陆海岸线变迁的主要驱动力因素。  相似文献   
64.
藏东察拉地区广泛发育中生代侵入岩体,沿澜沧江结合带呈带状展布,以复式岩基、岩枝和透镜体产出,侵入于早石炭世卡贡岩卡组和吉塘群变质岩系中,主要岩性有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及少量闪长岩。目前该区研究程度较低,报道较少,构造意义不明确。本次在察拉地区获得4个岩体样品的LA-ICP-MS锆石U-Pb年龄数据,时代为中—晚三叠世,其中1件样品测试结果为219.8Ma±2.4Ma,代表澜沧江结合带闭合期的年龄,其余3件测试结果相近,分别为239.2Ma±1.7Ma、241.5Ma±2.3Ma和242.5 Ma±1.6Ma,为俯冲消减期的年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区内岩体具有从同碰撞一直到碰撞后板内花岗岩的特点,经历了从造山运动的碰撞前期至造山运动最后阶段的构造体制转变过程,总体为"后造山"构造环境,为澜沧江洋板块向东与昌都微陆块碰撞之后地壳伸展、快速隆升背景下地壳深熔的结果。  相似文献   
65.
基于2009年8月17~18日连续25h的21船同步海温观测资料,描述了胶州湾夏季海温的潮内变化特征。观测发现,夏季胶州湾海温自湾口至湾顶的差异显著(ΔT>2.0℃),潮内变化明显(约2.0℃)。海温潮内变化与年际变化幅度相当,这表明使用多船同步观测研究潮内及年际以上尺度变化非常必要,而在使用传统单船非同步观测资料时,需做潮汐订正。经验正交函数和热收支分析表明,海温潮内变化有显著的半日周期,与潮位变化呈明显的负相关关系,潮是海温和胶州湾水体热含量潮内变化的主因,而热含量的潮际变化则受到与黄海的水交换和太阳短波辐射的共同作用。另外,海温的水平分布还受到地形、岸线诱导的海流影响,涨、落潮时黄海水入侵的范围不同即为其主要表现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66.
福建三明地区被污染土壤的磁学性质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44,自引:8,他引:3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福建三明某钢铁厂和火电厂附近的污染表土样品进行了多参数的岩石磁学测试分析,包括χ T曲线、磁滞回线、等温剩磁获得曲线等. 三明地区污染表土中的磁性矿物有磁铁矿、赤铁矿和磁黄铁矿. 样品中磁性矿物的平均粒度较粗,为较大的准单畴,甚至多畴,粒度明显大于成土作用所产生的磁性颗粒. 粗粒的磁铁矿颗粒是污染物的主要磁性组分. 虽然磁化率测量可以作为一种简单、快速而且廉价的检测污染土壤的方法,但同时辅以必要的岩石磁学测量将有利于提取更多的污染信息. 对于低磁化率的污染土壤,亚铁磁性硫化物的存在可以作为土壤可能被污染的证据之一.  相似文献   
67.
共享性、增殖性以及可重复利用是信息的最重要特性。数据处理系统是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子系统。本研究探讨数据与信息的关系、数据处理的一般意义,给出海洋生态系统数据处理的过程与步骤,以及海洋生态数据处理系统的框架。  相似文献   
68.
南沙群岛是南海诸岛中岛礁最多、分布最广的一个群岛,群岛是由200多个岛、礁、沙、滩组成,露出水面的岛屿和沙滩有36座,其中岛屿11个、沙洲5个、礁滩20个,太平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面积约有0.43平方公里;大于0.1平方公里面积的岛屿有中山岛、西月岛、南威岛、南子岛和北子岛等。南沙群岛的岛礁均为珊瑚礁构成。通常依据岛礁距水面的上下,分别称为岛屿、沙洲、暗礁、暗滩和暗沙等。刚露出水面呈浅沙状为沙洲,沙堆积物增多而高出水面则为岛屿;隐伏在水下并接近水面的新  相似文献   
69.
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于1991年4月1日召开了"90年代遥感发展趋势和前沿"学术研讨会,会上发出了征集环境遥感分会会徽设计的通知,为纪念该分会成立10周年和使学会在"八五"期间为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及遥感科技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特向学会会员及广大遥感科技工作者征集会徽设计稿件,欢迎踊跃投稿。会徽设计稿要求: ①会徽图案应寓有环境遥感的内容。 ②会徽颜色为两色。 ③会徽直径2.5-3cm。 ④设计稿绘制在道林纸、铜版纸等白纸上,除彩色图外,并附线条图,注明颜色,并在下方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职务、职称、通讯地址及邮政编码,以…  相似文献   
70.
污染源、干沉降和气相化学影响硫沉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利用欧拉型区域硫沉降模式对污染源、干沉降和气相化学等物理化学过程在酸沉降中的作用进行了数值分析。结果表明:排放源的强度和高度影响着污染物的分布和输送,其影响是非线性的。在区域酸沉降模式中,干沉降速度和气相化学转化率简单地取为常数对SO#-[2]及SO#+[2-]#-[4]浓度分布引起的误差是不可忽视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