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44篇
测绘学   13篇
大气科学   30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5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西藏衣珠兴拉地区位于班公湖-怒江带东段,属于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巨型系构造带向南转折的藏东三江地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具有良好的多金属矿成矿条件,是寻找铬铁、铅锌多金属矿的有利地区。依据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成果研究表明:1)通过分析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元素相关性分析,认为Ag、Au、Cu、Pb、Zn、Sb等为本地区主要成矿元素;2)利用因子分析研究了元素组合特征及异常分布规律,结合成矿地质条件和已知矿床(点)信息,认为该区多金属矿化与燕山期岩浆热液成矿作用有关,具有明显的高中低温分带性;(3)划分出4处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即拉桑卡-尼尼拉卡铬铁矿Ⅰ级成矿远景区、母拉同Ⅰ级成矿远景区、根达卡-曲功马Ⅱ级成矿远景区、摘龙-瓦昌达铅锌钨锡多金属成矿远景区Ⅱ级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52.
杜军  牛晓俊  袁雷  次旺顿珠 《冰川冻土》2020,42(3):1017-1026
利用羌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边缘5个气象站1971 - 2017年逐月平均气温、 平均最高气温、 平均最低气温、 降水量和逐年最大冻土深度等气象资料, 以及卫星遥感资料, 采用线性回归、 相关系数等方法, 分析了自然保护区气候(气温、 降水等)、 水体(湖泊、 冰川)和植被等生态环境因子的变化。结果表明: 近47年自然保护区年平均气温以0.46 ℃·(10a)-1的速率显著升高, 明显高于同期全球和亚洲地表温度的升温率。四季平均气温升温率为0.37 ~ 0.55 ℃·(10a)-1, 升幅在冬季最大、 夏季最小。年降水量呈明显的增加趋势, 增幅为11.0 mm·(10a)-1, 主要表现在春、 夏两季。近43年(1975 - 2017年)色林错面积呈显著增加趋势, 平均增长率为38.48 km2·a-1。1973 - 2017年, 普若岗日冰川面积整体上趋于减少, 平均每年减少2.11 km2; 自然保护区年最大冻土深度变化率为-35.7 cm·(10a)-1。1999 - 2013年保护区NDVI增幅达25.3%, 平均每10年增加0.0184, 植被覆盖度明显增加。总之, 近47年自然保护区表现为气候暖湿化、 冰川退缩、 湖泊扩涨、 冻土退化、 植被覆盖增加的变化特征, 而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 无疑将给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5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程领域面对坚硬岩石的情况越来越多,传统机械开挖方式的效率和经济性难以保障,而微波辅助破岩具有较好的工程应用前景。岩石是由不同矿物组成的,不同矿物对微波的敏感程度不同,其敏感程度与矿物的族类、晶型和铁元素含量有关。当岩石处于微波场中时,不同敏感性矿物间的差异性膨胀能够在矿物边界和内部产生热应力,从而有效弱化岩石。影响岩石弱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可分为微波条件和岩石条件两大类。一般而言,岩石强度随着微波功率与照射时间的增加而降低;相同能量条件下,高功率短时间的微波照射能够产生更好的弱化效果。岩石所含矿物的微波敏感性越高,敏感矿物的颗粒尺寸越大,及含量适当时,微波照射岩石的弱化效果越好;含水状态的岩石受到微波照射后,能够比干燥状态产生更大的损伤。微波的热效应有时还会使岩石中的矿物发生较大的物理或化学变化,进而对其升温特性及弱化效果产生影响。面照射试验表明微波能使大尺寸岩样在照射区域产生放射状裂纹,从而有效降低岩石强度,提高破岩效率。  相似文献   
54.
In aquaculture, it is important to estimate in advance how much food cultured animals would take. The rate of food consumption by cultured animals to available food amount is defined as the food intake rate (FIR) in this paper. To some extents, FIR reflects the quality of food, the health of cultured animals and the delivery efficiency. In practice, it is difficult to estimate in advance the accurate quantity of food that cultured animal needs. Usually, food is provided more than the need by animals, causing excess food that may pollute water and environment. Our experiments in past years show that FIR at 80% is recommended.  相似文献   
55.
海水养殖对近岸海域环境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综述了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海水养殖对环境的影响及其相应的防治对策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加强管理是实现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海水养殖对海域环境的影响主要包括:污染物的排放、养殖水体富营养化、野生鱼类资源的破坏、自然种群的基因污染以及对重要栖息地的破坏等。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已经提出和采取了多种多样的防治措施,但解决问题的关键不是限制养殖业的发展,而是优化养殖业的管理。  相似文献   
56.
夏季珠江冲淡水扩散路径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1978~1988年国家海洋局南海分局南海北部断面调查获得的盐度资料,分析了珠江口附近海域盐度的时空分布特征,描述了夏季珠江冲淡水的扩散路径。通过统计分析相应时间段的风场、平均海平面高度、珠江径流以及陆地降水等资料,讨论了影响珠江冲淡水扩散的主要因子。我们发现:夏季珠江冲淡水扩散方向与南风强度(频率和平均风速)、近岸海面月平均高度以及径流强度的关系极为密切,如果西南季风强盛,珠江冲淡水向东扩散就多;如果近岸海面高度显著增高,珠江冲淡水向西流动就特别强。  相似文献   
57.
2001年冬季渤海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研究了2001年冬季覆盖渤海56个测站的浮游植物物种及其群落特征。共发现浮游植物3门37属72种(不包括未定名物种)。物种主要以温带近岸型硅藻为主,优势种主要尖刺伪菱形藻、浮动弯角藻、偏心圆筛藻、具槽帕拉藻(Parnlia sulcata)和环纹劳德藻。其中的尖刺伪菱形藻、偏心圆筛藻和具槽帕拉藻是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的关键种。分析认为:细胞丰度的平面分布由浮游硅藻的分布所决定。同1983年同期资料相比发现,优势种没有较大变化,但其优势程度顺序和细胞丰度发生了一定的改变,整个浮游植物群落的细胞丰度有大幅度增加。冬季渤海浮游植物群落的多样性程度是低的。  相似文献   
58.
59.
2011年度地质学科项目受理与资助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2011年度受理情况 1.1总体情况2011年度地质学科共受理各类项目2207项。其中面上项目1148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741项,地区科学基金项目45项,重点项目(以地质学为申报学科,下同)134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57项,创新研究群体2项,重大研究计划项目13项,重大国际合作研究项目8项。  相似文献   
60.
本文基于南海SEATS站的观测资料,利用垂直一维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模式(MEM-1D)模拟了南海北部生态要素垂直结构的季节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部表层Chla浓度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呈现低值(<0.05 mg·m-3),冬季呈现高值,12月为0.38 mg·m-3。春季,风速相对变小,垂直混合变弱,次表层Chla浓度极大值现象形成(80~100 m),并可一直持续到10月末。冬季,海表温度降低,东北季风爆发,垂直混合增强,出现表层水华现象。浮游动物和细菌的垂直结构相似,冬季上层水体中浮游动物和细菌出现最大值,分别为13 mg·m-3和18 mg·m-3。3~10月细菌(12 mg·m-3)同浮游动物(14 mg·m-3)一样出现次表层最大值,其存在深度与浮游动物相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