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3篇
  免费   186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114篇
大气科学   112篇
地球物理   156篇
地质学   578篇
海洋学   131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108篇
自然地理   162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56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1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5篇
  1965年   2篇
  1959年   3篇
  1948年   2篇
  1947年   3篇
  1945年   2篇
  1940年   2篇
  193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1.
长三角地区旅游圈吸引物体系空间结构聚集分形特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基于GIS技术,结合旅游域模型,获得长三角地区各旅游中心城市旅游圈旅游吸引物数据,运用分形方法对其空间结构进行聚集维数的测算与分析.认为各旅游圈旅游吸引物体系具有聚集分形特性,且存在三种不同类型,在相同类型中的各旅游圈旅游吸引物体系聚集维数值在无标度区间的变化也存在差异;空间结构基本上是从中心旅游吸引物点向周围腹地密度衰减的,在对应于Rs≤30km的无标度区间内,旅游圈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随机聚集维数值均在0.5左右,对应于其他无标度区间,随机聚集维数值多在1.35和1.80左右;南京、苏州、常州、无锡和上海等北部地区旅游圈旅游吸引物系统空间结构随机聚集维数值小于杭州,绍兴和宁波等南部地区的旅游圈,北部地区城市旅游圈旅游吸引物体系空间结构紧致性强于南部地区的城市旅游圈,北部旅游圈足以构建3日游的110km半径,南部旅游圈的实际范围则可能小于110km.  相似文献   
912.
利用新方法制作出含可控裂缝的双孔隙人工砂岩物理模型,具有与天然岩石更为接近的矿物成分、孔隙结构和胶结方式,其中裂缝密度、裂缝尺寸和裂缝张开度等裂缝参数可以控制以得到实验所需要的裂缝参数,岩样具有真实的孔隙和裂缝空间并可以在不同饱和流体状态下研究流体性质对于裂缝介质性质的影响.本次实验制作出一组具有不同裂缝密度的含裂缝人工岩样,对岩样利用SEM扫描电镜分析可以看到真实的孔隙结构和符合我们要求的裂缝参数,岩样被加工成八面棱柱以测量不同方向上弹性波传播的速度,用0.5 MHz的换能器使用透射法测量在饱和空气和饱和水条件下各个样品不同方向上的纵横波速度,并得出纵横波速度、横波分裂系数和纵横波各向异性强度受裂缝密度和饱和流体的影响.研究发现流体对于纵波速度和纵波各向异性强度的影响较强,而横波速度、横波分裂系数和横波各向异性强度受饱和流体的影响不大,但是对裂缝密度的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913.
随着倾斜摄影测量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消费级无人机在测绘行业得到了较好的应用.本文主要利用大疆精灵4和GNSS接收机,采用现场外业航拍、三维建模、空三解算、图形绘制等技术方法对测区进行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利用全站仪对特征房角点进行地形图精度分析.通过实例分析,测图精度满足1∶500大比例尺地形图要求,提高了工作效率、节...  相似文献   
914.
丁明华  余存林  郭秉程 《西部资源》2012,(4):140-142,149
随着测绘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测图技术已被各测绘单位广泛使用。本文主要阐述了野外数字化测图的一般过程、测量误差来源以及测量精度。数字化测图方法比传统方法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再结合江西省南昌市新农村建设项目的具体实践经验,对数字测图中图根点位的精度、碎部采集方法、草图绘制、内业成图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15.
甲烷和固态硫酸钙的热化学还原反应模拟实验初步研究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碳酸盐岩地层中常伴有硫酸盐岩的沉积,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下,干酪根热降解生成的气态烃与硫酸盐岩接触后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简称为TSR反应),使气态烃消失,这可能是造成生气死亡线的主要原因之一。本文对CH4-CaSO4热化学还原反应的热力学问题进行了探讨,发现该反应能够自发进行,而且升高温度对反应有利。利用高温高压模拟装置对CH4-CaSO4反应体系进行了初步的模拟实验研究,通过微库仑、气相色谱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分析手段对实验结果进行了进一步验证。结果表明,甲烷和固态硫酸钙能够发生热化学还原反应,生成硫化氢、碳酸钙和水。最后,将CH4-CaSO4反应体系同国内外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对比,认为本实验研究能够更好地补充和完善TSR反应体系,解释地质条件下工业气藏的死亡线问题。  相似文献   
916.
四川盆地东南部及其盆缘转换带(以下简称渝东南盆缘转换带)是中国常压页岩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为了厘清渝东南地区页岩气富集规律、优选水平井穿层层段及指导多层系立体开发建设,本文基于扫描电镜的图像定量表征技术,结合三轴力学、液氮吸附等实验分析结果,研究了页岩压力体系与有机孔的发育关系。结果表明:渝东南盆缘转换带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下部①—②小层有机孔孔径小(1~30 nm),孔隙发育的密集程度高(55.55~808.03个/μm2);其上部③—⑤小层有机孔孔径变大(30~50 nm),孔隙发育的密集程度低(47.31~466.42个/μm2);压力系数与有机孔圆度有明显的正相关性。基于液氮吸附实验的孔隙体积分形维数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增加,能够对孔隙进行更好的支撑作用,保证孔隙不会因为上覆地层压力而造成变形,使得孔隙能够得到更好的保存。因此,有机孔发育差异是上覆地层压力和孔隙内流体压力共同造成的结果。对于常压区,上覆地层的压力对孔隙发育有着更为重要的影响;对于超压区,孔隙内流体压力的增加会减缓孔隙的变形和消失。三轴力学实验表明,①小层上部观音桥段的存在使得岩石的抗压强度变大,由此在纵向上形成一种压力隔断,引起了上下压力系数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亚压力体系,从而导致了孔隙发育特征的差异。  相似文献   
917.
青藏高原土壤水热过程模拟研究(Ⅰ):土壤湿度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模拟青藏高原土壤水分和热量迁移过程的连续变化对于全球变化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其准确模拟是提高陆面过程模拟精度的重要条件.利用大尺度水文模型中对冻土中水分和能量平衡过程的描述,对沱沱河站点超过一年时间的土壤湿度进行了步长为1h,总时间为399d的连续模拟.与Game Tibet项目中同一时刻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比较的结果表明,Fuchs方程对于描述冻土中的最大未冻水含量是有效的,利用能量平衡计算获得的土壤各层的湿度与观测值相比较,其连续变化基本合理.结果表明,用该模型对高原水热过程进行长期模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18.
天山地区火山岩带是我国富产铁矿的火山岩带之一。建国以来,该带进行过大量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丰富成果。为研究、总结天山地区石炭纪火山岩及其与铁矿的成矿关系,我队火山岩专题研究分队,于1981—1983年又对本地区火山岩进行了野外重点检查和全面资料收集工作。综合分析结果表明:石炭纪是天山地区火山活动的极盛时期,也是火山岩型铁矿  相似文献   
919.
利用红外发射光谱研究了含白云石天然碳酸盐岩及主要组成矿物的红外发射光谱特征,探究了影响其红外辐射性能的因素。X射线衍射(XRD)和微区拉曼光谱(Raman)结果显示白云石(70%)、方解石(25%)和石英(5%)是该天然碳酸盐的主要组成物相。基于黑体辐射定律以及在80℃时、400~2 000 cm-1各矿物的辐射能量谱,显示碳酸盐岩、白云石、方解石和石英的发射率依次减少(1. 010、1. 000、0. 997、0. 958),白云石是碳酸盐岩红外辐射性能的主要贡献者。在本文研究的温度和波长范围内,含白云石碳酸盐岩中主要组成矿物的热容是温度的函数,白云石高的热容有利于提高整体的热辐射性能;矿物颗粒直径对热辐射的传播有一定的影响,颗粒直径接近于辐射波长时热辐射出现衰减导致发射率降低;当化学键(C—O键、Si—O键)的振动出现在发射光谱窄的发射带范围内(1 350~1 500 cm-1和950~1 275 cm-1)则会导致相对较高的辐射能和发射率。  相似文献   
920.
本文以四川龙塘铅锌矿为例,对X射线荧光分析的技术条件、资料处理、方法应用等方面进行较系统地研究,并把现场测量成果与地质研究密切结合,总结成矿规律,指导找矿预测和资源评价,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