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274篇
大气科学   394篇
地球物理   9篇
地质学   12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2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81.
本文讨论了可压、绝热、无耗散的二维大气中三类定常基态的稳定性问题,并严格证明了这三类定常基态的稳定性性质是由基态的特征矩阵Λ的性质所决定的:a.若Λ在域G+Γ内处处为正定矩阵,则基态是稳定的;b.若Λ在域G+Γ内非处处为半正定矩阵,则基态是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82.
借鉴梅雨指数的定义,选取贵溪、德兴、玉山、衢州、龙泉为5个代表站,建立了江南南部初夏雨季指数。近50a来,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平均开始日和结束日分别是6月10日和7月1日,比江淮梅雨早约8d左右;雨季平均长度为20.5d,雨季内雨日数平均为15.5d;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开始日经历了一个显著的“V型”变化过程,结束日呈“纺锤型”振荡变化;雨季的长度和雨日数没有明显的线性趋势变化,但20世纪80年代期间的雨季长度和雨日数年际变化大,旱涝频率高、强度强;20世纪60年代和21世纪以后雨季偏弱年较多。影响江南南部初夏雨季开始早晚的大气环流关键区主要在乌拉尔山附近,若乌拉尔山附近为阻高型(低槽型),则雨季开始早(晚);中高纬系统、太平洋副高和南亚高压也都有影响。影响雨季强度的大气环流关键区分别在东半球的北极区、中低纬度西北太平洋和鄂霍次克海附近上空。  相似文献   
83.
Areview of the effects of theTibetan Platean on circulation features over the plateau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has been made, with a special emphasis upon the monsoon circulations in South Asin and East Asia. This includes estimates of heat sources, dynamic and thermal effects of the plateau, adn effects of the plateau on summer and winter monsoons. Major progresses made in this aspect by Chinese meteorologists have been specifically described and are compared with the achievements made by the meteorologists of other countries.  相似文献   
84.
In the p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extensive research into tropical intraseasonal variability, one of the major components of the low frequency variability of the gener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state-of-the-art in this research area: the nature of the Madden-Julian Oscillation, its relation to monsoonal and extratropical circulations, and the current theoretical understandings.  相似文献   
85.
寒潮期间高空波动与东亚急流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5,自引:9,他引:5  
本文分析了东亚寒潮爆发过程中,高空波动和高空急流的相互作用,得出如下结果:(1)高空波动的动量和热通量输送,使高空急流迅速加速并同时导致急流入口区质量环流的加强.(2)质量环流引起中高纬度对流层顶下沉并使高空锋区加强.(3)对流层顶下沉和高空锋区的加强促使平流层下层的气流沿对流层顶折叠处下伸进入对流层,造成对流层中、上部层结及位涡分布的改变.(4)位涡分布的改变制约了斜压波发展的能量源,致使高空波动减弱.  相似文献   
86.
87.
动力强迫对台风次级环流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子平  丁一汇 《大气科学》1990,14(3):293-305
本文导出无量纲的台风次级环流方程,然后用11年综合台风资料,计算了动力强迫的次级环流。通过计算,得到主要结论如下: (1)积云动量垂直混合和涡旋动量水平通量是主要的动力强迫因子。 (2)积云动量垂直混合在台风发展过程中可促进大尺度低空辐合,因而可加强由CISK机制所说明的正反馈过程。 (3)Ekman抽吸与积云动量垂直混合是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这是台风发展中的一个重要反馈过程。  相似文献   
88.
赤道印度洋—太平洋海面经向风的年际低频振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COADS1950—1979年海面经向风和海温资料的分析,本文探讨了印度洋—太平洋近赤道地区经向风的长期变化特征及其与厄尼诺发生发展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热带太平洋辐合带系统与海温具有相同的季节变化趋势,冬季赤道辐合带和高海温位于南半球,夏季位于北半球。厄尼诺年经向风发生异常,近赤道地区出现强烈的经向风辐合。(2)近赤道经向风存在准2年(QBO),准3.5年(SO)和准5年(FYO)3种年际低频振荡。QBO对厄尼诺年经向风异常起着重要作用,SO对厄尼诺年和冷水年的经向风变化均十分重要,这两种振荡可以很好的拟合经向风的实际变化,FYO则起着加强的作用。(3)经向风年际低频振荡起源于印度洋—海洋大陆和东太平洋沿岸地区,南北半球冬季风异常和东太平洋沿岸地区信风异常是其主要原因。(4)季风—信风(V)相互作用表现为当异常经向风扰动从季风区东传到信风区时明显增幅,这与信风区海气系统之间时间尺度约1年的自我正反馈有关。  相似文献   
89.
东亚冬季风的统计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丁一汇 《热带气象》1990,6(2):119-128
  相似文献   
90.
东亚夏季风每年给中国东部地区带来充沛的降水,是中国水资源的主要来源,同时也常常给中国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东亚夏季风水汽输送的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性在极端暴雨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这支夏季风气流的水汽输送带可称为东亚季风水汽输送带,与国际上近期提出的"大气河"概念相近,但又不完全相同。东亚夏季风水汽输送带是东亚夏季风最具地区性的特征,也是东亚地区夏季大暴雨和洪涝的制造者。本文根据近百年来的资料,综合评述了东亚夏季风水汽输送带的特征和形成原因,并以海河、黄河、淮河与长江近百年最强的5次持续大暴雨过程为例,分析了季风水汽输送带的重要作用。最后,提出气候变暖可以通过4个方面影响全球水循环,包括气候变暖后大气可容纳更多的水汽、大气环流发生变化、辐射强迫改变以及气溶胶影响的区域性等,这些变化都会对季风水汽输送带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