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2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4篇
地球物理   14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4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31.
从甲烷、氩气的来源及其化学特性入手 ,结合 19年震例资料 ,分析总结了 10号泉水中 CH4 / Ar(甲烷 /氩气 )比值的映震特征 ,结果认为 :中强震近场前兆异常特征以中期趋势性变化为主 ;中强震远场前兆异常特征以临震脉冲式高值异常突跳或短期异常变化为主。文章最后 ,初步阐述了 CH4 /Ar比 CH4 具有更好映震能力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2.
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的铀系年龄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因涵盖新—旧石器过渡、出土人类化石及别具一格的石制品 ,广西柳州白莲洞遗址对古人类和石器文化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新生碳酸盐岩铀系测年的结果表明 :该遗址新—旧石器间的过渡期不超过 3ka± ,短于基于钙板 1 4 C测年得出的 6 ka± ;西 6层钙板和石笋的 2 3 0 Th年龄为 16 0 ka± ,西 7层人牙化石的年代应大于此值 ;“白莲洞式”石片打制法呈清晰的演化脉络 ,时间跨度至少为 15 0 ka。邻近的柳江人地点和土博前洞铀系测年结果与本文一致。这些地点年代位置的大幅度前移 ,是我国晚更新世人类遗址已有年代框架被总体压缩的例证。具现代解剖特征的智人在中国出现的年代很可能比原认为的早得多  相似文献   
133.
试验研究了油气田上方壤中某些气元素,Ba及铁,铜等元素与油气藏的关系,结果显示这些元素对油气藏有明显的指示作用,可作为指标油气藏的存在及埋深的新指标。  相似文献   
134.
基于整周模糊度概率特性的有效性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勤  陈永奇 《测绘科学》2003,28(2):16-19
准确确定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是快速高精度GPS定位的关键,已有的检验GPS整周模糊度有效性的方法几乎均是基于其为非随机常量建立的,因而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本文在研究整周模糊度概率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LABMBAD算法的整周模糊度概率分布函数的检验方法。实际演算表明该方法简单有效,统计概念明确。  相似文献   
135.
南北极海区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南北极是全球变化研究领域中十分重要的地区 ,也是世界大洋对全球变化反馈的一个重要窗口。文章论述了南北极海区碳循环研究的国内外研究动态 ,阐述了目前南大洋及北冰洋的生产力水平及碳收支平衡状态 ,讨论需要进一步研究的一些存在问题以及将来的发展方向。目前的研究表明 ,北极的生产力比历史上所认为的要高 ,在全球变化的作用下 ,其将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碳汇区 ;南大洋主控着人为源CO2 的海气交换通量 ,而生产力所受到的限制也影响着其吸收CO2 的潜力。目前制约着对两极碳循环进一步认识所缺乏的资料包括 :极区碳汇的时空变异、南大洋的Fe限制及Fe假说、紫外增强对极区碳循环可能产生的影响等。今后研究的重点将集中在全球变化对两极碳循环的影响及其反馈 ,碳循环的机制及其动力学过程 ,以及通过碳循环人为干预全球变化的可行性。近年来 ,中国也十分重视极区碳循环的研究 ,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 ,在 80°E~ 80°W之间 ,南大洋基本上是大气CO2 的汇 ,其中在 45°W~ 30°W及 10°W~ 10°E之间 ,是CO2 的强汇区。北冰洋的一些海区也表现为很强的碳汇区。计算得出 ,楚科奇海及其附近海区 7月到 9月CO2 吸收通量为 0 13g/ (m2 ·d) (碳 )。南大洋夏季CO2 吸收通量为 0 1g/ (m2 ·  相似文献   
136.
龙陵-澜沧新生断裂带地震破裂分段与地震预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龙陵 -澜沧新生断裂带的地震活动具频度高、强度大、周期短等特征 ,并以双震或震群型为主。断裂带由多条次级新生断层组成 ,呈斜列或共轭式展布 ,根据结构、规模、地震活动差异等因素把断裂带划分为 4个一级段、13个二级段 ,其中有 4个二级段又可划分出 8个三级段。历史上发生过大震、强震并有地震断层伴生的断层段为地震破裂单元 ;断裂带上晚第四纪有活动并有古地震事件 ,但无历史地震记载的地段为断层闭锁单元 ;次级断层之间的阶区或连接点为障碍体单元。从地震破裂特征分析 ,断裂带由破裂、闭锁、障碍体单元组成 ,根据地震、古地震、活断层、断层阶区的活动规律 ,断裂带可划分出 9个破裂单元、8个闭锁单元、10个障碍体单元。三者之间呈迁移、触发和转换能量的关系。根据这些关系和地震构造标志 ,对断裂带上未来可能发生大震、强震、中强震的地区分别作了预测。预测的危险区有 9个 ,其中大震区 1个 (永康 -永德地区 ) ,强震区 3个 (马站、石灰窑、酒房-勐混 ) ,中强震区 5个 (下顺江、里仁、大岗山、南明 -澜沧、勐遮  相似文献   
137.
本文对不相接双星系统的子星间相互照射吸收进行了计算,从理论上得到子星的表面温度分布情况.对已知基本参数的33个晚型双星系统中的反映子星等温面和等势面偏离程度的量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冷子星上等温面和等势面的偏离程度普遍较热子星的要大,该结果支持了Zhou和Leung所提出的用气旋和反气旋来解释恒星黑子和太阳黑子巨大差别的可能性.本文还考虑了临边昏暗效应在晚型双星系统中对子星之间相互照射吸收的影响,这种影响达18%以上.临边昏暗效应对热子星的影响普遍比冷子星要大.  相似文献   
138.
基于曲边Voronoi图的城市吸引范围挖掘方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分析城市吸引范围特点的基础上,指出了忽视实体属性的普通Voronoi图不能有效地表达城市吸引区空间网络。根据城市引力模型导出了城市吸引范围的边界曲线方程,探讨了曲边Voronoi多边形的自动生成方法。以MapInfo为平台,通过MapBasic编程计算并绘制了济南市的吸引范围。理论和实践表明,位置—属性一体化的曲边Voronoi图可以更好地刻划城市的空间吸引特征。  相似文献   
139.
紫台多波段光谱仪近年在He Ⅰ10830 波区相继研制了一维Reticon 和CCD 相机的探测系统,现又建成了用二个CCD 相机能在He Ⅰ10830 和Ca Ⅱ8542/Hα同时作两维成像光谱观测的系统。文中简要介绍了它的结构和取得的初步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40.
选择典型的海洋生物进行其体内微量元素的含量测定 ,是指示生物反映环境变化的一种最根本和有效的方法[2,3]。孙道元等曾用过指示生物的有无和数量多少来反映环境的变化 ;也有不少科学家用过海洋底栖生物的群落结构作为指标 ,进行环境监测。这些方法都是粗略地对环境进行评估 ,而对海洋污染究竟是什么元素造成的 ,污染物是什么时候开始进入海洋的 ,又是什么时候造成污染的等具体表1 取自团岛中潮区和汇泉角中潮区的不同藻类的体内元素的含量Tab .1 Elementalcontentsinalgaefromthemiddlei…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