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928篇 |
免费 | 7034篇 |
国内免费 | 1151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098篇 |
大气科学 | 4318篇 |
地球物理 | 5749篇 |
地质学 | 19387篇 |
海洋学 | 6091篇 |
天文学 | 338篇 |
综合类 | 2249篇 |
自然地理 | 42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1篇 |
2023年 | 1004篇 |
2022年 | 1837篇 |
2021年 | 2275篇 |
2020年 | 1813篇 |
2019年 | 2094篇 |
2018年 | 1827篇 |
2017年 | 1650篇 |
2016年 | 1828篇 |
2015年 | 1997篇 |
2014年 | 1945篇 |
2013年 | 2413篇 |
2012年 | 2574篇 |
2011年 | 2695篇 |
2010年 | 2670篇 |
2009年 | 2556篇 |
2008年 | 2565篇 |
2007年 | 2382篇 |
2006年 | 2426篇 |
2005年 | 2022篇 |
2004年 | 1360篇 |
2003年 | 1088篇 |
2002年 | 1003篇 |
2001年 | 921篇 |
2000年 | 779篇 |
1999年 | 383篇 |
1998年 | 124篇 |
1997年 | 108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35篇 |
1994年 | 40篇 |
1993年 | 38篇 |
1992年 | 61篇 |
1991年 | 33篇 |
1990年 | 45篇 |
1989年 | 19篇 |
1987年 | 36篇 |
1986年 | 33篇 |
1985年 | 31篇 |
1984年 | 23篇 |
1983年 | 26篇 |
1982年 | 23篇 |
1979年 | 21篇 |
1976年 | 14篇 |
1974年 | 15篇 |
1965年 | 14篇 |
1964年 | 15篇 |
1963年 | 14篇 |
1957年 | 14篇 |
1954年 | 2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结合当地蒸发量远大于降雨量的特点,在若尔盖县生活垃圾卫生填埋场渗滤液污染控制中采用了渗滤液循环回喷处理技术,可实现在填埋运营期渗滤液不外排,同时,结合工程设计,介绍了渗滤液产量的计算方法、处理系统的组成、回喷系统的设计以及构筑物设计等情况. 相似文献
993.
珊瑚颗粒形状不规则是其显著区别于陆源土的一大特征。为揭示珊瑚颗粒形状对钙质粗粒土压缩性能的影响,人工挑选出不同形状(块状、枝状、棒状、片状)的珊瑚颗粒,以块状颗粒为基础,与其他3种不同形状的粗颗粒任意一种混合,控制不同颗粒形状配比制成钙质粗粒土试样,完成室内压缩试验,对比分析试验前后珊瑚颗粒的圆度、长宽比、扁平度和凹凸度等形状参数,评价颗粒形状对压缩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1)粒径为10~20 mm钙质粗粒土的压缩模量是4~5. 5 MPa,回弹系数为42~53;(2)随枝状、棒状或片状颗粒掺量的增加(0、10%、20%、30%),试样压缩模量呈小幅波状变化,回弹系数呈持续减小趋势;(3)各加载区间应力-应变曲线包括应力快速增长阶段、应力-应变同步增长阶段、应变增长阶段共3个阶段和1个稳定点;(4)随枝状颗粒掺量的增加,试样的长宽比和凹凸度逐渐增加,圆度和扁平度基本无变化;因颗粒破碎的影响,试验后试样的长宽比及扁平度有所增加,圆度及凹凸度则有所减小。选择钙质粗粒土地基时,应考虑其压缩性能,避免施工初期的快速加载。 相似文献
994.
碳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重要的生命元素,能够在各个圈层之间相互转换和运移。碳循环作为地球各圈层相互连接的纽带,被认为是地表系统最重要的元素地球化学循环。碳在水体中主要以溶解性有机碳(dissolved organic carbon,简称DOC)和溶解性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简称DIC)形式存在。内陆水体(包括河水、地下水、湖水和水库等)尽管只占陆地表面1%,但它们在碳循环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DIC浓度(CDIC)和DIC同位素组成(δ13CDIC)可以为碳循环研究提供线索,因此成为近年来国际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系统总结了全球内陆水体DIC同位素的研究进展。DIC同位素具有广泛的地质应用,不同碳源具有独特的同位素特征。因此,DIC同位素被用于定性和定量地示踪碳源,指示碳循环过程以及确定河水补给端元。 相似文献
995.
The Woniusi flood basalts from the Baoshan terrane, SW China,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eruption of volcanic rocks which were linked to the Late Paleozoic rifting of the Cimmeria from the northern margin of East Gondwana. However, the precise mechanism for the formation and propagation of the rifting is still in debate. Here we report 40 Ar/39 Ar dating, whole-rock geochemistry, and Sr–Nd–Pb isotopes for the Woniusi basalts from the Baoshan terrane of SW China, with the aim o... 相似文献
996.
钽矿是我国的紧缺资源,近年来对别也萨麻斯地区钽矿取得了找矿新进展,包括新矿点的发现以及花岗伟晶岩型稀有金属资源的找矿突破。区内伟晶岩脉广泛发育,为探究含矿脉体的成矿时代、查明区内典型铌钽矿物的矿物学特征,本文以L18号伟晶岩脉中的钽锰矿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地质年代等进行了分析。应用电子探针测试钽锰矿的化学组成,热电离质谱法(TIMS)测定其U-Pb年龄,确定含矿脉体的形成年代。结果表明,研究区钽锰矿中Ta_2O_5含量为51.58%~74.80%,均值68.49%,Nb_2O_5含量为6.15%~27.63%;部分主量元素分布不均,未表现出规律的分带性,但矿物颗粒中心部位的CaO含量较边部低,横剖面上SiO_2含量相对稳定,TiO_2与WO_3显示不规律波动。这种特征表明钽锰矿并非单纯由结晶分异作用形成,而是可能受到了后期交代作用的影响。钽锰矿的U-Pb年龄为160Ma,说明钽锰矿化发生于晚侏罗世早期,与围岩海西期二云母花岗岩相差甚远,后者并非L18号脉体的成矿母岩。 相似文献
997.
基于易滑地质结构与多源数据差异的岩溶山区大型崩滑灾害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溶山区地质环境复杂且脆弱,重特大崩滑地质灾害时有发生。如果对岩溶山区的地质环境认知不准,将直接导致对灾害识别能力不足。文章围绕岩溶山区裸露型岩溶陡崖、复合岩组型斜坡以及非裸露型岩溶斜坡3类基本易滑地质结构差异,探讨多源数据条件下更具适用性的识别探测方法。对于空间影响面积小的厚层岩溶陡崖结构,星-地组合识别方法更加适用,基于GNSS的识别探测方式可在获得动态变形趋势基础上,对可能发生的失稳模式进行初步预判,同时可对InSAR解译的地表位移进行矢量化校正,有利于提高对具有相同或相近SAR数据条件地区的灾害识别程度。对于具有较大空间影响面积的斜坡区域,可优先选用基于InSAR的遥感技术来获取地表变形结果,对于有致灾风险的大变形区还可结合易滑地质结构及外部影响因素对其可能失稳模式进行预判或反演分析。任何灾害识别方式都有其局限性,在实践中可根据不同地质结构特征与灾害类型特点,通过多源、多维度监测来构建综合识别体系,探索更具适用性的识别探测与数据分析新思路。 相似文献
998.
999.
以平果铝业公司的高铁泥为原料利用拜耳法分析高铁赤泥的基本性质,并研究采用添加煤粉还原的磁化焙烧——磁选工艺,从高铁赤泥中回收铁精矿的工艺技术,对工艺参数进行优化,寻找精矿品位和回收率参数等可能提高的途径,研究结果表明:焙烧温度800℃,焙烧时间30 min,磨矿时间5 min,煤粉用量4倍,磁选磁场强度2 000 Oe工艺条件下获得精矿品位为54.51%,回收率55.01%.回收率低的主要原因是铁矿和脉石没有实现单体分离,可以通过更高解离度的磨矿来实现. 相似文献
1000.
运用热力学原理和方法,研究了CO2-H2O流体不混溶作用对Au的溶解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贵州水银洞金矿床的成矿流体是一种富含挥发分(fCO2=70.79MPa)、酸性(pH=3.71)、还原性(fO2=0.50×10-36MPa)、中温(267℃)、具有超压(180MPa)性质的含Au(a∑Au=3.744×10-8mol/L)流体。当超压流体的封闭层——炭质页岩因断裂作用而被破坏时,热液体系的压力发生骤降(28.50~35.30MPa),CO2-H2O流体发生不混溶作用,并有大量CO2溢出。CO2的流失可使成矿溶液的CO2逸度和O2逸度降低(fCO2=0.80MPa、fO2=2.512×10-42MPa),酸碱度升高(pH=4.32),同时伴随温度的下降(224℃),成矿热液中Au溶解度的降低(a∑Au=3.790×10-9mol/L),从而快速沉淀下来成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