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55篇
  免费   1139篇
  国内免费   1636篇
测绘学   480篇
大气科学   1471篇
地球物理   1480篇
地质学   3101篇
海洋学   685篇
天文学   279篇
综合类   631篇
自然地理   803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34篇
  2021年   278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262篇
  2018年   272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339篇
  2015年   280篇
  2014年   311篇
  2013年   330篇
  2012年   314篇
  2011年   348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31篇
  2008年   294篇
  2007年   280篇
  2006年   239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210篇
  2001年   208篇
  2000年   224篇
  1999年   343篇
  1998年   339篇
  1997年   334篇
  1996年   245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213篇
  1993年   183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81篇
  1989年   76篇
  1988年   79篇
  1987年   43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4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综合运用风廓线雷达等多种非常规探测资料,对江西省2013年6月29日暖区大暴雨进行分析,并对比6月28日锋面暴雨,归纳总结短时大暴雨发生的一些前兆信号及可用指标。结果表明:1)风廓线雷达能直观反映暴雨区附近中小尺度扰动、近地面弱冷空气入侵、急流脉动发展等特征,1.5—4 km高度层出现16 m/s以上急流对暖区暴雨发生有利,对强降水的发生有1—3 h提前指示作用。2)0.5—1.5 km高度层正的风垂直切变带对应降水发生发展,正速度带中大于4 m/s风速切变对应下游降水加强。3)PWV值在强降水发生前常出现持续上升或波浪上升。PWV值达到65 mm且维持较长时间,同时配合动力触发条件,有利于强降水的发生;PWV值低于60 mm并持续性下降,对应降水趋于减弱停止;强降水落区出现在湿舌前端的PWV等值线密集区内。4)此次强降水主要发生在TBB小于-40℃区域前端的等值线密集区和地面辐合线附近,且地面辐合线的强度、移向与新生单体的发展密切相关;强回波不断在地面辐合线附近合并加强形成"列车效应",雷达回波上逆风区、急流核、速度对等特征的出现有利于强降水的维持。  相似文献   
972.
Zhu  Xian  Wei  Zhigang  Dong  Wenjie  Ji  Zhenming  Wen  Xiaohang  Zheng  Zhiyuan  Yan  Dongdong  Chen  Deliang 《Climate Dynamics》2020,54(7):3279-3306
Climate Dynamics - As a typical arid and semi-arid area, central Asia (CA) has scarce water resources and fragile ecosystems that are particularly sensitive and vulnerable to climate change. In...  相似文献   
973.
Dai  Aiguo  Huang  Danqing  Rose  Brian E. J.  Zhu  Jian  Tian  Xiangjun 《Climate Dynamics》2020,54(11):4515-4543
Climate Dynamics - Equilibrium climate sensitivity (ECS) refers to the total global warming caused by an instantaneous doubling of atmospheric CO2 from the pre-industrial level in a climate system....  相似文献   
974.
核电厂冷却塔设计气象条件中,湿球温度是重要的设计气象参数之一。近年来,由于实行自动观测,相对湿度值由仪器自动测定,因此不少气象站已经停止了湿球温度的观测,这给电厂气象参数的分析计算造成了一定困难。为此,根据气压分布型特点和分段函数,提出利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来计算湿球温度的新方法,经河南省郑州、南阳和商丘3站的应用,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75.
云南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云南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的研究现状和研究成果。分析了云南风能资源评价历程、分布特点和风电开发建设情况。总结了云南有关风电场选址、风能资源评估、风电功率预测预报以及山区风电场和风电机组设计的研究成果。剖析了云南风能资源及其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76.
利用2010年7月22日苏皖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数值模拟输出结果,考察了模式对MCC的模拟能力,并对模拟结果做了动力和热力诊断分析,以揭示盛夏江淮下游MCC的特征。结果表明:1) 三重嵌套网格距为3.3 km的区域WRF模式的模拟效果较佳,结果与实况一致,并可利用模拟降水的范围及强度来确定MCC的位置及演变。2) 此MCC维持约10 h,其南北不对称,并随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而随之北抬。MCC核心区对流层低层有水汽丰沛的入流,并有强辐合区,呈对流不稳定层结;中层有深厚的强上升运动,并因凝结潜热大量释放呈中性层结;高层则有出流;MCC核心区对流降水非常强。3) 在垂直剖面上,该核心区散度存在中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柱状结构,此配置有利于强对流维持和加强,中低层以上有深厚的强上升气流柱,这些都是MCC核心区存在强对流的标志。该MCC的螺旋结构表明其中的强对流高度有组织。  相似文献   
977.
978.
979.
980.
利用多种常规观测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分析了2017年3月1日江苏北部出现的一次罕见冷空气雷雨大风天气过程的发生背景、地面要素和云团演变特征,同时从大气动力、热力和水汽条件出发分析了午后对流的成因。结果表明:此次过程发生前,江苏地区位于高空槽前,对流层中低层有冷式切变线伴随两股冷空气南下,受江苏省北部地面气旋阻挡,冷空气在上游堆积,当气旋东移入海冷空气爆发式南下时,造成严重的大风灾害。此次过程中,对流层中高层大气降温而低层回温使大气温度直减率增大,为对流发生提供不稳定条件,但水汽输送主要集中在低层,且高层大气无明显抽吸作用,导致此次过程未发生强对流性降水,主要以大风灾害性天气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