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24篇
  免费   1438篇
  国内免费   2034篇
测绘学   414篇
大气科学   2000篇
地球物理   2124篇
地质学   4267篇
海洋学   875篇
天文学   387篇
综合类   813篇
自然地理   916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175篇
  2022年   382篇
  2021年   435篇
  2020年   347篇
  2019年   357篇
  2018年   453篇
  2017年   421篇
  2016年   475篇
  2015年   359篇
  2014年   471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371篇
  2011年   401篇
  2010年   440篇
  2009年   432篇
  2008年   422篇
  2007年   377篇
  2006年   343篇
  2005年   309篇
  2004年   219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64篇
  2001年   227篇
  2000年   291篇
  1999年   413篇
  1998年   374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344篇
  1995年   279篇
  1994年   255篇
  1993年   186篇
  1992年   166篇
  1991年   127篇
  1990年   86篇
  1989年   98篇
  1988年   85篇
  1987年   57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36篇
  1984年   21篇
  1983年   25篇
  1982年   10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1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4篇
  1958年   9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81.
    
Combining the Penn State/NCAR mesoscale (MM4) model, the dust transport model and an atmospheric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a super duststorm process occurred in the Gansu province on 5 May 1993 has been simulated. Based on the observations of duststorms occurred in the northern China and the field measurements of dust particles' phys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model simulating dust plume transport processes and dust particle radiative forcing have been devloped. The models are described and verified with real cases of dustorms.  相似文献   
882.
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辐射强迫及区域气候效应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42,自引:5,他引:42  
利用太阳直接辐射日总量和日照时数等多年观测资料,反演了中国地区大气气溶胶0.75 μm光学厚度的年、月平均值,分析了我国大气气溶胶状况的时空分布特征。据此,在中国区域气候模式中考虑气溶胶的辐射影响,模拟中国地区气溶胶直接辐射强迫的大小及气候响应的季节变化特征。计算结果表明: 我国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多年平均分布状况是以四川盆地为大值中心向四周减少;长江中下游武汉附近和南疆盆地为另两个大值中心;青藏高原为气溶胶低值区;我国绝大部分地区春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值最大,各地气溶胶光学厚度最小值出现的季节则有所不同。气溶胶辐射强迫介于-5.3~-13 W/m2之间;辐射强迫具有春、夏季大,秋、冬季小,冬季南方偏大,夏季北方偏大的特征。气溶胶辐射强迫的分布与其光学厚度的分布基本一致。由于气溶胶的影响,中国大陆地区地面气温均有所下降,四川盆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以及青藏高原北侧到河套地区降温最为明显,分别可达-0.4℃和-0.5℃。气候响应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地面气温的变化除与辐射强迫的大小有关外,还受大气环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83.
气象用重力加速度计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现使用了几十年的《气象常用表》重力计算公式有较大的误差;对WMO推荐的气象用重力计算公式进行了讨论,指出公式中对H’的定义是错误的;实例验证证明用布格修正法获得的重力值可以满足气压观测的准确度要求。最后提出了3点建议。  相似文献   
884.
1.IntroductionOverthepasttwentyyears,anumberoftheoreticalandexperimentalworkhasbeencarriedoutontheretrievalsofrain--ratefromthespace--bornemicrowaveradiometers.Inrecentyears,manyalgorithmshavebeendevelopedtoretrieverain--ratefromtheSSM/Idata(Barrettetal.,1994;Ebertetal.,1996;Ferraroetal.,1995andsoon).However,becauseofthecomplicatednonlinearrelationshipbetweenbrightnesstemperatures(BTs)andrain--ratewhichiscausedbyvariousphysicalprocesses,theretrievalresultsbystatisticallychasedalgorithmsare…  相似文献   
885.
对流层平流层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和化学组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分析研究了1993年和1994年的8月、9月在香河地区上空采集的单个气溶胶粒子的形态及化学元素和化合物的组成。结果表明:1993年,在对流层大气中的气溶胶颗粒经常出现不规则形的粒子,可能是土壤粒子;而在平流层大气中的颗粒以具有“卫星”结构的硫酸粒子为主;硫酸铵粒子则经常出现在对流层的中、下部。香河地区上空颗粒物的化学元素组成比较复杂,单一化学元素组成的粒子较少,粒子主要含有Si,Fe,Al和S等元素。气溶胶的化合物有硫酸盐、硅酸盐、硝酸盐和磷酸盐等  相似文献   
886.
1996年8月8日闽西地区特大暴雨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林毅  刘爱鸣 《气象科学》1998,18(2):174-180
本文研究了9601号热带风暴减弱为低压环流后引起突发性大暴雨的成因。结果表明:9610号热带风暴减弱后的低压环流移支福建省南部地区,造成闽西地区湿斜压锋区和不稳定能量明显增强,在低压西侧辐合线所提供的福合上升运动激发下,中尺度对流云团迅速发展,导致远离低压中心的闽西突发大暴雨。闽西特殊的地形对特大暴雨的产生起了组织和增幅作用。另外,还通过逐时数字红外云团图的分析,揭示中尺度对流云团发展演变特征与突发性大暴雨的关系,供日常短时预报参考。  相似文献   
887.
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56  
利用实际观测资料来分析1998年夏发生在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气候与水文特征,并探讨其成因。分析结果表明,造成1998年夏长江流域特大洪涝的成因可能是:在ENSO循环中ElNino事件由成熟期转变为衰减期时热带太平洋海温,特别是热带西太平洋次表层海温变冷,菲律宾周围对流活动减弱,致使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偏南,从而使亚洲夏季风从孟加拉湾、南海携带大量的水汽和热带西太平洋以及西风带来的水汽先在长江中、下游,后在长江中、上游流域辐合,造成长江流域的持续性强降水  相似文献   
888.
1997年度(1996年12月至1997年11月),广西各地年平均气温16.6~23.3℃,属正常;年降水量1259.5~2825.3mm,正常到偏多2~5成;年日照时数852.8~2139.3h,大部地区比常年偏少200~500h。1997年度,广西主要气候事件及其影响以洪涝和寒露风最为突出,其次是大风和冬旱;日照不足,降水偏多,洪涝及寒露风灾害严重,全年气候条件对工农业生产的影响弊多利少,属偏差年景。  相似文献   
889.
层状云的雨滴谱分档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13  
通过建立雨滴分档模式,结合部分观测资料,对中国北方常见的三类典型层状云系:强锋面抬升层状云系、气旋尺度辐合层状云系及弱锋面抬升层状云系的云中水成物总比含水量、降水强度及地面雨滴谱进行了数值模拟,并与观测值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雨滴分档模式较一般使用的单参数Marshall-Palmer(M-P)分布的参数化模式更能反映雨滴的自然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890.
主要介绍LNW 5 0中子土壤水分测试仪的调试方法及标定后测试参数的可靠性检验方法 ,有利于提高仪器测试土壤水分的精度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