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01篇
  免费   1699篇
  国内免费   2250篇
测绘学   469篇
大气科学   1911篇
地球物理   2551篇
地质学   4807篇
海洋学   953篇
天文学   522篇
综合类   934篇
自然地理   1203篇
  2024年   54篇
  2023年   167篇
  2022年   419篇
  2021年   478篇
  2020年   422篇
  2019年   515篇
  2018年   576篇
  2017年   489篇
  2016年   576篇
  2015年   463篇
  2014年   604篇
  2013年   520篇
  2012年   488篇
  2011年   572篇
  2010年   541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60篇
  2007年   474篇
  2006年   356篇
  2005年   293篇
  2004年   286篇
  2003年   282篇
  2002年   292篇
  2001年   260篇
  2000年   304篇
  1999年   389篇
  1998年   332篇
  1997年   336篇
  1996年   278篇
  1995年   242篇
  1994年   288篇
  1993年   219篇
  1992年   167篇
  1991年   129篇
  1990年   104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98篇
  1987年   50篇
  1986年   45篇
  1985年   41篇
  1984年   36篇
  1983年   33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7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5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7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31.
CHANGE OF CLIMAT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ROPPING SYSTEM IN CHINA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Tne global change of climate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cropping system in China have been investigatedin this paper.It is found that the temperature was increased during the last decade and the precipitationdecreased in northern China and increased in southern China during the last 30 years.The sea level hasbeen rising by about 21—26 cm in the coastal areas south of 30°N in China during the last 100 years.The most of results as simulated by the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GCMs)show that the temperature increasewould amount to about 2°—4°C in the most parts of China and precipitation and soil moisture might bedecreased in northern China and increased in sourthern China due to doubling of carbon dioxide(CO_2).The effects of doubled CO_2 on growth period and climatic yield capability in China have been estimatedroughly.It is shown that the regions of the growth period in China would be moved northward about fivedegrees latitude and the climatic yield capability might be increased by about 10% in the most parts of China.  相似文献   
532.
533.
地磁干扰噪声的实验观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探查1988年3月前后在北京地磁台附近出现的较明显的地磁干扰噪声,我们在苏家坨—卧龙岗一带布设了8个测点,开展了专门的地磁干扰噪声实验观测。结果表明,该地磁干扰噪声主要是来自香山一带的电磁干扰,其次是北京市的地铁干扰。此地磁干扰噪声出现于每天06~h—23~h(北京时),其主要频谱成分在短周期(T=2—4 m)部分。另外本文的观测研究方法对于监测地磁台站(测点)的环境状况,改正受污染的地磁资料等方面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34.
黑硼锡镁矿是1985年在我国发现的一种新矿物,微孪晶特别发育,其电子衍射斑点往往具规律的分裂现像。用选区电子衍射获得[010]、[141]和[121]定向带轴电子衍射斑点分裂图,经矩阵分析,确定两套斑点分裂是由其呈挛晶结构关系所致,孪晶面为(101),属于面律孪晶,这种孪晶的微形貌由明场像(BF)得到证实。根据不同取向的电子衍射图,确定该矿物属单斜晶系,a_0=10.7,b_0=3.01,c_0=5.39,β=94.5°。上述挛晶结构特征及其晶体学数据与X射线单晶研究结果有很好的可比性。  相似文献   
535.
本文分析了地壳Q结构对于实测Q值结果的影响。对已发表的大部分实测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地震波射线路径与Q值显著相关。因此,在对实测的Q值空间分布状况进行解释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地震波频率的影响,还应对射线路径—距离效应进行分析和校正。本文还按照现有中国大陆地壳速度模型计算了地震射线在水平层状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及震中距与射线最低点深度的函数关系,给出了华北及西南部分地区地壳Q结构。  相似文献   
536.
赵林  邱国庆 《冰川冻土》1991,13(2):177-180
  相似文献   
537.
皖南蛇绿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叶德隆  邓晋福 《地球科学》1991,16(2):143-152,T001
  相似文献   
538.
赵洪声 《内陆地震》1991,5(3):206-215
构造运动强烈、不断发生强震的云南地壳,可能经常有部分区域处于不稳定状态,外力也正是在此基础上才得以对地震活动显示出明显的调制效应。1988年11月6日澜沧—耿马7.6级、7.2级大地震前的大量观测资料表明,云南地区,特别是澜沧—耿马附近地区又再次出现了类似1970年通海7.7级、1974年大关7.1级和1976年龙陵7.4级大地震之前,曾发生过的那种地表涝旱剧变和大气压力巨涨落现象。这种震前的外部异常扰动具有很强的重复性,在对应地震上也显示了很强的应验性,故其很有可能在云南未来7级大地震的监视预报中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539.
赵思雄 《大气科学》1991,15(5):40-50
本文对一次引起夏季华北暴雨的锋生过程进行了研究。在诊断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采用十层准拉格朗日有限区域模式对此个例进行了48小时的模拟,并对模拟输出结果进行解释与再次诊断。表明:(1)夏季高原东侧有时两支气流交绥很清楚,温度对比明显,与梅雨锋的情况很不相同,这在夏末尤其如此。这种温度对比区虽比冬季弱,但是,与夏季天气系统的发展及降水是有关系的。(2)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资料是很相似的,再现了两支气流形成切变线的三维结构、移动与演变,并模拟出了在对流层中存在着深厚的24小时变温区;模拟发现,一条东北-西南向的锋生  相似文献   
540.
我国油页岩的成分和品级划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赵隆业  陈基娘 《现代地质》1991,5(4):423-429
根据我国21个油页岩产地,26个样品的分析数据,讨论了油页岩的含油率、灰分产率,灰分成分和密度等品级的划分,指出我国缺少高含油率页岩,提出中、低含油率油页岩的标准。并认为含油率在3.5~5.0%称含油页岩,含油率低于3.5%不应当作油页岩。油页岩灰分成分大多是硅铝质,因而灰熔点偏高。提出了油页岩灰分成分的分类表。指出我国油页岩的密度高于国外样品,原因是钙质成分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