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58篇
  免费   512篇
  国内免费   624篇
测绘学   210篇
大气科学   442篇
地球物理   469篇
地质学   1557篇
海洋学   360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197篇
自然地理   3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99篇
  2019年   101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1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139篇
  2012年   118篇
  2011年   148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27篇
  2006年   124篇
  2005年   95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04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31篇
  2000年   114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4篇
  1997年   86篇
  1996年   97篇
  1995年   85篇
  1994年   72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7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1.
Zhong  Wenhan  Liu  Hanlong  Wang  Qi  Zhang  Wengang  Li  Yongqin  Ding  Xuanming  Chen  Longlong 《Acta Geotechnica》2021,16(6):1849-1865
Acta Geotechnica - Snake can perfectly utilize its scales to move. Inspired by the snake scales,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nake skin-inspired pile penetration process. Six...  相似文献   
92.
通过对河北省张家口下花园区夏家沟-古城梁、怀来县赵家山等剖面地质测量,分析了1400 Ma前沉积的下马岭组岩性变化、沉积序列与海平面升降演化、岩石矿物组分与重矿物组合,认为下马岭组沉积时期发育温暖湿润的气候条件及多期热带风暴作用,早期的大规模风暴与浊流等事件沉积,晚期的浅海陆棚风暴岩、深水陆棚泥页岩、细粒浊积岩及安静水体的泥灰岩透镜体(灰泥饼)等是其鲜明的沉积响应。该时期发育一次长期缓慢的海平面上升-下降过程,对应一个二级层序。内幕可细分为五次海平面升降变化,对应五个三级层序;下马岭组沉积早期的物质组分主要以砂质、泥质为主,晚期转化为以泥质、灰质、云质为主,砂质减少,两种类型的物质组合系统先后影响燕辽裂陷槽;下马岭组沉积时期,具有双物源性质,除了主要来自于东部的山海关古隆起外,晚期可能也有西部山西古陆提供物源,来自北部的沉积物源不发育,推测北部的内蒙-冀北隆起(内蒙地轴)不存在,燕辽盆地具有西陡东缓的箕状断陷盆地特征,盆地古地形、物源供给变化与多级次海平面振荡变化控制了下马岭组沉积物的时空演化特征。该研究为1400 Ma前华北克拉通北部燕辽盆地岩相古地理的恢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93.
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疆哈密二红洼镁铁-超镁铁杂岩体地表分南北两个岩体,深部可能连为一体,可划分为两个侵入期、四个岩相.第一侵入期构成岩体的主体部分,分异良好,由重力结晶分异形成自橄揽岩相、橄榄辉长岩相向含石英苏长辉长岩相的分异趋势,基性程度依次降低.岩浆多次贯入使得纵向上橄榄岩相和橄榄辉长岩相重复出现.第二侵入期辉长苏长岩相分异程度低,岩性稳定,为岩浆快速冷凝的产物.岩浆属于拉斑玄武岩系列,发生过金属硫化物熔离,有利于铜镍硫化物成矿.  相似文献   
94.
东海西湖凹陷早第三纪烃源岩生烃组分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有机岩石学分析方法,结合有机地球化学资料,剖析了东海盆地西湖凹陷早第三纪烃源岩。该烃源岩富镜质组,贫惰性组,含一定数量的壳质组和腐泥组(10%~30%)。壳质组+腐泥组含量与氯仿沥青、总烃和有效碳等参数密切正相关;树脂体和孢子体+藻类体分别是早期生烃和晚期生烃的重要组分。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西湖凹陷烃源岩的生烃模式。  相似文献   
95.
塔里木盆地内地表面巨厚的沙层是油气勘探的主要障碍。本文在构造解释中用切除法把地表面低速的、不稳定的沙层切除,然后通过折射波反演方法,得其厚度,从而提高了构造图的精度。  相似文献   
96.
97.
Due to the importance of colloids in regulating element transport and mobility in aquifers, As distribution in the colloidal fraction needs to be identified in high As groundwaters. Groundwater samples were filtered in the field through a progressively decreasing pore size (0.45 μm, 100, 30, 10, 5 kDa) using a filtration technique under a N2 atmosphere. Major and trace elements and organic C (OC) were measured in (ultra)filtrates. The studied groundwater samples have typical physi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sin waters. Declines in concentrations of alkali (Na, K), alkaline-earth (Mg, Ca, Sr, Ba) elements, Mo, Si and Se during ultrafiltration are smaller relative to other elements. Arsenic, Cu, Cr, U and V are generally about 30% lower in 5 kDa ultrafiltrates in comparison with 0.45 μm filtrates. Around 50% of Fe, OC and Al are bound to colloids with grain size between 5 kDa and 0.45 μm. Two types of colloids, including large-size Fe colloids and small-size organic colloids, have been identified. Results indicate that As would be more likely to be associated with small-size organic colloids than Fe colloids. SEM images and EDS analysis and synchrotron XRF analyses confirm the association of As with NOM with molecular weights of 5-10 kDa. The better correlation between As(V) and OC in the 5-10 kDa fraction indicates that the small-size organic colloids have a greater affinity for As(V) than As(III). Arsenic associated with organic complexes may not be immobilized by adsorption, and, therefore, easily transported in the aquifer. Thus, the presence of As-containing colloidal complexes in high As groundwaters must be considered in the modeling of As transport in the aquifers.  相似文献   
98.
利用1971—2000年中国722站逐月的土壤温度资料和1981—1998年178站逐旬的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分析了中国东部土壤温度、湿度变化的长期趋势及其与气温、降水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①我国东部土壤温度的变化在年际—年代际时间尺度上存在明显的区域性差异,其中东北地区表现为持续上升型,而西北东部—华北、江淮和西南—华南地区均为先降后升型;②1970—2000年代,土壤温度的变化在东北以及西北东部—华北地区有显著的上升趋势,而在江淮和西南—华南地区,总体而言变化趋势不显著。此外,1980—1990年代,各区域土壤湿度的变化趋势均不显著;③在年际—年代际尺度上,各区域土壤温度和气温的变化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而土壤湿度与土壤温度的变化普遍呈负相关关系,其中尤以西北东部—华北地区最为显著。而在较长的时间尺度上,土壤湿度与降水的变化仍然存在较好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9.
剪切带流体与蚀变和金矿成矿作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刘忠明 《地学前缘》2001,8(4):271-275
剪切带中流体与金矿中交代蚀变作用密切相关。剪切带中往往发育不同期次、不同类型的蚀变及交代蚀变岩 ,第二、三期交代蚀变岩的形成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在含金断裂蚀变带中 ,由于剪切带流体的强烈交代作用 ,交代蚀变岩成为金矿的重要矿石类型。剪切带中的流体往往携带大量成矿物质而成为成矿流体 ,并在金矿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在剪切带中 ,由于压力迅速降低 ,经常导致成矿流体发生沸腾作用 ,从而导致金矿的形成。成矿主要与脆性变形有关 ,韧性剪切变形向脆性剪切变形转变至关重要。从韧性剪切带向脆性剪切带转变的过程中 ,Au ,Ag ,Cu ,Pb发生大规模的活化迁移 ,并在较窄的脆性断裂中明显富集 ,形成矿体或矿化体。岩浆流体是剪切带成矿流体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流体 ,许多金矿的成矿物质来源于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