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7篇
  免费   492篇
  国内免费   588篇
测绘学   204篇
大气科学   420篇
地球物理   459篇
地质学   1477篇
海洋学   337篇
天文学   117篇
综合类   193篇
自然地理   330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90篇
  2021年   97篇
  2020年   88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1篇
  2016年   89篇
  2015年   102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183篇
  2009年   152篇
  2008年   133篇
  2007年   126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0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113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98篇
  1995年   84篇
  1994年   71篇
  1993年   56篇
  1992年   48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391.
中国高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组织模式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基于2018年高铁网络OD数据,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从高铁网络、城市节点等方面探讨中国城市高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地域组织模式,结果表明:①中国高铁网络整体较为松散,东北地区网络密度最高,东部和中部地区作为整体网络的中介作用明显;②重要高铁线路的"廊道效应"突出,中心度呈现出以京广、京沪和沪昆高铁组成的"三角旗状"空间格局并向两侧城市呈不规则递减的态势;③多层级网络识别出紧密关联高铁线路和四横四纵向八横八纵格局的转变;④高铁网络的地域组织形式表现为点-轴串珠模式、双核组团模式和极核模式,高铁网络的完善使组织模式由单核趋向于网络化转变。  相似文献   
392.
广西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广西第二次土壤普查的270个土壤剖面资料,结合1∶50万数字化土壤类型图、土地利用类型图和气象监测数据等资料,利用地统计学和逐步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平均含量为3.11±2.19%,变异系数为70.72%,空间分布呈北高南低的趋势。广西表层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受到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土壤类型、成土母质、海拔、土地利用、气候和坡度6个环境因子对全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异的综合解释能力为47.9%。其中,土壤类型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能独立解释其变异的36.0%,海拔和成土母质分别能独立解释28.5%和15.8%。气温对广西土壤有机质空间分布的影响比降水量更加显著,从而造成了广西土壤有机质整体呈南低北高的趋势。同时,土壤有机质对气温的敏感性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降雨量的制约。此外,研究区农业耕作管理等因素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393.
梁忠 《海洋技术学报》2008,27(1):125-128
台风对国民经济和人民生活带来巨大损失,在台风预报中,台风路径预报居于首位,文中利用Visual BASIC可视化编程语言对就2000年到2005年的台风资料进行了可视化编程、显示,并对若干个例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对实际台风预报业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94.
中国南方含油气区构造-沉积类型及其勘探潜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方含油气的复杂构造区根据构造—沉积类型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四种类型。通过对不同类型典型含油气区的生烃量及非构造运动天然气散失量的化学动力学计算,认为这四种类型含油气区的油气聚集潜力从好到坏依次为:喜马拉雅运动抬升暴露型、燕山运动抬升暴露型、反复抬升—沉降型和海西—印支运动抬升暴露—后期浅埋型。主要构造运动发生越晚,对油气保存越有利。  相似文献   
395.
沁水盆地安泽区块煤层形成后经历多期构造运动,致使煤体结构遭受不同程度的破坏,煤体结构的分布规律制约本区煤层气的开发。基于此,利用该区的测井资料,提出测井判识煤体结构的方法,将研究区单井3号煤层结构分为Ⅰ、Ⅱ、Ⅲ三种煤体结构类型组合,对比分析3号煤层不同煤体结构煤空间展布与煤层含气量、煤层埋深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安泽地区碎裂-碎粒煤较原生结构煤、糜棱煤发育,南部碎裂-碎粒煤发育较厚,北部以糜棱煤发育相对较薄;煤层含气量随埋深有明显增加的趋势,但在同等埋深条件下,煤层含气量受不同煤体结构展布的影响较大,南部碎裂-碎粒煤发育较厚煤层吸附量大,出现煤层含气量的高值区。  相似文献   
396.
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是印尼乃至东南亚最大的油气产区,由于勘探程度高, 近十年来勘探成效差,盆地油气发现进入瓶颈期。为了指明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勘探方向,以盆地带构造演化为主线,以构造带为研究对象,在构造特征、构造对成藏模式控制作用等多方面研究的基础上,预测了苏门答腊盆地带有利勘探领域。根据构造特征分析,苏门答腊弧后裂谷盆地带可划分为近岛弧带、中央反转带和远岛弧带3个构造带。近岛弧带以继承性隆起为构造特征,油气主要通过断裂垂向运移,聚集在局部构造高部位生物礁和背斜之中,近岛弧带为旁生侧储型成藏模式,基底潜山圈闭是近岛弧带未来的勘探方向;中央反转带构造样式为挤压反转的半地堑、铲式正断层,中央反转带油气来自底部深凹陷,上部多层系做储层,垂向断层或侧向砂体发育,沟通烃源岩与圈闭,具有近水楼台的优势成藏条件,为下生上储型成藏模式,该带基底潜山圈闭和源内构造—岩性圈闭也具有较好的烃—运—储匹配关系,可能形成好的油气藏;远岛弧带以单斜构造背景为主,局部发育深洼陷,远岛弧带局部洼陷具有一定的生烃能力,该构造带钻井揭示了地层超覆油气藏,但目前勘探程度较低,尚存在较大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397.
The spectral relationship between range-rate measurements and the gravity potential for low-low satellite-to-satellite tracking mission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the energy conservation theory. Then the performances of satellite separation, the orbital altitude, and the accuracy of range-rate measurements in recovering the earth’s gravity field were simulated and analyzed by this method. Finally, the cumulative geoid errors of the reference mode were obtained by using the configuration parameters of the GRAC...  相似文献   
398.
目的:应用高分辨CT*(HRCT)扫描方法,增加对头颅腔隙梗塞诊断的可靠性。材料和方法:对临床疑有腔隙的病人,在基底节区及可疑部位加用HRCT扫描,遇到腔隙病灶与像素颗粒难以区分时在相同层面或上下1~2mm处做HRCT扫描。结果:有489例常规CT正常的病例中发现了腔隙灶,在遇到的502例不易诊断的可疑病灶中,经HRCT确诊的真正腔隙灶300例,伪腔隙(像素)202例,同时发现HRCT对正常脑组织结构的显示要较常规CT优越得多。结论:HRCT不仅能提高腔隙性梗塞的检出率,还能辨伪腔隙,是弥补常规CT对腔隙诊断不足的较好手段。  相似文献   
399.
对华北克拉通北缘中-新元古界标准剖面的高于庄组第三亚组(张家峪亚组)下部凝灰岩样品进行了锆石SHRIMP U-Pb定年,获得207Pb/206Pb加权平均年龄1582±12 Ma.该凝灰岩层厚度约15 cm,层位介于高于庄组第三亚组下部"瘤状灰岩"层与含宏观藻类化石(Parachuaria glabra.)层之间,紧邻藻类化石层.该地层时代为高于庄组属于国际中元古界盖层系(Calymmian System)下部层位提供了新依据,为中元古代高于庄组全球生物-环境事件及全球对比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400.
李忠  寿建峰  王生朗 《地质科学》2000,35(1):96-104
东濮凹陷低渗致密储层的沉积-成岩特征表现为砂层薄、粒度细、沉积非均质性显著;埋藏深度大于3700m,压实作用、晚期自生伊利石-绿泥石和二氧化硅胶结作用强。储层具有小孔极细喉孔隙结构,表面积大,渗透率对围压的敏感性强,地下真实孔隙度和渗透率分别介于10% --3--3μm 2.研究认为,东濮凹陷致密砂岩气藏大多产出于盆地次级深洼陷中,具有高压水溶气的成因机制,这是由储层的低渗性、较高的毛细管准数、高束缚水饱和度和高温-高压以及充足-近源的天然气供给等条件所决定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