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0篇
  免费   178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85篇
大气科学   118篇
地球物理   154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45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1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36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三维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粘弹性位移场与应变场理论基础上,建立了流变介质体源孕震模型的前兆场理论解,导出了流变介质中任意一点(x,y,z)的地倾斜、地下水位、电阻率的粘弹性解析解,并对地电阻率的应用作了初步分析,为地震孕育过程中前兆分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2.
2008年3月30日16时33分,甘肃肃南发生Ms=5地震,微观震中在(38.0°N,102.0°E).甘肃地震速报台网给出的地震参数:震中(37°55′N,101°55′E),震级帆5.8(Ms5.5),震源深度h=27km.这是继2003年山丹一民乐6.1级地震后,河西走廊中强地震平静4年半的一次5级地震.  相似文献   
33.
中国石炭纪古生物地理与古气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分析沉积及生物群出发,结合世界构造古地理和气候分带,将中国早石炭古生物地理分属三个生物区,即华夏生物区,中蒙海生物区和东冈瓦纳生物区。晚石炭世的生物分区与早石炭世大体相似。中国早石炭世的古气候分为华夏热带—亚热带区,准噶尔—兴安北温带区和西藏南部南温带区。其界线大致与古生物地理分区相合。晚石炭世中国气候分带与早石炭世相似。  相似文献   
34.
近年来水电建设进度加快,对前期勘探试验工作的时间要求愈加紧迫,前期勘察设计工作周期缩短,导致勘探工作量不足,部分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不能详细查明;同时,在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赶工,对需采取工程处理措施的部位未能及时处理,导致地质条件恶化,形成\  相似文献   
35.
Yi  Xiaoyu  Feng  Wenkai  Wu  Mingtang  Ye  Zhiping  Fang  Yunfeng  Wang  Ping  Li  Renjiang  Dun  Jiawei 《Landslides》2022,19(8):1897-1912
Landslides - Reservoir landslides greatly threaten reservoir safety. Understanding the deform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mechanism of reservoir landslides can help evaluate their stability and...  相似文献   
36.
使用1979年1月至1984年12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对热带地区积云对流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积云对流活动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积云对流区主要是东西向,位于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近赤道地区;夏季则北移至北印度洋和菲律宾附近的西太平洋地区。低纬地区积云对流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位移,北印度洋地区的积云对流活动主要集中在5—10月,7—8月位置最北;北半球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积云对流活动则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位置最北。标准差分析表明,冬季北半球热带西太平洋、赤道中太平洋及热带印度洋东部地区积云对流的年际变化最明显。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的主要空间型反映了赤道中太平洋、热带西太平洋、阿拉伯海和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积云对流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结合遥相关计算还表明秋云对流存在4种遥相关型,即2种东西向偶极型涛动型、西太平洋型和北印度洋型。  相似文献   
37.
董治平  陈玉华  王平  陈瑶  代炜 《中国地震》2007,23(2):157-165
1954年2月11日,中国西部河西走廊发生山丹7.3级强烈地震,这是建国以来发生在西北地区的第一个大地震。地震造成47人死亡,332人受伤,数万人无家可归;房屋损坏7277间,估计财产损失远高于2003年山丹6.1级地震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极震区烈度达Ⅺ度,红寺湖盆地、山丹县城破坏最重,山丹地区受灾面积4800km2。本文简要介绍了山丹地震参数、地震烈度及震区环境;重点描述了房屋建筑物破坏,分析了地震灾害特点及其经济损失估计。最后探讨了这次地震震害的成因、防震减灾的经验及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8.
英峰岭剖面红土的粘土矿物和化学特征与成土环境关系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4  
徐义芳  朱照宇 《地球化学》1999,28(3):281-288
地球化学与粘土矿物学研究表明,广东雷州半岛英峰岭多期红土是拉弱武岩红土化初级阶段的产物,由剖面底层至顶层,红土成熟度依次递增。各层红土中主要粘土矿物含量和粘土的Fe2O3含量,以及工土和粘土的氧化,淋溶,富铁铝等化学特征系数与红土埋深之间呈波动起伏的关系。  相似文献   
39.
??????GPS/??????????????λ????????????????Helmert????????????????????GPS/????????????????????????????????????÷???????????????????????????  相似文献   
40.
Using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mental Prediction/National Center for Atmospheric Research (NCEP/NCAR) reanalysis data and NOAA satellite-obser ve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SCS) summer monsoon and intraseasonal (30-60 d) oscillation (ISO) have been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exists obvious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of intraseasonal oscillaiton. Using the 16 a time series of filtered OLR averaged over the SCS, an index is defined to define ““onset events““ over the SCS on the ISO time scales. Of the 16 a examined here, 10 shows a strong ISO signal in the onset of monsoon convection over the SCS. In these cases, the ISO initially suppresses the seasonal development of southwesterly and cyclonic circulation over the SCS before the ISO onset. As the ISO propagates northeastward, the low frequency cyclonic circulation anomaly occurs in the SCS and the low frequency southwesterly wind and convection over here dramatically intensify. The northeast progression of the ISO anomaleis plays a role in the initial suppression and then acceleration of the seasonal cycle of the SCS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