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费全文 | 8596篇 |
免费 | 1723篇 |
国内免费 | 2661篇 |
测绘学 | 1225篇 |
大气科学 | 1283篇 |
地球物理 | 1776篇 |
地质学 | 5501篇 |
海洋学 | 1232篇 |
天文学 | 218篇 |
综合类 | 744篇 |
自然地理 | 1001篇 |
2024年 | 87篇 |
2023年 | 212篇 |
2022年 | 429篇 |
2021年 | 483篇 |
2020年 | 401篇 |
2019年 | 515篇 |
2018年 | 523篇 |
2017年 | 490篇 |
2016年 | 543篇 |
2015年 | 499篇 |
2014年 | 529篇 |
2013年 | 635篇 |
2012年 | 673篇 |
2011年 | 662篇 |
2010年 | 643篇 |
2009年 | 613篇 |
2008年 | 629篇 |
2007年 | 550篇 |
2006年 | 550篇 |
2005年 | 427篇 |
2004年 | 348篇 |
2003年 | 382篇 |
2002年 | 538篇 |
2001年 | 509篇 |
2000年 | 286篇 |
1999年 | 213篇 |
1998年 | 93篇 |
1997年 | 109篇 |
1996年 | 81篇 |
1995年 | 69篇 |
1994年 | 51篇 |
1993年 | 45篇 |
1992年 | 30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21篇 |
1989年 | 16篇 |
1988年 | 14篇 |
1987年 | 9篇 |
1986年 | 8篇 |
1985年 | 3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4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4篇 |
1979年 | 4篇 |
1978年 | 1篇 |
1958年 | 2篇 |
1957年 | 3篇 |
1954年 | 4篇 |
滑坡的地震波反演是确定滑坡动力学过程的有效途径.然而,目前的滑坡地震波反演大多基于点源模型,将滑坡面近似为点源,仅考虑滑体作用于滑床的摩擦力及其变化.但实际滑坡过程中,由于重力和滑动距离的存在,滑床还受到一个逐渐增加的正压力力偶作用.为定量探讨这一正压力力偶对滑坡地震波场的贡献,我们基于有限滑坡面模型,分别正演模拟了滑坡过程中摩擦力和正压力力偶的地震波场,得到了正压力力偶地震波场在整个滑坡地震波场中的能量比例及其随距离的变化.研究发现,正压力力偶地震波场具备近场项衰减特征,相较于摩擦力波场随距离衰减更快.正演模拟显示,正压力力偶地震波场在滑坡尺度2~3倍距离范围内较为显著;但在更远距离上,由于其幅度大致随距离的平方衰减,其贡献几可忽略.此外,正压力力偶波场在波形特征上与摩擦力波场也存在明显区别,二者的相对大小与摩擦系数和坡度等参数密切相关.本文模拟分析表明,完整的滑坡近场地震波场应该同时考虑摩擦力和正压力力偶的贡献;滑坡动力学参数反演中,利用近场地震波记录,考虑有限尺度的滑坡面,原则上我们不仅可以确定传统滑坡动力学参数,还有可能确定摩擦系数和流体压力等参数在空间上的变化分布.
相似文献410 km和660 km地幔间断面在地球内部动力学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 在研究地幔间断面的方法中, SS前驱波由于具有全球采样优势得以广泛应用. SS及其前驱波模拟可利用有限差分和谱元法等数值模拟方法, 它们在模拟全球尺度地震波传播时具有高精度的特点, 但往往计算量很大. 因此, 该类方法难以应用于反射点广泛分布的情形. 而基于传播矩阵发展的SS及其前驱波模拟方法在保持高精度计算的同时, 可大幅提高计算效率. 本文针对SS及其前驱波的传播特征, 改进了基于传播矩阵方法的波形合成算法FASHSHWF. 通过简单层状模型对该算法进行了测试, 验证了算法及相应程序的正确性. 计算效率测试表明改进算法相较常规传播矩阵算法可节约50%以上的计算时间. 通过与AxiSEM计算的波形对比, 验证了FASHSHWF用于SS及其前驱波模拟的有效性. 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 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新算法在研究全球近地表结构对地幔间断面复杂性探测影响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Well che89, located in the Chepaizi area in the northwest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acquires high production industrial oil flow, which is an important breakthrough in the exploration of the south foreland slope area of Junggar basin. The Chepaizi area is near two hydrocarbon generation depressions of Sikeshu and Shawan, which have sets of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Carboniferous to Jurassic as well as Upper Tertiary. Geological and geochemical parameters are proper for the accumulation of mixed source crude oil. Carbon isotope, group composition and biomarkers of crude oil in Upper Tertiary of well Che89 show that the features of crude oil in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are between that of Permian and Jurassic, some of them are similar to these two, and some are of difference, they should be the mixed source of Permian and Jurassic. Geochemical analysis and geological study show that sand extract of Lower Tertiary Wulunguhe Formation has the same source as the crude oil and sand extract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but they are not charged in the same period. Oil/gas of Wulunguhe Formation is charged before Upper Tertiary sedimentation, and suffered serious biodegradation and oxidation and rinsing, which provide a proof in another aspect that the crude oil of Upper Tertiary Shawan Formation of well Che89 is not from hydrocarbon source rock of Lower Tertiary.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