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8篇
  免费   999篇
  国内免费   1407篇
测绘学   505篇
大气科学   1078篇
地球物理   1410篇
地质学   2651篇
海洋学   725篇
天文学   236篇
综合类   524篇
自然地理   625篇
  2024年   3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244篇
  2019年   267篇
  2018年   252篇
  2017年   278篇
  2016年   331篇
  2015年   257篇
  2014年   306篇
  2013年   302篇
  2012年   302篇
  2011年   325篇
  2010年   299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9篇
  2007年   291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81篇
  2003年   184篇
  2002年   187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90篇
  1999年   235篇
  1998年   200篇
  1997年   214篇
  1996年   163篇
  1995年   178篇
  1994年   149篇
  1993年   125篇
  1992年   91篇
  1991年   87篇
  1990年   62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9篇
  1978年   3篇
  1962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王铮  朱艳硕 《地理学报》2014,69(8):1069-1076
本文回顾并且评述了过去80年《地理学报》的载文历史,发现它刻画了中国地理学经历了4个发展阶段,即:1934-1948年的艰难探索的近现代地理学的形成阶段,1949-1966年的地理学发展中的科学化和应用化兴起阶段,1978-2000年的地理学繁荣的百花齐放阶段,2000年后的地理学自主创新突出的大发展阶段。《地理学报》当前的载文反映,中国地理学日益国际化,今后的发展是不仅需要融入世界地理学的发展,而且应该成为具有中国文化引导国际地理学发展的期刊。  相似文献   
992.
对流层活性卤素化学:充满机遇和挑战的研究领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活性卤素物种(RHS)参与大气对流层中许多化学过程,影响许多重要物种的源和汇,在大气对流层化学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对流层活性卤素化学成为近年来国际大气化学研究的重要前沿研究领域。RHS在对流层的外场观测方法主要包括化学放大、大气压化学电离质谱(APCIMS)、长程差分吸收光谱(DOAS)、雾室和湿法化学分析法、光解法、碳同位素的比率法等。各种观测方法表明大气边界层中存在着不同种类的RHS,特别在海洋边界层、极地边界层和盐湖地区。RHS的浓度有较大的变化范围(10-12~10-10)。RHS可引起一些VOCs的氧化,影响HOx和NOx的反应,减少对流层O3,并对硫的氧化和汞化学有较大的影响。对流层RHS的源主要为有机卤素化合物的排放和海盐气溶胶的释放。在讨论RHS在对流层的循环转化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一个示意图;提出了现有的主要科学问题,进而展望了今后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993.
从IRIS全球数字地震台网长周期记录中, 选取震中距位于30deg;~90deg;的垂直向远震P波资料, 反演了2003年9月27日中、 俄、 蒙边界MS7.9地震及10月1日MS7.3强余震的地震矩张量解, 研究了MS7.9地震的时空破裂过程. 参考余震的空间分布及周围断层走向, 确定MS7.9地震发震断层走向127deg;、倾角为79deg;、滑动角为171deg;. MS7.9地震震源破裂过程反演结果表明,整个破裂过程持续了37 s,释放标量地震矩0.97times;1020 Nmiddot;m. 破裂主要发生在长110 km, 宽30 km的中地壳以上,最大位错3.6 m. 起始破裂处不是滑动量最大的地方. 断层面上显示出两个显著的、滑动量超过2.0 m的破裂区. 破裂传播至MS7.3震源区附近时, 滑动量迅速减小,显示出破裂传播过程的受阻停止, 反映了障碍体引起的破裂过程的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994.
陆明勇  郑文衡 《地震学报》2005,27(3):282-291
在运用三维非线性动态有限元方法模拟华北块体对渤海、 黄海潮汐水位变化的动态响应的基础上,结合有关地学资料,综合研究了地壳块体动应力变化特征,分析其与地震关系,得到了对地壳动应力特征的新认识:① 动应力在传播变化过程中,能够通过应力波的干涉叠加呈现高应力值,与动压应力相比动剪应力的这种效应更为明显;② 动应力的变化影响孕震体应力环境及地震的发生;③ 从动应力变化特征看, 动剪应力叠加变化过程反映了孕震过程.    相似文献   
995.
1 第一季度(2003年9-12月)工作报告.“地球透镜计划”第一季度的工作是卓有成效的. 取得了首批台站布设等方面的实质性进展; 完成了9个永久性板块边界观测站(PBO)的布设工作, 其中5个观测站布设在阿拉斯加, 4个在南、北加州, 在某些台站上已经记录到了圣西米恩地震. 在内华达、怀俄明、得克萨斯和阿拉斯加, 首批新增的地震台阵计划(USArray)国家高级地震台站(ANSS)的骨干台站, 已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996.
台湾地震观测系统的发展与现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台湾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在欧亚板块与菲律宾海板块相互碰撞作用下,地震活动强烈。为加强对台湾地区地震活动的监测工作,深入了解台湾地区的地震活动特性,减轻地震灾害,经过十几年的不断整合与建设,台湾地区已拥有“实时地震观测网”、“实时强地动观测网”、“自由场强震观测网”、“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观测网”和“宽频地震网”,以及“强震预警系统”和“强震速报系统”等多套地震观测处理系统。为促进海峡两岸地震学界的深入认识和了解,增进两岸交流与合作,本文对台湾地区地震观测系统发展和现状做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997.
苏鲁造山带浅变质岩的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鲁造山带超高压变质带内部及其北缘,出露仅经过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浅变质岩系。通过对该浅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地质特征及地球化学的综合研究,表明这些浅变质岩系与大别-苏鲁造山带大陆板块俯冲存在密切的成因关系,为扬子板块俯冲过程中被刮削下来的构造残片,构成大陆板块俯冲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加积杂岩。在此基础上,厘定了苏鲁造山带的构造成因模型,并对苏鲁造山带的东延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8.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陆相遗迹化石及其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中含有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该盆地20余口取心井岩心的详细观察,发现了6大类动物遗迹化石15属20种。根据这些遗迹化石的分布规律,在松辽盆地上白垩统中划分出5种遗迹化石组合:(1)Scoyenia遗迹组合,主要成分有Scoyenia gracilis、Skolithos和Planolites,偶见停息迹化石,反映的是遭受周期性暴露的极浅水环境;(2)Skolithos遗迹组合,主要以Skolithos和Cylindricum十分发育为特征,分异度小,丰度高,反映的是高能动水环境。(3)Arenicolites遗迹组合,主要以Arenicolites和Polykladichnus大量发育为特征,还见有Skolithos、Planolites、Thalassinoides和逃逸迹等化石,分异度较高,反映了水流能量较低的浅水环境;(4)Planolites遗迹组合,以密集分布的Planolites十分发育为特征,分异度小,丰度高,见有少量指示缺氧环境的Chondrites化石,反映了水体较平静的还原环境;(5)Fuersichnus遗迹组合,主要由Fuersichnus、Glockeria、Gordia、Megagrapton和Planolites等遗迹分子构成,反映了相对平静的深水环境。  相似文献   
999.
北方草原区主要群落类型表土花粉分析   总被引:38,自引:2,他引:36  
建立花粉与现代植被的关系是利用地层沉积物中的花粉记录恢复古植被、古气候研究的基础工作之一。中国北方草原区39个表土花粉研究表明,蒿属、藜科是草原区花粉组合的主要成分,以禾本科为建群种的草原群落花粉组合以蒿属花粉为主,禾本科花粉多低于10%。禾本科花粉的低代表性可能与其分蘖繁殖、花粉产量低有关。草原区表土花粉浓度与植被盖度相关不明显。典型草原与荒漠草原花粉组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典型草原区藜科花粉百分比一般低于25%,荒漠草原区一般高于25%。DCA分析表明,草原区针叶树、莎草科、石竹科花粉代表较湿润的环境,蒿、藜科、锦鸡儿、柽柳、白刺花粉代表较干燥的环境,阔叶树、禾本科、菊科、毛茛科、蓼科、豆科、唇形科(百里香)、虎榛子+榛、蔷薇科花粉代表的环境介于前两组之间。DCA分析用于草原区花粉组合研究具有较好的环境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00.
Fluid inclusions and clusters of water molecules at nanometer-to submicron-scale in siz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using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and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in jadeite, quartz and symplectite aegirine–augite, albite, taramite and magnetite corona minerals from ultrahigh-pressure (UHP) jadeite–quartzite at Shuanghe, the Dabie Mountains, China. Fluid inclusions from 0.003 μm to 0.78 μm in size occur in jadeite and quartz crystals, and a small number of fluid inclusions from 0.001 μm to 0.25 μm have also been detected in symplectite-forming minerals. Most of the fluid inclusions have round or negative crystal morphology and contain aqueous fluids, but some contain CO2-rich fluids. They are usually connected to dislocations undetectable at an optical scale. The dislocations represent favorable paths for fluid leakage, accounting for non-decrepitation of most fluid inclusions when external pressure decreased at later stages, although there was partial decrepitation of some fluid inclusions unconnected to defect microstructures resulting from internal overpressure. Non-decrepitation and partial decrepitation of fluid inclusions resulted in changes of original composition and/or density. It is clear that identification of hidden re-equilibration features has significant implications for the petrological interpretation of post-peak metamorphic processes. Micro-FTIR results show that all jadeite and quartz samples contain structural water occurring as hydroxyl ions (OH) and free water (H2O) in the form of clusters of water molecules. The H2O transformed from OH during exhumation and could have triggered and enhanced early retrograde metamorphism of the host rocks and facilitated plastic deformation of jadeite and quartz grains by dislocation movement, and thus the H2O released during decompression might represent early-stage retrograde metamorphic fluid. The nominally anhydrous mineral (NAM) jadeite is able to transport aqueous fluids in concentrations of at least several hundred ppm water along a subduction zone to mantle depths in the form of clusters of water molecules and hydroxyl ions within crys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