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7篇
  免费   543篇
  国内免费   727篇
测绘学   256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648篇
地质学   1508篇
海洋学   417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264篇
自然地理   248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216篇
  2021年   247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33篇
  2018年   220篇
  2017年   194篇
  2016年   213篇
  2015年   220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67篇
  2012年   187篇
  2011年   160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20篇
  2008年   126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77篇
  2005年   74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58篇
  2002年   71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66篇
  1997年   53篇
  1996年   46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Based on hydrological and climatic data covering the period from 1961 to 2008, this paper studies the hydrological responses to climate change and to human activities in the Ebinur Lake Catch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annual runoff of three rivers in Ebinur Lake Catchment exhibited different change trends. Specifically, in Jinghe River and Kuytun River exhibited a slightly increasing trend, but an adverse trend in Bortala River, and the variation trend has been the most dramatic since the mid-1990s. The observed variation in the runoff was resulted from the elevated alpine precipitation, rather than rising temperature, and that precipitation is a major factor for runoff generation. The runoff CAR model proposed by this paper can be used to predict the annual runoff in three rivers, and demonstrated annual runoff in Bortala River and Jinghe River will display an increased trend, while a less decreasing trend in Kuytun River under the climate change scenarios of warm-humid variation. In addition, the exploitation of the area of cultivated land led to more water resources consumption, primarily for agriculture irrigation, is the cause of the persistently ecoenvironment degradation, which have reached in a critical state thus, a more pressing concern is the development a scientifically reasonable and administratively practical water resource management scheme.  相似文献   
992.
2016年11月—2017年,徐州地震台YRY-4分量钻孔应变曲线出现"漏斗"状向下凹陷的压性变化,从场地环境、观测环境、观测系统进行现场核实,并对异常期间的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排除外界干扰及仪器自身问题,认为此次数据畸变可能反映了地下应力的真实变化,应为地下地质构造发生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993.
贺宇  丁国栋  汪晓峰  李家国  肖萌 《中国沙漠》2013,33(6):1711-1716
通过室内试验研究了土壤水分和沙埋深度对4种沙生植物种子萌发和出苗的影响。结果表明:草本雾冰藜(Bassia dasyphylla)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喜好水分,水分含量越高,种子发芽率越高;半灌木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灌木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种子在含水量为15%~20%的土壤中发芽率高,干旱或水分含量过高会导致种子发芽率降低。沙埋深度显著影响种子的萌发和出苗,雾冰藜种子在无沙埋时发芽率最高,黑沙蒿适宜沙埋深度为0.5 cm,沙冬青和沙棘适宜沙埋深度1.0 cm。  相似文献   
994.
2020年冬季(2020年12月至2021年2月),赤道中东太平洋海表温度持续下降,形成了一次拉尼娜事件。2021年春季,海表温度回升,转为中性状态。最新观测发现,2021年秋季以来海表温度再次降低,冬季是否会再次形成拉尼娜事件,其对我国冬季的气候有何影响? 本文利用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发展的短期气候预测系统FIO-CPSv2.0,以2021年10月1日为起报时间,对冬季气候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赤道中东太平洋冷异常将在11月达到鼎盛,形成一次弱拉尼娜事件,2022年1月将转为中性状态。在连续2年出现拉尼娜现象的气候背景下,2021年11月,除青藏高原、西南地区、东南沿海及台湾气温偏高外,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将偏低。12月之后,我国北方气温偏高而南方气温偏低的概率较大。此外,降水预测结果显示,初冬,南方降水偏多,而华北、东北部分地区降水偏少。2022年1月南方降水将偏少,而华北和东北降水将偏多。不同集合之间降水预测结果存在较大差异,表明降水预测结果仍有较高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995.
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代沉积层序中出现多个沉积间断和不整合面。此次研究对其中5个不整合面进行了野外考察,分析了它们的地质特征和空间分布,认为它们与不同的地质过程有关。大红峪组底部不整合面是早期裂谷盆地演化为被动大陆边缘的记录,属于裂解不整合面性质;高于庄组底部和杨庄组底部的不整合面是海平面变化造成被动大陆边缘内部高地沉积间断和海岸超覆沉积的结果;铁岭组顶部不整合面可能与弧后环境发生挤压抬升有关;下马岭组沉积后的抬升可能是相邻大陆地块碰撞作用的产物。华北地块北缘中元古代层序中不整合面的形成与Columbia和Rodinia超大陆的形成和裂解过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96.
利用1989-2018年4-9月高空探测和常规地面观测资料,计算新疆12个探空站的K指数气候平均值,采用线性趋势法、Mann-Kendall趋势检验法、R/S分析法等,分析新疆夏半年K指数时空分布特征,归纳其在新疆短时强降水中的预警阈值。结果表明:(1)新疆K指数总体上呈西高东低分布,西部大气比同纬度其它地区更不稳定;(2)08时和20时的K指数趋势特征基本相同,年平均值波动幅度较大,月平均值4月最小,7月最大;(3)近30a克拉玛依、乌鲁木齐、库车、库尔勒站大气不稳定性呈增大趋势,其余站均趋于稳定;(4)短时强降水前K指数均大于20℃,但月变化差异明显,随着月份的递进K指数呈先增大后逐渐减小的趋势;(5)以25%百分位作为短时强降水预报的预警阈值参考,4月的K指数阈值最小,为23.3 ℃,5、6、9月较为接近,在27 ℃左右,7-8月最大,在29 ℃左右,北疆各站点发生短时强降水的K指数阈值区间为:25.8~30.4 ℃,南疆为28.5~32.0 ℃,东疆哈密为29.5 ℃。  相似文献   
997.
基于1980-2020年山西省109个气象观测站点的逐日降水资料,选取10个极端降水指数,采用气候倾向率、相关分析、因子分析、R/S预测方法等方法,对山西省极端降水进行了时空分布的研究,以期为山西省的气候变化、生态环境保护、防灾减灾、气象服务工作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从时间尺度来看,1980-2020年期间,山西省极端降水的强度和极值都有明显增加,连续干旱日数和连续湿日日数呈下降趋势,其余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年总降水量增加幅度最明显;从空间尺度来看,年总降水量、降水强度、降水频率、极值均为从西北向东南逐渐增多,空间差异较明显;从各站点的空间分布来看,北部和中部地区的极端事件增加最显著,北部地区的干旱日数仍以增加趋势为主,连续湿日日数气候倾向率的空间差异较大,中部地区站点显著增加,南北部以减少趋势为主;(2)基于相关分析方法表明各极端降水指数(除干旱日数外)与年总降水量都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强降水量和极强降水量对年总降水量的贡献值呈现出增加趋势;采用因子分析方法提取了3个公共因子,方差贡献率累计达到了87%,可以看出极端降水强度和降水量指数在对极端降水方面影响较大;利用R/S分析法可以得到年总降水量、中雨日数、大雨日数、最大5日降水量这几个指数未来呈现弱减少趋势,而干旱日数仍为减少趋势,连续湿日日数为持续弱增加趋势。总体看来,山西省极端降水近年来呈现出增加趋势,在空间分布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98.
利用GNSS连续观测数据评估了GNSS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并分析了相邻两期观测时间差、每期观测时长、观测周期对水平速度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按照目前的观测模式,流动观测与连续观测得到的水平速度值之差的绝对值在3 mm/a以内;相邻两期观测时间不一致会影响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的精度,如果绝对值在3 mm/a以内的速度差为可接受值,那么建议相邻两期观测时期差应控制在25天之内;延长每期观测时间和缩短观测周期能提高流动观测水平速度精度。  相似文献   
999.
21世纪以来,云南频繁发生全省性干旱过程,造成严重的灾害。未来在气候变化背景下云南全省性干旱过程将如何变化尚未得到充分研究。基于16个第六次耦合模式比较计划(CMIP6)的模式结果和区域性干旱过程监测评估方法,研究了云南省区域性干旱过程历史时期的特征和未来不同排放情景下的可能变化。结果显示,适当订正后的CMIP6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近54年云南省区域干旱事件的特征,模式偏差主要表现为夏季降水偏多、10—11月降水偏少。未来54年在三种排放情景下,云南省区域性干旱过程发生次数将增加1.1~4.7次,持续日数将增加2.6~4.0日,影响范围将增加0.2~0.6站,累计强度将增加0.1~0.2。未来发生在干季内的干旱过程次数将减少,但持续日数、影响范围、累计强度都将增加;由干季延伸至雨季的干旱过程次数、持续时间、累计强度都将增加;发生在雨季内的干旱过程次数和影响范围将增加、累计强度将减小。滇西北、滇东北等受干旱过程影响较轻的地区未来也将更容易受到干旱过程的影响。上述结果表明未来云南省全省性干旱过程将加强。  相似文献   
1000.
本研究结合草地资源调查要求和三调成果内容建立了草地分类与三调工作分类的对照关系,构建了基于三调成果的草地资源调查技术路线与方法,研究表明该方法切实可行,对利用三调成果开展自然资源专项调查,构建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