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432篇
  免费   5910篇
  国内免费   8867篇
测绘学   1410篇
大气科学   6335篇
地球物理   8508篇
地质学   17963篇
海洋学   3431篇
天文学   1615篇
综合类   3638篇
自然地理   3309篇
  2024年   128篇
  2023年   512篇
  2022年   1160篇
  2021年   1353篇
  2020年   1124篇
  2019年   1207篇
  2018年   1527篇
  2017年   1351篇
  2016年   1619篇
  2015年   1293篇
  2014年   1641篇
  2013年   1530篇
  2012年   1378篇
  2011年   1860篇
  2010年   1804篇
  2009年   1898篇
  2008年   1479篇
  2007年   1573篇
  2006年   1552篇
  2005年   1503篇
  2004年   1915篇
  2003年   1504篇
  2002年   1227篇
  2001年   1075篇
  2000年   1157篇
  1999年   1618篇
  1998年   1393篇
  1997年   1368篇
  1996年   1158篇
  1995年   1003篇
  1994年   934篇
  1993年   967篇
  1992年   772篇
  1991年   554篇
  1990年   364篇
  1989年   367篇
  1988年   287篇
  1987年   218篇
  1986年   174篇
  1985年   116篇
  1984年   76篇
  1983年   62篇
  1982年   77篇
  1981年   60篇
  1980年   32篇
  1979年   34篇
  1978年   18篇
  1977年   23篇
  1976年   18篇
  1958年   2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In order to thoroughly investigate the diversity of glacier microorganisms, four DNA extraction methods with different lysis patterns were tested and two screened methods (the Bosshard-Bano method and the Zhou method) were optimized for the most effective form of the filter membrane (cut vs. uncut), the DNA extraction method, and the precipitation method. The two optimized methods were then compared with the commercial Mo-Bio DNA extraction kit, an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kit was generally suitable for extraction of microorganism DNA from glacier surface snow. Procedurally, it was found that a modified Bosshard- Bano method (i.e., cutting the filter membrane into pieces, using a specific lysis pattern [lysozyme (5 mg/mL)-protease K (1 mg/mL)-CTAB (1%)-SDS (1%)], performing the extraction only once by chloroform-isoamyl alcohol (24:1), and conducting DNA precipitation by pure ethanol) was also an effective and less expensive method for extraction of microorganism DNA from glacier surface snow.  相似文献   
102.
Land use change in Bohai Rim: a spatial-temporal analysis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Land use change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aspects of global change[1-3]. The Bohai Rim is a hot spo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 where land use changes remarkably. Analyzing land use change in this area is significant to the research of global change and regional sustainable land use. Although there has been much work undertaken on regional land use change in China, it was mainly on urban land use change[4-11], and few researches integrated remote sensing and GIS method. Based on data f…  相似文献   
103.
肖琼  赵海娟  章程  贺秋芳  吴夏 《第四纪研究》2020,40(4):1058-1069

岩溶作用所产生的岩溶碳汇对全球碳循环有着重要的影响。岩溶水生生物通过CO2富集机制(CCM)固定岩溶水中的HCO3-,将其转化为有机碳。惰性有机碳(RDOC)为水生生物和微生物不能利用和降解的溶解性有机碳。RDOC长时间滞留水体,形成稳定碳汇。多次培养实验发现可以用原位微生物法对岩溶区地表水中的RDOC进行检测。以桂林漓江为对象,研究由外源水补给并流经岩溶峰林平原区的岩溶地表水中的RDOC及其相关因子,结果显示:1)漓江水中Ca2+,HCO3-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表明外源水进入岩溶区,发生了岩溶作用。漓江水的C/N为6.29~10.50,表明水中有机碳的来源为外源水和水生生物作用。受岩溶作用和水生生物光合作用双重影响,δ13C-DIC值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偏正,水生生物优先利用无机碳中的12C使得δ13C-POC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偏负。C/N与δ13C-DIC、δ13C-POC的变化以及相关性体现了岩溶地表水体中无机环境和有机环境相关联;2)岩溶区地表水中检测出RDOC且浓度远大于非岩溶区,RDOC浓度的时空变化与水生生物利用岩溶作用所产生的HCO3-有关。漓江地表水中DOC、BDOC、RDOC浓度与HCO3-浓度变化趋势一致,从上游到下游逐渐升高,下游L6(岩溶区)RDOC浓度为上游L1(非岩溶区)的3倍,在季节上表现出秋季>冬季>夏季>春季,RDOC的含量平均占水体中DOC含量的78%左右,体现了岩溶作用强度和水生生物活动对岩溶地表水中RDOC的影响;3)结合流量数据计算RDOC通量:桂林水文站RDOC的通量为0.75×107 kg/a,阳朔水文站的RDOC通量为1.3×107 kg/a,是桂林水文站断面的1.7倍。

  相似文献   
104.
陈高潮  李玉宏  韩伟  牛亚卓  张乔 《地质科学》2020,55(4):1001-1011
为了认识陕西省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其物源,给探索渭河盆地前新生代基底组成提供依据,本文综合分析了洛南二叠系石盒子组砂岩组分和重矿物特征。结果表明,砂岩物源区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和克拉通地块,物源区与北秦岭造山带的演化关系密切,南秦岭构造带北部下古生界也为石盒子组提供部分物源,中二叠世晚期华北、秦岭板块面接触碰撞,北秦岭构造带快速隆升,南秦岭物源区提供物源减少,砂岩物源主要为中酸性岩浆岩+低级变质岩+沉积岩。二叠纪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向南延至洛南—栾川断裂附近,洛南地区二叠系石盒子组河流沼泽相含煤岩系沉积应该属于鄂尔多斯盆地南缘沉积,结合渭北—渭河—洛南地区晚古生代地层对比成果,认为渭河地区二叠纪至少曾沉积过二叠系石盒子组地层,渭河新生代盆地基底具有残存二叠系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5.
海水中的颗粒有机碳(POC)与生物的生命过程、初级生产力关系密切,是海洋食物链中重要的物质基础和能量来源,因此POC的分布特征可以有效反映其生物地球化学环境。利用中国第33次南极考察期间(2016年12月至2017年1月)在南极半岛邻近海域采集的海水颗粒物样品,研究POC的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斯科舍海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7.44—193.52μg·L~(-1),平均浓度为(48.84±35.09)μg·L~(-1);南斯科舍海岭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9.13—62.17μg·L~(-1),平均浓度为(29.76±14.12)μg·L~(-1);鲍威尔海盆0—200 m的POC浓度范围为5.87—270.72μg·L~(-1),平均浓度为(48.57±38.92)μg·L~(-1)。表层POC高值出现在斯科舍海区和鲍威尔海盆区,而低值出现在海岭区,与叶绿素a(Chla)的变化趋势一致,与营养盐的变化趋势相反。垂向分布上,各个区域POC平均浓度随深度的增加而减少,鲍威尔海盆和斯科舍海POC最高值都出现在25 m层。分析结果表明光合浮游植物是研究海域POC的主要来源, POC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温度、水团混合以及海冰环境。斯科舍海与鲍威尔海盆整体非生命POC占比高,可能是由于高磷虾生物量、海冰碎屑以及陆源输入的干扰;南斯科舍海岭整体非生命POC占比低。  相似文献   
106.
东北黑土区保护性耕作的发展现状与成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北黑土区承担着国家粮食安全“稳压器”的重要责任。然而,由于长期超负荷开发利用导致黑土日益退化,黑土资源的永续利用受到严重制约。理论与实践证明,保护性耕作是保护黑土地、推动黑土耕地质量和耕作效益绿色增长的发展模式。综述了保护性耕作的基本内涵及其在东北黑土区的发展现状与技术概况,从保护性耕作在土壤保持、保墒效益、结构改善、固碳培肥和土壤生物多样性增加、节本增效等方面系统评估了东北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的生态与经济效益,提出黑土区实施保护性耕作存在的问题与未来发展方向,以促进黑土地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推动保护性耕作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7.
为探究黄河北岸兰州段丘陵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化学计量比的空间变异特征,基于12个样地数据,采集1 m剖面内不同发生层土壤进行土壤含水率(SWC)、pH、有机碳(SOC)、全氮(STN)和全磷(STP)的测定。分析了研究区土壤碳、氮、磷含量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在植被和土层上的差异及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SOC、STN、STP均值分别为4.53、0.74、0.13 g·kg^(-1),C∶N、C∶P、N∶P均值分别为7.85、55.17、8.40;(2)研究区SOC、STN、C∶N和N∶P的块基比C_(0)/(C_(0)+C)<0.25,主要受气候、植被、地形等自然因素影响;STP、C∶P则C/(C+C)>0.75,主要受退耕还草等人为因素影响;(3)研究区土壤整体受到氮限制,与此同时有机碳更为匮乏,磷则在短期内不会成为限制因子。在黄河流域兰州段北岸丘陵区北岸的生态治理与恢复中,应重视有机肥和氮肥的配置与施加,同时需减少人为干扰,这对于植被的快速恢复与养分的固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8.
服务业的发展是促进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发达国家普遍呈现出产业结构高级化特征。利用外商投资可以促进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是加快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通过对天津市服务业发展以及服务业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现状的分析,对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不仅促进了天津经济的增长,同时,还对资本积累、产业结构、技术水平、就业程度及人力资本产生了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技术水平进步、就业水平的提高、人力资本的提升又将带动天津经济增长。天津市应发挥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优势,发挥天津自贸区的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积极承揽国际服务外包。  相似文献   
109.
以广东省为例,基于高速公路联网收费系统的路段车流数据,建立包含I~IV类客车和I~VI类货车在内的全样本、高精度碳排放计量模型,并采用地理空间分析法探索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空间差异性。结论主要有:1)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主要来自于货车,货车碳排放占碳排放总量的57.1%;客车占42.9%。其中,中小型机动车,如I类客车(即小汽车)、I类和III类货车等是高速公路主要碳排放源。2)在高速公路网络中,碳排放高值路段具有集中于国家级高速公路、邻近经济发达和人口密集区、邻近机场和港口等空间特征。客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区域,沿广州市向外呈放射状分布;货车碳排放高值路段主要分布在国家级高速公路,且货车载货量越小,碳排放空间分布越集中。3)广东省高速公路碳排放较高的地市多集中在珠三角城市群,广州市城市首位效应突出。县区尺度下,高速公路碳排放的空间非均衡特征显著,碳排放较高的县区多为广州市和佛山市下属县区。  相似文献   
110.
云南东北部拱王山末次冰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Introduction The Gongwang mountains constitute one of the few high m ountains of irrefutable late Pleistocene glaciation in eastern China. This area is one of the m ost extensively studied Quaternary geologicallocationsin eastern China and the interpr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