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646篇
  免费   5003篇
  国内免费   6401篇
测绘学   1170篇
大气科学   5896篇
地球物理   7201篇
地质学   13342篇
海洋学   2918篇
天文学   1381篇
综合类   3039篇
自然地理   3103篇
  2024年   125篇
  2023年   503篇
  2022年   1151篇
  2021年   1336篇
  2020年   1109篇
  2019年   1199篇
  2018年   1509篇
  2017年   1333篇
  2016年   1598篇
  2015年   1254篇
  2014年   1626篇
  2013年   1487篇
  2012年   1353篇
  2011年   1392篇
  2010年   1502篇
  2009年   1462篇
  2008年   1321篇
  2007年   1271篇
  2006年   1020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771篇
  2003年   797篇
  2002年   739篇
  2001年   690篇
  2000年   919篇
  1999年   1388篇
  1998年   1118篇
  1997年   1114篇
  1996年   1005篇
  1995年   880篇
  1994年   827篇
  1993年   696篇
  1992年   542篇
  1991年   438篇
  1990年   325篇
  1989年   303篇
  1988年   268篇
  1987年   171篇
  1986年   147篇
  1985年   114篇
  1984年   70篇
  1983年   57篇
  1982年   70篇
  1981年   56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9篇
  1978年   10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7篇
  1958年   2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71.
洞庭湖古湖滨砾石层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洞庭湖曾经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解放初期湖泊面积为4350km^2,如今仅有2691km^2.由于洞庭湖承纳“四水”,吞吐长江,是长江中游最重要的调蓄洪湖泊,其变化直接影响到长江中游的防洪和生态环境.因此,洞庭湖的演化一直为学术界所关注.  相似文献   
872.
河北省白洋淀洼地环境地球化学物源判断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河北省白洋淀洼地是一个大型天然平原洼地,在洼地的深、浅层土壤中均发现了以Cu、Pb、Zn、Cd为主的多变量地球化学异常。运用地球化学特征法、参考元素法及多元统计法,对深、浅层土壤Cu、Pb、Zn、Cd异常的性质和成因进行了判别。结果表明,深层土壤异常与特定的地球化学沉积环境有关,以自然地质作用成因为主,而浅层土壤异常具有典型的二元叠加特征,以人为源的输入为主。  相似文献   
873.
钍—偶氮胂Ⅲ—乙醇体系显色反应的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伊丽莹  张海政 《岩矿测试》1991,10(3):182-184
本文研究了在乙醇存在的体系中偶氮胂Ⅲ与Th的显色反应条件。当乙醇含量为48%时,Th与偶氮胂Ⅲ反应的最佳酸度为3.4—5.5mol/L HCl,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60nm,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1.4×10~5L·mol~(-1)·cm~(-1),Th量在0—80μg/25ml范围服从比尔定律。探讨了乙醇的作用机理,并将方法用于岩石中痕量Th的测定,获得良好结果  相似文献   
874.
裂隙岩体内的洞室围岩块体稳定问题是抽水蓄能电站地下厂房建设中要解决的重要工程地质问题。为了在厂房开挖之前较准确地预测不稳定块体的发育位置,本文以某抽水蓄能电站为例,对厂房探洞内的裂隙进行统计分析,结合厂房区构造断层的发育情况,确定了裂隙发育规律;根据裂隙发育规律将厂房区岩体划分为A、B、C、D、E 5个构造分区;并利用Unwedge程序,以各分区裂隙组合为基础,确定可能形成的块体位置,评价了其稳定性状况。研究结果表明,裂隙受多期构造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具有方向性,A、E区优势裂隙与构造产状接近,B、C、D区优势裂隙与构造产状斜交;裂隙在厂房上、下游侧边墙各形成6处潜在不稳定块体,顶拱处形成10处潜在不稳定块体,右端墙处形成1处潜在不稳定块体。  相似文献   
875.
激发极化法找水的一些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我国近年来激发极化法找水在基础理论研究、数据处理和解释软件以及仪器等方面的一些最新发展状况。尽管激电法是一种间接的找水方法,但多年的工作结果表明,与其它学科(如水文地质学)相配合,可显著提高寻找地下水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876.
罗改  张彤  贾小川  杨学俊  肖典  谭晓莲 《地质学报》2021,95(11):3335-3351
青藏高原东南缘滇西北前寒武纪石鼓变质杂岩中新识别出一套花岗质片麻岩.采用LA-ICP-MS方法进行锆石U-Pb年代学分析,获得206Pb/238 U加权平均年龄分别为790±11 Ma(MSWD=2.1,n=10)和814±15 Ma(MSWD=5.7,n=9),显示其形成于新元古代早期.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石具有高硅(SiO2=66.05%~77.16%)、高 K2O/Na2O(0.90~9.26,均值2.57)特征,MgO=0.35%~3.60%,TFeO=1.02%~4.86%,P2O5=0.03%~0.17%.铝饱和指数A/CNK为1.08~2.51,矿物组合中出现石榴子石和白云母等富铝矿物,CIPW标准矿物中刚玉分子平均含量为4.72%,显示为强过铝质花岗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配分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1.79~12.34,具明显的Eu负异常(δEu=0.21~0.67).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显示,岩石富集Rb、U,明显亏损Ba、Ta、Nb、Sr、P、Ti元素.综合分析认为,花岗质片麻岩原岩主要为低成熟度、黏土贫乏的砂质岩在高温条件下部分熔融的产物,形成于后碰撞构造环境,是Rodinia超大陆汇聚事件在滇西北石鼓地区的响应.  相似文献   
877.
本文重新审视了青藏高原的关键科学问题,为解决板块构造理论的"登陆"难题提供新的线索,为理解板块汇聚边界的大陆岩石圈演化及其能源资源、地质灾害和全球环境效应提供新的思路.本文探讨了青藏高原如下十大关键地学问题:①印度大陆北漂模型;②印度-亚洲初始碰撞时限;③青藏高原的古特提斯造山作用;④古近纪喜马拉雅造山带的地壳缩短;⑤...  相似文献   
878.
张伟  季国松  廖国忠  张启跃  高慧  熊伟  夏时斌  杨剑  李华 《地质学报》2021,95(12):3961-3978
黔西南地区以丫他、烂泥沟、百地等为代表的"断控型"金矿床地处深水槽盆浊积岩沉积建造,其中烂泥沟金矿床埋深达1000m且尚未圈闭,显示了该类型矿床巨大的深部隐伏矿找矿潜力.本文基于丫他幅1∶5万矿产地质调查和以丫他金矿为典型矿床的大比例尺找矿方法试验成果,分析了本区"断控型"金矿床的地质和成矿特征,对比研究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多尺度组合异常特征,总结了"断控型"金矿床的勘探找矿模式、靶区优选依据和定量预测评价要素,并利用成矿地质体参数法对丫他金矿床及外围0~2 km深度的潜在资源量进行了定量估算.研究结果认为区域性深切断层及其浅表贯通的次级断层、裂隙网络是该区重要的控矿要素之一,不同尺度、不同组合的物化遥异常对各级别构造的规模、产状等存在响应关系.对丫他金矿床外围及其深部的资源潜力进行了定量评价,预测0~2000 m空间仍存在约112.983 t的金资源潜力.化探、遥感浅表组合异常和区域重力、电法剖面相结合的勘查技术方法,能够为本区找矿靶区的优选提供多学科交叉证据支撑,其勘探技术、评价方法值得在黔西南其他找矿远景区推广,能够为后续商业性开发投入指明方向、减少风险.  相似文献   
879.
锰矿是我国战略性紧缺矿种,寻找锰矿尤其是富锰矿是我国地质工作者的迫切任务。在西昆仑造山带的西北段玛尔坎苏地区石炭纪沉积岩系中探明的大型碳酸锰成矿带,是我国近年最重要的富锰矿找矿新发现。然而,目前对该富锰矿带的成矿主要控制因素、形成机制及展布规律等地质问题的认识尚不深入,严重制约了该矿带深部及外围进一步找矿预测工作。本文从成矿地质背景入手,以典型锰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的剖析为切入点,通过对比研究国内外典型锰矿的成矿特征,总结出西昆仑玛尔坎苏富锰矿带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伸展型边缘盆地、丰富多源的锰质来源、海洋氧化—还原界面的变化、有机质深度参与成岩成矿过程等;初步建立了“玛尔坎苏式”富锰矿的成矿模式,并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科学问题,这对丰富锰矿成矿理论及进一步找矿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80.
The Hekoulinchang Sn-Pb-Zn-Ag polymetallic deposit(20000 t Sn at 0.27%,236 t Ag at 122.89 g/t,15000 t Pb at 0.84%,and 38000 t Zn at 1.43%)is located in the Wandashan Terrane of the easternmost segment of the Central Asian Orogenic Belt.The timing of Sn-Pb-Zn-Ag polymetallic mineralization remains unclear due to a lack of precise isotope dating directly conducted on ore minerals.The authors herein report that the LA-ICP-MS U-Pb ages of cassiterite and zircon from the granite porphyry in the Hekoulinchang Sn-Pb-Zn-Ag polymetallic deposit are 101.4±7.9 Ma and 115.4±1.0 Ma,respectively,indicating that Sn mineralization and magmatism occurred during the Early Cretaceous.The granite porphyry belongs to the subalkaline series peraluminous I-type granites that are depleted in Nb,Ta,and Ti and enriched in Rb,Th,U,and Pb.TheεHf(t)values of the granite porphyry range from 0.9 to 7.4,with an average of about 5.6 and two-stage model ages(TDM2)of 705–1116 Ma,with an average age of 819 Ma.The εNd(t)values of the apatites are–1.60–0.45,with an average of–0.9,and two-stage model ages(TDM2)of 872–1040 Ma,with an average age of 983 Ma.The Nd-Hf isotope data indicate that the magma may have been derived from the partial melting of juvenile crustal materi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