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1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154篇
测绘学   68篇
大气科学   104篇
地球物理   246篇
地质学   396篇
海洋学   146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120篇
自然地理   130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33篇
  2016年   44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72篇
  2010年   55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38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通过对雷电对通信基站设备的损害分析,提出通信基站相应的防雷措施。  相似文献   
142.
针对全站仪与Windows Mobile的双向通信问题,以苏一光RTS602全站仪为例,基于Visual Studio 2008与Windows Mobile6.1设计两者间的双向数据通信程序,并在实际中进行应用,效果良好。可为其他仪器与Windows Mobile的双向通信问题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3.
向煜  韩熙  于湛 《东北测绘》2012,(1):72-74,81
文章介绍了基于WebGIS的建设工程监管系统的技术架构、网络结构、关键技术和主要功能模块。系统实现了建设工程监管的可视化,旨在为提高城市建设工程的监管水平提供科学、准确、综合的信息支持。  相似文献   
144.
北斗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RDSS)用户机是我国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的应用终端,测试系统可为用户机研制和使用提供可靠保障。鉴于RDSS体制的特殊性,测试系统的重要性能指标包括:用户机入站信号测量指标、用户机时延测量指标、以及用户机测试系统出站信号。为确保测试系统测试标准的统一,需要对测试系统的这些指标进行监测和校准。通过对普通用户机提出技术改进设计,为测试系统校准提供可行性方案,实现测试系统指标向标准测试仪器的溯源。  相似文献   
145.
伍跃中  王战  过磊  校培喜 《地质学报》2009,83(7):964-981
系统收集东昆仑祁漫塔格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数据,统一采用Collins,et al.(1982)提出的K2ONa2O分类图解法,获得各个地史时期花岗岩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晋宁期以S型为主,优势方位不明显。加里东期优势方位为北东向,以A型为主,北西向处于次要地位,以I型为主。海西印支期,优势方位为北西向,岩石类型在海西早、中期以I型为主,海西晚期至印支期以A型为主。此时北东向处于次要地位,岩石类型以A型为主。燕山期,整个祁漫塔格地区昆中断裂以北均为A型,以南形成新的构造岩浆岩带,岩石类型主要为I型。并且,燕山期昆中断裂以北早期以北西向为主,晚期以北东向为主。上述情况说明,至少自加里东期以来,该区花岗岩的空间展布、发育规模、成因类型等诸方面都始终受到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带的活动强度、力学性质交替变化的控制,并且由老到新总体上存在着由北向南逐渐迁移的变化趋势。因此,祁漫塔格岩浆岩带并非同一构造机制下形成的岩浆弧,而是由北东向和北西向两组构造岩浆活动带交替作用控制的、成因类型不同的花岗岩类共同组成的复合构造岩浆岩带。  相似文献   
146.
嘉黎断裂是一条横贯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大型走滑断裂,在印度和欧亚板块碰撞前后通过调整应力平衡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根据前人对嘉黎断裂的研究成果,从地质学和地球物理学的角度,系统地总结分析嘉黎断裂带构造背景、壳幔结构、晚第四纪和现今的活动性质和速率.基于地质学方法,搜集前人在测年方面的研究结果,限定断裂的活动年限以及活动速率.同时在东段的北侧分支嘎龙寺附近,采用光释光测年法增加两个测年点,完善活动速度资料,并对断裂自西向东不同部位的走滑速率和错动断距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地球物理学观测资料,分析地震活动性和壳幔物质的速度结构、各向异性等参数,利用波形拟合方法,新增18个3~5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表明,嘉黎断裂现今的构造变形主要表现为右旋走滑运动,但是在不同的分段具有显著的差异性,新生的西兴拉—达木分支是地震最活跃的区域.在此基础上,探讨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过程,分析东构造结地区构造运动的稳定性,为川藏铁路雅安—林芝段工程建设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提供必要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7.
We present a fully non-linear, anelastic convection and dynamo model in a rotating spherical shell that is based on a finite element method. It is shown that both the hydrodynamic steadily drifting convection and convection-driven steadily drifting dynamo are in satisfactory agreement with the anelastic convection and dynamo benchmark based on the pseudo-spectral method (Jones, C.A., Boronski, P., Brun, A.S., Glatzmaier, G.A., Gastine, T., Miesch, M.S., Wicht, J. [2011]. Icarus, 216, 120–135).  相似文献   
148.
Inflow to a tunnel is a great public concern and is closely related to groundwater hydrology, geotechnical engineering, and mining engineering, among other disciplines. Rapid computation of inflow to a tunnel provides a timely means for quickly assessing the inflow discharge, thus is critical for safe operation of tunnels. Dewatering of tunnels is another engineering practice that should be planned. In this study, an analytical solution of the inflow to a tunnel in a fractured unconfined aquifer is obtained. The solution takes into account either the spherical or slab-shaped matrix block and the unsteady state interporosity flow. The instantaneous drainage water table and anisotropic hydraulic conductivities of the fractures network are also considered. Both uniform flux and uniform head boundary condition are considered to simulate the constant head boundary condition in the tunnel. The effects of the hydraulic parameters of the fractured aquifer on the inflow variation of the tunnel are explored. The application of the presented solution to obtain the optimum location and discharge of the well to minimize the inflow to a tunnel is illustrated.  相似文献   
149.
2021年5月22日2时4分,青海省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距震中26 km的野马滩大桥及周边区域为此次地震极震区(地震烈度Ⅹ度,面积约69 km2),受损尤为严重。桥梁表现为落梁式破坏,房屋不同程度受损。对极震区内野马滩大桥及周边房屋进行实地调查与震灾分析,并提出灾后重建及震灾防御相关建议,包括组织专业人员进行灾区房屋安全鉴定,建议牧民居住建筑采用轻钢式结构,建议原地重建野马滩大桥并增加限位装置及连梁装置。  相似文献   
150.
Wang  Shejiao  Hu  Junwen  Yan  Jiahong  Li  Feng  Chen  Ningsheng  Tang  Qi  Guo  Bincheng  Zhan  Lufeng 《Mathematical Geosciences》2019,51(3):271-293
Mathematical Geosciences -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of hydrothermal energy, it is essential to assess the potential of geothermal resources in petroliferous basins. I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