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43篇 |
免费 | 36篇 |
国内免费 | 4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40篇 |
地球物理 | 77篇 |
地质学 | 86篇 |
海洋学 | 42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36篇 |
自然地理 | 30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4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17篇 |
2019年 | 8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2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12篇 |
2014年 | 12篇 |
2013年 | 5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2篇 |
2010年 | 9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6篇 |
2006年 | 11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6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8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7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10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5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6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51.
几种红藻和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离纯化出几种海产红藻和一种蓝藻的光合作用色素,并测定了它们的化学性质和光谱学性质。这些藻类是3种红藻:多管藻(Polysiphonia urceolata)、橡叶藻(Phycodrys sp.)和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蓝藻: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用羟基磷灰石柱层析法从上述藻类中分离到几种不同的藻胆蛋白。经SDS-PAGE及光谱测定,发现条斑紫菜中的藻红蛋白不同于其它两种红藻。而橡叶藻中存在的两条藻红蛋白也有差异,条斑紫菜和钝顶螺旋藻中的两种别藻蓝蛋白之间也有区别。叶绿素分析表明,钝顶螺旋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高于红藻中叶绿素a的含量。 相似文献
52.
着重介绍中外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的内容和格式,并将我国研究制定的《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标准的基本内容与全球气候观测系统(GCOS)和美国国家气候资料中心(NCDC)的台站沿革项目内容进行了比较和分析。我国的气象台站历史沿革数据文件格式和内容的选择充分参考了国外相关文件,既具有国际通用性,能够满足国际资料交换所需要的台站沿革信息,又具有业务实用性,能够满足气象数据分析和应用业务需求。 相似文献
53.
以柴油为唯一碳源和能源,从南极海水海冰微生物资源库中筛选到一株石油烃低温降解菌希瓦氏菌NJ49,并对影响其生长和降解率的环境因素(pH、温度、盐度、营养盐和表面活性剂)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希瓦氏菌NJ49可作为低温海域石油烃污染生物修复的菌源,其生长和降解的最适条件为:初始pH7.5,温度15℃,盐度6%,摇瓶装量80ml,最佳氮源硝酸铵,最佳磷源为磷酸二氢钾和磷酸氢二钾的混合物,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促进希瓦氏菌NJ49的生长和生物降解率。 相似文献
54.
晚二叠世是地质历史中重要的成煤时期,在中国南方多个省区都形成了可采煤层。受海平面变化的影响,华南地区晚二叠世发育一套完整的陆相—海陆过渡相—海相含煤岩系。通过对野外露头及钻孔剖面资料分析,识别出了区域不整合面、下切谷底部冲刷面、河道间古土壤层和沉积相转换面等关键层序地层界面,以及依据海相石灰岩标志层横向分布规律反映的区域最大海泛面,同时结合前人关于华南地区地层对比及煤层对比方面的成果,将华南上二叠统划分为3个三级层序及9个体系域。利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综合作图法恢复了各层序中岩相古地理及煤层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层序Ⅰ中煤层主要形成于潮控下三角洲平原以及潟湖潮坪环境,厚煤层的展布受这些沉积相带控制;层序Ⅱ中三角洲平原环境中煤层最厚,开阔台地煤层最薄,平面上煤层厚度表现为西部厚、中部次之、东部无煤的阶梯式递变;层序Ⅲ中煤层主要形成于三角洲平原环境,此时聚煤作用主要发生于华南西部的康滇古陆东侧,在华南中部及东部大部地区发育的浅海台地和深水盆地均不利于聚煤作用发生。 相似文献
55.
灰色系统理论在海堤沉降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秦山核电站一期海堤沉降进行了预测,以较少的观测样本建立了新陈代谢数列,经后验差检验,观测精度达到一级。由此证明,用GM(1,1)模型进行预测,建模方便,预测精度高,在大型建筑物变形监测中有较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青藏高原热状况与大气超长波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青藏高原冷暖年中大气超长波和东亚至西太平洋地区副热带纬圈环流的变化,认为冷年和暖年中大气超长波和东亚副热带纬圈环流状况的不同,可能是影响汛期长江流域大范围持续性旱涝变化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7.
每个地震按照双力偶模型所得到的震源应力场,有的反映构造应力场,有的反映转换应力场。凡是在已存在的活动断裂上由粘滑发震的震源机制解而得出的P、B和T轴与构造应力场的最大、中等、最小的压力主轴是对应的,只是略有偏离。分析了岩块相对滑动产生的转换应力场,证明由转换应力场所产生的脆性剪切破裂而发震的震源机制解得出的P、B、T轴则与构造应力场三个主轴方向可以完全不符。通过对具体震例分析表明,当考虑了转换应力场之后可对几个地震区的应力场得到统一的解释。因此,在一个地区根据震源机制解来恢复构造应力场时必须先判明:是构造应力的直接作用下的粘滑或剪切破裂,还是转换应力场所形成的、共轭剪切破裂,前者可直接恢复构造应力场,后者则应经过转换寸能恢复构造应力场。 相似文献
58.
呼伦湖沉积物粒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呼伦湖湖心沉积岩芯粒度机械组成和频率分布曲线的分析,辅以210Pb年代测定,重建了1865~2016年粒度演变特征并揭示其环境指示意义。研究表明:湖心沉积物主要为粉砂和黏土,中值粒径同粗粉砂和砂组分显著正相关,在垂直剖面上表现为减小、波动变化和增大的变化趋势。应用对数正态分布函数对粒度频率曲线进行拟合,提取出大气粉尘源、湖心相标志组分和风沙尘暴组分3个环境敏感组分。粒度机械组成与环境敏感组分的垂向特征变化同历史时期的湖泊水位变化、降水量强度变化,及沙尘暴事件较为一致,能够较好的重建150 a来湖区气候干湿变化和风沙活动特征,可用于恢复区域环境变化历史。 相似文献
59.
粤北诸广和贵东是华南最重要的两个花岗型铀矿密集区,青嶂山(龙源坝)岩体位于两者之间,是华南花岗岩型铀矿研究薄弱地区。江头铀矿区地处青嶂山岩体北部与南雄断陷盆地的结合部位,该矿区的铀成矿年代学研究几为空白。本文通过电子探针方法研究了青嶂山岩体、及与该岩体密切相关的江头矿区中的铀矿物微区矿物学特征,获得岩浆成因的晶质铀矿与热液成因的沥青铀矿的U-Th-Pb化学年龄,探讨了华南铀成矿作用动力学背景及成矿地质体。研究表明:青嶂山岩体粗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和中粒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的铀矿物主要有晶质铀矿、铀石,部分晶质铀矿存在明显铀释放的特征,其晶质铀矿化学年龄分别为246.8±8.8Ma、161.5±8.0Ma,与前人获得的锆石U-Pb年龄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分别代表了区内印支期与燕山期花岗岩体的成岩年龄,表明在南雄断陷盆地形成之前,青嶂山岩体与诸广岩体可能为一有机整体,有着相同的成岩、成矿环境。江头矿区矿石中铀矿物主要为沥青铀矿,伴有少量钛铀矿、铀石等,沥青铀矿化学年龄分别为121.3±9.8Ma、98.8±8.0Ma、73.2±8.8Ma,分别代表区内3期铀成矿作用的时代,结合华南中生代以来... 相似文献
60.
河南省冬小麦生产水足迹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清晰地描述冬小麦生产中耗水特征,基于水足迹理论和量化方法,分析了河南省小麦生产水足迹特征,并对造成水足迹区域差异的因素进行归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生产水足迹的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其中豫西、豫中、豫南和豫北的小麦水足迹较高,而豫东地区的生产水足迹较低。豫南绿水足迹比例最高为34.5%,豫北绿水足迹最低为13.6%,绿水足迹所占比例呈现出从南向北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归因分析结果显示,化肥、农机动力、降水量和平均气温是影响小麦水足迹空间差异的主要因素,且农业生产因子对水足迹的影响大于气象因子的。因此,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水资源利用效率,对河南省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