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2篇
  免费   276篇
  国内免费   342篇
测绘学   217篇
大气科学   127篇
地球物理   160篇
地质学   632篇
海洋学   217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65篇
自然地理   14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57篇
  2021年   64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60篇
  2013年   90篇
  2012年   111篇
  2011年   92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101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81.
GIS在配网自动化系统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随着配电网络各种设备的复杂性提高,传统的分析设计方式已很难满足现有配电网络的飞速发展。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作为一种先进的系统设计方法,能很好地应用于规模较大、层次较复杂的配电网络设备管理。首先简要介绍配电网络的特点和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然后结合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方法对配电网络的对象模型和数据组织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分析,最后以一个应用系统作为实例结束本文。  相似文献   
182.
矿山地震监测技术的进展及最新成果   总被引:26,自引:6,他引:20  
回顾了矿山地震监测的简史,介绍了近期矿震监测技术改造情况.抚顺小孔径矿山地震台网的监测取得了比较完整的观测资料.矿震定位结果表明了矿震与开采进程的相关性.用岩石断裂力学和损伤理论的研究成果对于两类不同矿震的成因给出了最新解释.观测资料证实了矿震与瓦斯溢出的相关性.这些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矿震可能成为瓦斯溢出的预警信号.由此证明,实现矿震与瓦斯浓度的联合监测是重要的,也是可行的.矿山地质灾害的综合地球物理监测对于地震成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中尺度实验意义,同时对于煤矿安全生产也将带来重要效益.  相似文献   
183.
应用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方法探测隐伏活动断裂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方法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日益受到重视,但在工程和活动断裂探测中过去还没有开展多波多分量地震勘探的先例.本文简要介绍了在北京黄庄—高丽营断裂上开展的三分量浅层地震反射试验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以及取得的初步结果.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纵波震源或横波震源激发、三分量接收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可获得较高信噪比的浅层地震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别是水平分量采集的横波和转换波可提供很有意义的地下结构和构造信息.综合利用纵波、横波和转换波剖面特征进行的地质分层和断层解释结果取得了与跨断层的钻孔联合地质剖面结果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84.
Suspended sediment concentration (SSC)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estuarine environment.Its spatial or temporal variations in coastal zones and estuaries indicate that sediments are suspended,trans...  相似文献   
185.
利用架设在沧州地区的20台流动地震台站于2006年12月至2010年7月间记录的271个远震事件,读取的2308个P波到时数据,采用地震层析成像方法反演得到沧州及其邻区(38.0°N~39.0°N,116.5°E~117.5°E)的地壳上地幔P波三维速度结构。层析成像结果表明,沧东断裂两侧的地壳介质的速度分布表现出明显的横向差异,浅层速度分布同地表地质结构分布相一致。沧东断裂西北侧沧县隆起的地壳速度较高,表明其基底抬升;断裂带东南边的黄骅拗陷速度较低,说明基底埋藏较深。本文的远震层析成像研究结果和前人使用重力、电磁和人工地震的探测结果都表明,沧东断裂带两侧的地质构造和地球物理性质有明显的变化,这种构造差异在整个地壳中都有体现。  相似文献   
186.
采用数值方法模拟了胶州湾潮流场并预测了胶州湾8个主要污染源的COD扩散过程。通过对比个别污染源削减排量前后胶州湾的水质状况,分析了胶州湾主要污染源削减排量的必要性,从而为胶州湾未来的环境保护和水质恢复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7.
采用油粒子模式,以原油为溢油油种,在模拟潮流的基础上分别预测了董家口30万t码头航道溢油油膜在静风、西北风和不利风向3种情况下的油膜动态漂移过程。对溢油油膜漂移路径及扫海范围的模拟,可为码头溢油应急计划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88.
We analyzed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latent heat flux in the Pacific Ocean, using NCEP wind field and OAFlux heat flux datasets. Results indicate that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intensity had an obvious interdecadal variation with a decreasing trend. Variability of the monsoon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latent heat flux in the Kuroshio area and tropical Pacific Ocean. Variability of latent heat flux in the Kuroshio area had an interdecadal increasing trend, while that in the tropical Pacific Ocean had an interdecadal decreasing trend. Latent heat flux variability in these two sea areas was used to establish a latent heat flux index, which had positive correlation with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When the latent heat flux was 18 months ahead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the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maximized at 0.58 (N=612), with a 99.9% significance level of 0.15. Thus, it is suggested that latent heat flux variability in the two areas contributes greatly to interdecadal variability of the South China Sea monsoon.  相似文献   
189.
本研究目的是通过斑点杂交方法对不同种类的海参进行快速准确的鉴定。采用CTAB沉淀法提取海参的DNA,PCR扩增线粒体COⅠ基因并测序,利用Primer premier 5.0软件设计并筛选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北大西洋瓜参(Cucumaria frondosa)、加州红参(Parastichopus californicus)及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4种海参的特异性探针,设计并进行斑点杂交实验。实验结果显示:4条探针均具有高度的特异性,灵敏度可达100pg,能够实现对仿刺参、北大西洋瓜参、加州红参和梅花参的准确鉴定。本文建立的斑点杂交方法,为海参品种的快速、准确的鉴定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190.
科尔沁沙地水域景观格局的时空动态——以奈曼旗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位于科尔沁沙地腹地的奈曼旗近30 a来土地利用/覆被信息中水域类型的景观格局指数进行了时空组合分析。结果表明,大尺度研究区(8 135.15 km2)1975-1985年水体与湿地斑块的类型面积和数量增加,形状趋于复杂;1985-2005年斑块类型面积和数量大幅减少,形状趋于简单;中尺度研究区(892.74 km2)水体与湿地斑块的类型面积在波动中减小,湿地斑块数量减少和形状简单化的转折期相对较短且滞后于水体。小尺度研究区(110.42 km2)集中了人畜以及上游活动的干扰,水体与湿地斑块仅在个别时期出现,难以连续存在。在各尺度研究区内,河漫滩斑块类型面积变化趋势各异,数量和形状复杂程度都相对稳定;且随着研究区增大形状更加不规则。水域类型的景观格局虽然在不同时空上的动态过程存在差异性,但其发展方向具有相同趋势,发展过程受到气候波动和人类活动干扰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