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31篇
  免费   1447篇
  国内免费   1943篇
测绘学   1092篇
大气科学   947篇
地球物理   1403篇
地质学   3585篇
海洋学   1117篇
天文学   144篇
综合类   574篇
自然地理   759篇
  2024年   68篇
  2023年   180篇
  2022年   428篇
  2021年   549篇
  2020年   411篇
  2019年   531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420篇
  2016年   402篇
  2015年   468篇
  2014年   430篇
  2013年   470篇
  2012年   529篇
  2011年   516篇
  2010年   470篇
  2009年   456篇
  2008年   427篇
  2007年   373篇
  2006年   375篇
  2005年   270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54篇
  2002年   173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24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70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41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1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01.
对潜艇装备作战能力评估问题进行了研究,发现运用定量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存在指标评价所需数据无法完全获取的问题。结合美弗吉尼亚潜艇改进情况,分析了影响潜艇作战能力的一些关键因素,重点基于潜艇武器装载能力,对国外典型潜艇进行了作战能力比较分析,最后对分析结果进行了评价,并讨论了未来潜艇作战能力评估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02.
接收机是射电天文中用于探测微弱射电信号的重要接收设备.接收机的强度校准就是将接收机对射电源的响应转换为天文意义上的流量密度.常规方法就是使用经典的冷热负载法,将接收机自身的强度响应转换为一个等效的温度值,之后再据此对射电源做进一步标定.通过搭建基于斩波轮技术的K波段接收机强度校准平台,使用斩波轮法测试K波段常温接收机的噪声温度,并与传统冷热负载法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结果显示,在晴好天气条件下,斩波轮法在30°、90°仰角下噪声温度的最大测试误差为7.5%和8.4%,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实际噪声温度测试中;但在5°仰角测试中,由于过低仰角引入了地面噪声,使得斩波轮法的测试误差上升至20%–30%之间而无法使用.希望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开展K波段天空亮温度的理论计算与实测,从而完善斩波轮技术的应用,使之可以满足在不同气象条件下的噪声校准测试需求.  相似文献   
303.
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与生存环境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自然地理学是一门以基础研究见长的自然科学,其研究对象是与人类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的自然环境。中国的自然环境复杂多样,自然地理学家根据国家需求和区域发展在应用基础和应用研究方面同样取得显著成效,为国家重大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规划,宏观生态系统与资源环境保护及区域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总结了1949—2019年中国自然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区域差异与自然区划、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自然灾害致灾因子和风险防控、荒漠化过程与防治、黄淮海中低产田改造、冻土区工程建设、地球化学元素异常和地方病防治、自然地理要素定位观测、地理空间分异性识别和地理探测器等方面的实践与应用,指出了未来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04.
及时掌握水稻的时空分布信息,对调整和优化农业生产结构至关重要。论文利用综合考虑植被物候和地表水变化的水稻自动制图方法,结合海拔、地表水体因素开展2001—2017年东北地区水稻分布的时空演变研究。通过889个地面调研点位对水稻分类结果验证,总体精度达90.66%,Kappa系数为0.8128。研究表明:① 21世纪初,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呈先略减后持续增加的趋势,2017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001年的2.13倍。其中,水稻扩张面积的60%分布在三江平原,30%分布在松嫩平原,下辽河平原仅占不足5%。水稻扩张的海拔优势区间在200 m范围内,随着海拔的上升水稻扩张与地表水关系越来越密切。② 三江平原内,水稻扩张幅度在海拔30~70 m范围内逐渐增加,使优势区间从相对高度70 m缩减至40 m内,也使得分布优势逐渐趋向于距地表水体较远的区域。而松嫩平原和下辽河平原水稻种植分布的海拔优势区间始终分别保持在相对高度100 m、40 m内。③ 三江平原水稻的集中分布和急剧扩张,使水稻分布优势逐渐趋向于距地表水体远的区域,这将对地下水带来更大的压力;而松嫩平原水稻分布受地表水体影响较大,分布优势随着距地表水体距离的增加而减小。研究可为农业部门评估水资源承载力、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及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05.
Hu  Shengyong  Han  Dandan  Feng  Guorui  Zhang  Ao  Hao  Guocai  Hu  Lanqing  Zhu  Liping  Li  Bo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0,29(2):1361-1373

The transfer and evolution of stress among rock blocks directly change the void ratios of crushed rock masses and affect the flow of methane in coal mine gobs. In this study, a Lagrange framework and a discrete element method, along with the soft-sphere model and EDEM numerical software, were used. The compaction processes of rock blocks with diameters of 0.6, 0.8, and 1.0 m were simulated with the degrees of compression set at 0%, 5%, 10%, 15%, 20%, and 25%.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influence of stress on void ratios of compacted crushed rock masses in coal mine gob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tress was mainly transmitted downward through strong force chains. As the degree of compression increased, the strong force chains extended downward, which resulted in the stress at the upper rock mass to becom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at the lower rock mass. It was determined that under different degrees of compression, the rock mass of coal mine gobs could be divided, from the bottom to the top, into a lower insufficient compression zone (ICZ) and an upper sufficient compression zone (SCZ). From bottom to top, the void ratios in the ICZ sharply decreased and those in the SCZ slowly decreased. Void ratios in the ICZ were 1.2–1.7 times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CZ.

  相似文献   
306.
Huang  Jixian  Mao  Xiancheng  Chen  Jin  Deng  Hao  Dick  Jeffrey M.  Liu  Zhankun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2020,29(1):439-458

Exploring the spatial relationships between various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mineralization is not only conducive to understanding the genesis of ore deposits but can also help to guide mineral exploration by providing predictive mineral maps. However, most current methods assume spatially constant determinants of mineralization and therefore have limited applicability to detecting possible spatially non-stationary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geological features and the mineralization. In this paper, the spatial variation between the distribution of mineralization and its determining factors is described for a case study in the Dingjiashan Pb–Zn deposit, China. A local regression modeling technique, geological weighted regression (GWR), was leveraged to study the spatial non-stationarity in the 3D geological space. First, ordinary least-squares (OLS) regression was applied, the redundancy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were tested, and the spatial dependency in Zn and Pb ore grade measurements was confirmed. Second, GWR models with different kernel functions in 3D space were applied, and their results were compared to the OLS model. The results show a superior performance of GWR compared with OLS and a significant spatial non-stationarity in the determinants of ore grade. Third, a non-stationarity test was performed. The stationarity index and the Monte Carlo stationarity test demonstrate the non-stationarity of all the variables throughout the area. Finally, the influences of the degree of non-stationary of all controlling factors on mineralization are discussed. The existence of significant non-stationarity of mineral ore determinants in 3D space opens up an exciting avenue for research into the prediction of underground ore bodies.

  相似文献   
307.
利用完备经验模态分解方法(CEEMD)对我国沿海地区6个GNSS基准站(2010—2018)的高程时序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CEEMD在高程时间序列分析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准确分解出各GNSS站高程时序中存在的周、月、季节、年等变化周期项,其中周年运动是主要贡献项,各站高程时间序列的短周期变化与潮汐变化周期具有密切关联性;沿海GNSS站的地面沉降既具有区域的一致性,又存在区域间差异性,其中D区DBJO、DZJJ站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N区NZUH、NWZU站呈下降趋势,B区的BZMW呈上升趋势,而同海区的BLHT站则呈显著的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308.
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多来源、难以集成综合利用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方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了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可视与计算查询系统。首先,对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关联的概念及分类进行了定义。然后,以此为基础,提出了关联关系构建技术:自适应四叉树编码技术、扫描线技术、几何匹配及语义匹配技术。最后,为实现关联关系的直观展示,设计了原型系统。关联技术的提出可建立起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之间的关联关系,原型系统的构建也为用户综合利用多源地理空间矢量数据提供了平台,提高了数据的利用率及数据查询的效能。  相似文献   
309.
无人机在露天矿山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露天矿山开采过程中,对矿山进行实时动态监测很有必要,它不仅能够实时掌握开采进度和开采方案实施的准确性,还有利于数字矿山建设。本文以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某露天矿区为例,利用Pix4Dmapper软件对无人机航拍影像进行数据采集与处理,获取矿区的三维点云数据、数字正射影像和数字地表模型,并利用ArcGIS和Global Mapper软件对生产成果进行矿山开发占地分析,实现露天矿山三维可视化。本文为准确掌握矿山环境治理执行情况,把握矿山开发整体情况给予了有力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10.
无人机在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的地质灾害应急调查受限于地形、天气等外界条件,不能快速全面地获取灾害的详细信息,而无人机具有灵活性强、时效性高和不受复杂地形影响等特点,在地质灾害应急调查中有独特的优势。本文以“6·24”新磨村滑坡和“10·11”白格滑坡为例,阐述了无人机数据获取及处理流程,重点介绍了无人机获取的数字地形产品在地质灾害精确描述、定性及定量分析中的应用。结果表明:无人机摄影测量技术为重大地质灾害应急调查提供了更加科学高效的现场影像采集和遥感成果处理及应用方案,为应急救灾工作的顺利实施及分析研判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撑,科学有效地保证了现场施工救援人员的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