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1篇
  免费   134篇
  国内免费   168篇
测绘学   53篇
大气科学   101篇
地球物理   68篇
地质学   290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6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4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39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52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采用全球分布的565个验潮站水位资料对NAO.99b,CSR4.0和TPXO7.2三种潮汐模型进行精度评估。结果表明:在全球海洋范围内,NAO.99b模型精度最高;在黄海海域,TPXO7.2模型的精度最高;在东海和南海海域,则是NAO.99b模型最优;在深海海域,三种模型精度差异不大;在浅海海域,采用同化方法的潮汐模型比采用经验方法的潮汐模型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42.
为了挖掘国产单极化SAR数据在自动化识别尾矿库中的作用,辅助光学数据以提高锰渣尾矿库的识别精度,针对锰渣尾矿库及其在光学遥感图像中容易混淆的目标,从定性的角度分析了二者的散射特性以及在SAR图像中的差异特点;并开展锰渣尾矿库自动化识别研究;利用面向对象的方法对光学遥感图像进行分割;选取典型锰渣尾矿库及其易混淆目标,进行纹理特性计算。实验结果表明:可以通过纹理特征有效地建立锰渣尾矿库在雷达图像中的识别规则,为实现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数据相结合的计算机自动识别锰渣尾矿库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43.
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报表是地理国情普查项目管理的基本措施和途径,本文对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报表的特性和作用进行了论述,以期对从事地理国情普查的生产单位和管理单位起到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4.
轨道高程控制网优化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分析了《高速铁路工程测量规范》(TB10601-2009)中推荐的轨道高程控制网矩形法的特点及其在实践中的应用方式,指出其优缺点,并以实践为基础提出Z型法测量方式.通过对Z型法的相邻点高差中误差、每千米高差全中误差的估算及工程实践检验,认为Z型法无论在工作效率还是观测成果的精度方面,都优于矩形法,认为其可以成为轨道高程控制网的建网方法.Z型法的提出,对施工单位轨道高程网测量的效率及精度提升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5.
本文研究了应用VSAT技术建立大震现场紧急通讯系统的设计和实施方案,规定了该系统应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我国未来陆地地震救灾移动卫星通讯计划,并对一些关键技术和为移动用户可能提供的通讯业务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6.
依据《地震震级的规定(GB 17740—2017)》,分析了2009—2017年新疆地震台网所记录的新疆及邻区476次中深源地震事件,测定了13601个mb(短周期体波震级)和12035个mB(BB)(宽频带体波震级)的数据样本,回归分析mbmB(BB)得到回归方程及量规函数,结果显示mbmB(BB)相关系数为0.966,表明两者显著相关。因此,建议对于中强型中深源地震可以直接从原始速度型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上测定长周期体波震级mB(BB),提高地震速报测定的速度和精度。通过震级偏差统计和台站场地响应计算,分析新疆地震台网中的XKR、HTA、ATS和KSZ等地震台站震级偏差较大的原因为砂岩、灰岩、砂土层等类型的台基放大了场地响应,说明台基类型对体波震级偏差的影响较大。与NEIC测定的体波震级对比时,发现新疆地震台网测定体波震级平均偏大0.42级,且偏差随着震源深度的增加有增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7.
<正>Shale gas exploration have yielded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recently in China,and four national demonstration areas for shale gas exploration and production have been established respectively as FulingJiaoshiba,Changning-Weiyuan,Zhaotong and Yanchang.During recent few years,nearly 400 wells have been drilled including 143 exploratory wells(vertical wells)and  相似文献   
48.
影响北京的一例沙尘天气过程的起沙沉降及输送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亚妮  张碧辉  宗志平  吴英 《气象》2013,39(7):911-922
本文选取2012年4月27-28日影响北京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本次过程中,沙源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和500 hPa槽后,在近地层强烈的感热加热与中低层冷平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稳定层结及深厚的混合层,最高可达600 hPa,是沙尘天气能够影响下游地区的重要条件。本文还通过分析等熵混合层厚度变化及其平流过程来追踪沙尘天气的输送路径和定位沉降地,发现本次过程有两种传输路径,一种是沿辽宁北部向东而后转向东北方向,主要沿等熵混合层平流向下游移动,之后随着等熵混合层的接地沉降到近地层,该路径影响高度较高;另一种是沿辽宁南部向东南方向移动,混合层平流较清楚,但沉降时与东北路径明显不同,在辽东半岛东部地面辐散气流及下沉运动的作用下发生沉降,并随冷锋后冷高压南侧的东风回流向西输送影响北京地区。另外,由于混合层之上的稳定层明显下压,使沙尘输送高度偏低。运用HYSPLIT模式模拟的前、后向轨迹证实了上述两种输送路径,表明北京的扬沙天气是由东风回流造成的。  相似文献   
49.
宗蓉  刘黎平  银燕 《大气科学进展》2013,30(5):1275-1286
Cloud properties were investigated based on aircraft and cloud radar co-observation conducted at Yitong, Jilin, Northeast China. The aircraft provided in situ measurements of cloud droplet size distribution, while the millimeter-wavelength cloud radar vertically scanned the same cloud that the aircraft penetrated. The reflectivity factor calculated from aircraft measurements was compared in detail with simultaneous radar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wo reflectivities were comparable in warm clouds, but in ice cloud there were more differences, which were probably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liquid water. The acceptable agreement between reflectivities obtained in water cloud confirmed that it is feasible to derive cloud properties by using aircraft data, and hence for cloud radar to remotely sense cloud properties. Based on the dataset collected in warm clouds, the threshold of reflectivity to diagnose drizzle and cloud particles was studied by analyses of the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 of reflectivity from cloud particles and drizzle drop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ity factor (Z) and cloud liquid water content (LWC) was also derived from data on both cloud particles and drizzle. In comparison with cloud droplets, the relationship for drizzle was blurred by many scatter points and thus was less evident. However, these scatters could be partly removed by filtering out the drop size distribution with a large ratio of reflectivity and large extinction coefficient but small effective radius. Empirical relationships of Z-LWC for both cloud particles and drizzle could then be derived.  相似文献   
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