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9篇
  免费   120篇
  国内免费   79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59篇
地球物理   75篇
地质学   228篇
海洋学   33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5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45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301.

利用2008—2014年(2010年除外)的实况探空资料和首都机场雷达资料,研究了发生在首都机场的雷暴的时空分布特征及不同移动特征,并分类研究了不同天气影响形势下的空间分布和移动特征,结果表明:影响首都机场的多单体雷暴主要来自西部和西北部的山区,而单体雷暴在平原形成的最多;多单体雷暴自西北-东南移动和自西南-东北移动的数量相当,而单体雷暴自西南-东北方向移动的较多。多单体与单体雷暴的平均移动速度均为43 km·h-1,多单体以西北-东南方向移动的最快(45 km·h-1),而单体雷暴以西-东方向的平均移动速度最快(57 km·h-1);除了西南-东北方向的多单体和单体的平均移动速度相近外,其它方向的单体雷暴移动速度均快于多单体雷暴。山区雷暴的主要时段为03— 13UTC(世界时,下同),峰值出现在傍晚前后(11UTC),主要由西北-东南方向移动(占总数的77%);山坡上的雷暴最大峰值出现在07UTC和10UTC,集中在2个区形成,在西南山坡上形成的雷暴全部由西南-东北方向移动,而在西北山坡上形成的雷暴主要由西北-东南方向移动;平原雷暴主要集中在07—13UTC,峰值出现在09UTC, 产生在山脚平原上的雷暴由西-东移动,其它的则由西南-东北方向。将雷暴按不同的影响系统划分后可发现,西风槽类和低涡类雷暴均以西南-东北方向移动最多;西北气流型与横槽类雷暴主要以西北-东南方向移动为主。西风槽类和横槽类雷暴出现在平原上最多,大部分由西南-东北方向移动; 西北气流型雷暴出现在山区最多,大部分由西北和正西方向向东南方向移动;低涡类雷暴从山区移来与平原上形成的雷暴数量相当,山区移来的雷暴由西北-东南方向移动,在北京南部平原形成的雷暴及由移入的雷暴由河北省西南-东北方向移动。在西南-东北方向移动的雷暴中,以低涡型雷暴的移动速度最快(55 km·h-1),移动最慢的是西风槽型(39 km·h-1);在西北-东南方向移动的雷暴中,西风槽和横槽型移动速度最快(50 km·h-1),其次为西北气流型(42 km·h-1)和低涡型(41 km·h-1)。西风槽类雷暴以西北-东南方向移速最快;西北气流型的雷暴西南-东北方向和西北-东南方向平均移速相近;低涡类雷暴西南-东北方向的平均速度快于其它方向。

  相似文献   
302.
    
Ning et al. (2015) developed a 2D fully nonlinear potential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focused waves and uniform currents. The effects of uniform current on focusing wave crest, focal time and focal position were given. As its extension, harmonic energy transfer for focused waves in uniform current is studied using the proposed model by Ning et al. (2015) and Fast Fourier Transformation (FFT) technique in this study. It shows that the strong opposing currents, inducing partial wave blocking and reducing the extreme wave crest, make the nonlinear energy transfer non-reversible in the focusing and defocusing processes. The numerical results also provide an explanation to address the shifts of focal points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combination effects of wave nonlinearity and current.  相似文献   
303.
新疆阿勒泰地区是中国季节性积雪水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2016年12月在克兰河中游地区开展了积雪观测,利用直尺和量雪筒测量雪深和雪密度,调查了积雪水资源的分布情况;利用针式温度计测量雪层温度,获取了雪层之间的温度梯度;利用雪特性分析仪和显微镜测量了积雪剖面的雪层密度、液态水含量、介电常数和雪粒径。通过分析研究区积雪水资源的空间分布和积雪特性的垂直分异发现:研究区雪深的分布非常不均匀,北部的雪深总体上大于南部,即使在同一地区,雪深也因风力等原因而分布不均匀;研究区总体上属于\"干寒型\"积雪,密度较小,且密实化迅速;各雪层属于干雪或者湿度极低的潮雪,绝大多数雪层的液态水含量在0.3%以下;积雪温度总体上从表层到底层逐渐升高,表层温度日变化较大;阴天积雪温度高于晴天,各雪层温度日变化小于晴天,且午后积雪会出现负温度梯度,冷中心出现在积雪次表层;雪粒径较小,雪粒长短轴比的最小值出现在中间层,且符合新雪的粒径特点。  相似文献   
304.
台风“卢碧”变性增强过程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卓鹏  王举  黄泓  王学忠 《气象科学》2018,38(3):310-319
利用日本气象厅JRA再分析资料和台风最佳路径资料以及TRMM降水资料,对0920号台风\"卢碧\"变性过程的环流形势、高低层热力异常和锋生锋消等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卢碧\"的变性是中高纬度冷空气入侵的结果,变性过程伴随着西风槽的东移,高空急流的加强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减弱东撤。低纬度暖湿气流及较大的正涡度异常气旋式卷入台风环流,并在其东北侧积聚产生大量降水,释放的凝结潜热有利于北侧脊的加强,使得高空急流进一步加强,使得台风中心气压进一步降低。锋生、强降水伴随的潜热释放以及气旋中心气压之间存在着正反馈效应是\"卢碧\"变性后得以增强再发展的主要原因。热成风涡度梯度的分布对\"卢碧\"的变性增强过程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305.
利用选择性复合树脂处理含砷废水,使出水水质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 2002),同时从选择性复合树脂和阳离子柱上交换下来的离子可以生成H2O和中性盐类,无二次污染.研究采用201×7苯乙烯系强碱凝胶型树脂(Ⅰ)和D301大孔弱碱阴离子交换树脂(Ⅱ)作为比选树脂,通过小试试验选择具有较高交换容量的201×7苯乙烯系强碱凝胶型树脂用于放大规模的现场中试.实验所用选择性复合树脂制作成本及整个中试系统价格低廉,适合大规模工厂应用.  相似文献   
306.
本文针对传统使用纸质资料和二维PPT向专家汇报油气管道选定线方案时,存在多方案相关资料比选不直观、展示过程欠流畅等方面的不足,研究基于镶嵌数据集的海量影像数据组织方式,提出基于关键帧的三维交互式PPT制作方法,设计基于三维GIS技术的交互式油气管道选定线方案汇报解决方案,最后以为某石油勘察设计单位开发的油气管道初选定线三维汇报系统为例进行实现。  相似文献   
307.
广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报批系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广西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空域报批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各子系统的功能。  相似文献   
308.
西藏地区近期植被变化的遥感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卓嘎  李欣  罗布  王彩云 《高原气象》2010,29(3):563-571
利用2000—2007年的归一化植被指数,分析了近期西藏地区植被的分布状况及变化趋势,从气候条件、人类活动及其他因素等3个方面讨论了典型区域(那曲地区)植被减少的原因。结果表明,植被覆盖最好的区域是林芝及山南南部,其次是昌都、拉萨及那曲东部;不同地区的植被有显著的季节差异。近年来西藏部分地区的植被状况有所改善,植被覆盖减少最严重的区域位于那曲中东部,就全区平均而言,植被覆盖明显减少时段出现在2003—2006年之间;降水量增加(减少)、风速减少(增加)基本对应着植被覆盖的增加(减少)。近期那曲地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可能导致植被覆盖减少;人口增长,城市化加剧,过度放牧,有毒植物增多,中草药的挖掘,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以及严重的草地鼠害、虫害等都导致了那曲地区植被覆盖的减少。  相似文献   
309.
    
From 17 November to 27 December 2022, extremely cold snowstorms frequently swept across North America and Eurasia. Diagnostic analysis reveals that these extreme cold events we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establishment of blocking circulations. Alaska Blocking(AB) and subsequent Ural Blocking(UB) episodes are linked to the phase transition of the North Atlantic Oscillation(NAO) and represent the main atmospheric regimes in the Northern Hemisphere. The downstream dispersion and propagation of Rossby...  相似文献   
3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