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533篇 |
免费 | 7706篇 |
国内免费 | 470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24篇 |
大气科学 | 2683篇 |
地球物理 | 3210篇 |
地质学 | 11954篇 |
海洋学 | 3267篇 |
天文学 | 231篇 |
综合类 | 1578篇 |
自然地理 | 2498篇 |
出版年
2025年 | 30篇 |
2024年 | 694篇 |
2023年 | 801篇 |
2022年 | 1252篇 |
2021年 | 1506篇 |
2020年 | 1180篇 |
2019年 | 1353篇 |
2018年 | 1177篇 |
2017年 | 1136篇 |
2016年 | 1131篇 |
2015年 | 1233篇 |
2014年 | 1282篇 |
2013年 | 1511篇 |
2012年 | 1492篇 |
2011年 | 1466篇 |
2010年 | 1397篇 |
2009年 | 1350篇 |
2008年 | 1374篇 |
2007年 | 1279篇 |
2006年 | 1272篇 |
2005年 | 974篇 |
2004年 | 837篇 |
2003年 | 606篇 |
2002年 | 586篇 |
2001年 | 468篇 |
2000年 | 431篇 |
1999年 | 208篇 |
1998年 | 127篇 |
1997年 | 110篇 |
1996年 | 79篇 |
1995年 | 72篇 |
1994年 | 67篇 |
1993年 | 48篇 |
1992年 | 77篇 |
1991年 | 47篇 |
1990年 | 48篇 |
1989年 | 30篇 |
1988年 | 24篇 |
1987年 | 27篇 |
1986年 | 17篇 |
1985年 | 11篇 |
1984年 | 15篇 |
1983年 | 11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7篇 |
1980年 | 10篇 |
1979年 | 12篇 |
1977年 | 7篇 |
1957年 | 9篇 |
1954年 | 10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长三角地区民宿的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民宿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新兴模式,日益受到关注,并呈现蓬勃发展状态。以民宿业发展最为成熟的长三角地区为研究对象,基于去哪儿网相关民宿数据,采用空间最邻近分析、密度分析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民宿的空间分布格局与特征,并基于逐步回归分析,探讨影响民宿分布的因素,得出以下结论:① 长三角地区民宿呈现高度集聚的状态,整体上表现为多核心分布,并形成一、二、三级组团,密度由核心向外围递减。② 民宿集聚分布在经济较为发达的城市和核心景区周边,具有明显的中心性。③ 基于对经济基本状况、交通状况、人口条件、居民消费能力、旅游市场状况、旅游资源与环境条件等方面共15个影响因素分析,发现单位面积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人口密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四个指标对民宿密度有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影响力单位面积旅游收入>A级景区数量>人口密度>地区国内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82.
激光雷达(LiDAR):获取高精度古地震探槽信息的一种新技术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激光雷达技术是近几十年新发展起来的一种测量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文物保护及地形测量等方面,近几年来活动构造的研究中也已逐步引入。作为活动构造研究的最基础的古地震研究一直还采用传统的地质素描技术进行探槽信息获取,数码照相技术的引入虽然解决了一些问题,但由于照相技术本身的限制,很难克服获取信息的变形和扭曲。激光雷达扫描系统的高信息量、高精度、便捷、安全和易操作等性能,为古地震研究开辟了获取数据信息的新手段和新技术。 相似文献
83.
在历次地震中,地形、地貌及场地条件复杂的山区容易出现房屋建筑震害异常情况。分析震害异常的原因,对于进行建筑抗震设防以减少地震灾害损失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对2014年盈江524、530两次地震后Ⅷ度区的卡场镇麻竹岭岗房屋破坏及场地条件情况进行调查,根据麻竹岭岗的地形条件由高到低分为3个区,对3个区内的建筑破坏情况进行分析比较,表明震害程度呈现出明显的从山底至山顶逐渐加大的趋势,揭示出显著的山体影响作用。重点对山顶的穿斗木结构破坏情况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造成建筑结构破坏的几个不利因素,包括山丘地形顶部放大效应、覆盖土层放大效应以及多次地震震害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84.
化工储罐爆炸产生的抛射碎片击中并破坏相邻罐体后,将引发多米诺效应。N guyen破坏概率模型认为,当罐壳受撞击后,残余壁厚小于某个临界值时就会被破坏,并假设该临界残余壁厚为定值,存在不合理之处。本文基于储罐壳体损失面积安全评价方法AP I 579,把撞击形成的复杂凹坑简化为圆锥形,分别针对圆柱储罐、球罐推导出圆锥形凹坑剩余强度系数的求解方法,并根据塑性失效理论确定了罐壳的临界剩余强度系数,由此建立了新的破坏准则。在此基础上,采用蒙特卡罗法进行模拟,建立了新的爆炸碎片对目标储罐的破坏概率模型,与N guyen模型相比,得出的破坏概率偏大,结果更为安全保守。通过对剩余强度系数与无量纲撞击深度和凹坑锥角的变化关系进行分析,证明N guyen模型中临界残余壁厚为定值的假设并不合理,而新的基于剩余强度系数计算的破坏概率更为准确合理。 相似文献
85.
DETRITAL ZIRCON U-PB DATING OF MODERN RIVERS' DEPOSITS IN PAMIR,SOUTH TIAN SHAN AND THEIR CONVERGENCE ZONE
下载免费PDF全文

By dating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deposition sequence in foreland basins, we can analyze the provenance of these zircons and further infer the tectonic history of the mountain belts. This is a new direction of the zircon U-Pb chronology. The precondition of using this method is that we have to have all-around understanding to the U-Pb ages of the rocks of the orogenic belts, while the varied topography, high altitude of the zircon U-Pb ages of the orogenic belts are very rare and uneven. This restricts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method. Modern river deposits contain abundant geologic information of their provenances, so we can probe the zircon U-Pb ages of the geological bodies in the provenances by dating 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modern rivers' deposits. We collected modern river deposits of 14 main rivers draining from Pamir, South Tian Shan and their convergence zone and conducted detrital zircon U-Pb dating. Combining with the massive bed rock zircon U-Pb ages of the magmatic rocks and the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the modern fluvial deposit of other authors, we obtain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zircon U-Pb ages of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of Pamir and South Tian Shan. Overlaying on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map, we pointed out the specific provenance geological bodies of different U-Pb age populations and speculated the existence of some new geological bodi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different tectonic blocks have different age peaks. The main age peaks of South Tian Shan are 270~289Ma and 428~449Ma, that of North Pamir are 205~224Ma and 448~477Ma, Central Pamir 36~40Ma, and South Pamir 80~82Ma and 102~106Ma. The Pamir syntaxis locates at the west end of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zone. The northern boundary of the Pamir is the Main Pamir Thrust(MPT)and the Pamir Front Thrust(PFT). In the Cenozoic, because of the squeezing action of the India Plate, the Pamir thrust a lot toward the north and the internal terranes of the Pamir strongly uplifted. For the far-field effect of the India-Eurasia collision, the Tian Shan on the north margin of the Tarim Basin also uplifted intensely during this period. Extensive exhumation went along with these upliftings. The material of the exhumation was transported to the foreland basin by rivers, which formed the very thick Cenozoic deposition sequence. These age peaks can be used as characteristic ages to recognize these tectonic blocks. These results lay a solid foundation for tracing the convergence process of Pamir and South Tian Shan in Cenozoic with the help of detrital zircon U-Pb ages of sediments in the foreland basin. 相似文献
86.
87.
中国制造业已形成了工业制成品和加工贸易出口为主的“世界工厂”模式,该种模式的特征为依托低廉劳动力、附加值低的粗放型增长。选取2000~2013年中国出口世界工厂模式的资源、人力、资本投入及出口、经济和环境产出指标,对全国及分省的出口世界工厂模式效率进行了数据包络分析(DEA)测度。结果发现,2000~2013年,全国及分省的出口世界工厂模式效率整体有所提高,但受金融危机影响,2008年以后效率出现了波动。非DEA有效的年份及区域,其成因主要包括资源环境、人力资本的投入冗余;加工出口、环境产出冗余。未来随着世界市场低迷、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的压力增大,加工产品出口的世界工厂模式亟需转型。转型发展的关键举措包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等。 相似文献
88.
89.
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与黄土的风成相似性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粒度分析表明,第四纪加积型红土的粒度组成特征与黄土相似,其粒度组成以50 μm以下的粉沙和粘土组分为主,并且10~50 μm的风尘基本组分含量与黄土类似,该类型红土粒度组成存在明显的由北向南粘粒含量增加的空间变化规律;粒度组成的频率曲线研究表明,第四纪加积型红土主要呈现双峰和多峰的特征,表明其搬运营力的多元性,与西风区黄土类似;该类红土的稀土元素丰度以及Sr、Nd同位素组成也与北方风尘沉积相似.因此提出该类红土可称之为加积型红土,它与北方风成沉积存在风成相似性. 相似文献
90.
中国耕地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以全国653个农业气象站1993-2013年耕地的土壤相对湿度数据为基础,运用地统计方法,分析中国耕地土壤相对湿度时空分异特征与规律。结果表明:自1993年以来全国耕地的土壤相对湿度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全国耕地的土壤相对湿度普遍大于60%,分布区域自4月中旬开始随夏季风推移不断向北向西扩大,自10月下旬开始向东、南方向缩小。耕地土壤相对湿度值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年际尺度上,耕地的土壤相对湿度在夏秋季上升速度最快,变化幅度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变小。土壤相对湿度与降水量存在较强的正相关关系,与潜在蒸发量、气温普遍存在较强的负相关关系。土壤相对湿度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性随深度加深而减弱。春、夏、秋季气象因素对旱地土壤相对湿度影响较大,冬季气象因素对水田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