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97篇 |
免费 | 4412篇 |
国内免费 | 2719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120篇 |
大气科学 | 1386篇 |
地球物理 | 1700篇 |
地质学 | 6858篇 |
海洋学 | 1849篇 |
天文学 | 124篇 |
综合类 | 815篇 |
自然地理 | 1376篇 |
出版年
2025年 | 14篇 |
2024年 | 384篇 |
2023年 | 435篇 |
2022年 | 673篇 |
2021年 | 793篇 |
2020年 | 624篇 |
2019年 | 730篇 |
2018年 | 616篇 |
2017年 | 579篇 |
2016年 | 609篇 |
2015年 | 712篇 |
2014年 | 678篇 |
2013年 | 841篇 |
2012年 | 862篇 |
2011年 | 807篇 |
2010年 | 794篇 |
2009年 | 788篇 |
2008年 | 832篇 |
2007年 | 790篇 |
2006年 | 736篇 |
2005年 | 577篇 |
2004年 | 511篇 |
2003年 | 373篇 |
2002年 | 374篇 |
2001年 | 314篇 |
2000年 | 280篇 |
1999年 | 121篇 |
1998年 | 55篇 |
1997年 | 34篇 |
1996年 | 19篇 |
1995年 | 18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9篇 |
1992年 | 26篇 |
1991年 | 21篇 |
1990年 | 24篇 |
1989年 | 13篇 |
1988年 | 12篇 |
1987年 | 16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6篇 |
1984年 | 16篇 |
1983年 | 7篇 |
1982年 | 17篇 |
1981年 | 11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75年 | 5篇 |
1957年 | 7篇 |
1954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时代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东平邑—蒙阴地区古近纪地层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实测剖面,对分布于该区内的古近系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和划分,提供了新的ESR测年数据,并结合生物地层序列确定了该区古近系的地层顺序为:古近系渐新统汶东组(E3w)、古近系上始新统大汶口组(E23d)、古近系中始新统朱家沟组(E22z)、古近系下始新统常路组(E21c)、古近系上古新统卞桥组(E12b)和古近系下古新统固城组(E11g)。为华北地区乃至全国古近系的研究与划分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2.
沥青混凝土是由骨料、沥青胶浆、空气按照一定的体积百分比混合而成的多相非匀质混合物, 其骨料、沥青胶浆和空气的体积不等、形状各异、介电特性不同、空间位置随机分布, 具有明显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特征.本文基于随机介质模型理论, (1)测量与统计了介电常数在典型沥青混凝土芯样空间上的随机分布统计特征; (2)估算了沥青混凝土介质的自相关函数及其特征参数(自相关长度、自相关角度等), 确定其随机介质类型; (3)提出了量化约束下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建模算法, 以混合型椭圆自相关函数为基础, 构建了不同粗糙度因子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 (4)构建了不同空隙率的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 正演模拟与对比分析了探地雷达波在均匀介质、连续型随机介质和多相离散随机介质中的传播特征.结果表明: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不仅描述了沥青混凝土的多相、离散与空间随机分布统计特征, 而且进一步描述了其各组成物质体积百分比, 能更全面、准确地描述沥青混凝土的介质特征, 同时也为描述其他类似材料或介质提供了新的方法和途径; 在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中, 探地雷达波散射强烈, 随机、无序传播的散射波相互叠加干涉, 形成了明显的随机扰动和"噪声", 致使异常体反射波扭曲变形、不连续, 降低了探地雷达回波的信噪比和分辨率.研究探地雷达波的随机扰动特征与多相离散随机介质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 将为定量评价多相离散随机介质的属性参数提供参考和帮助. 相似文献
93.
94.
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对评估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数据,借助InVEST模型对淇河流域近16年间山地生态系统的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变化进行评估。结果表明:① 研究区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草地和林地,共占流域总面积的90%以上。近16年间淇河流域的耕地面积显著减少,草地和水域面积大幅增加,建设用地扩张明显。② 平均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降低,2000年土壤侵蚀模数为154.27 t/(hm2·a),2015年减少到32.09 t/(hm2·a);强度侵蚀、极强侵蚀和剧烈侵蚀由9.03%、12.19%和25.96%分别减少到7.17%、6.36%和4.21%,微度侵蚀、轻度侵蚀和中度侵蚀由24.31%、16.96%和11.57%增加到41.89%、27.71%和12.68%;退耕还林、还草措施优化了土地利用格局,促进植被恢复,对治理土壤侵蚀起到了显著效果。③ 水源供给量整体呈现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2005年达到峰值(1.79亿m3)。相邻两期水源供给量增减变化不一,2000-2005年水源供给量增加的面积大于减少的面积,其水源供给的量值也呈增加趋势,水源供给能力整体增强;而2005-2010年、2010-2015年的水源供给能力随之减弱,其中,2010-2015年水源供给减少的较小;林地和草地面积的增加造成水源供给量降低,土壤水源涵养能力增强。土壤侵蚀和水源供给是山地生态脆弱性响应的重要指标,制定合理的水土保持措施对增强山区生态系统的服务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5.
First six months quality assessment of HY-2A SCAT wind products using in situ measurements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WANG He ZHU Jianhu LIN Mingsen HUANG Xiaoqi ZHAO Yili CHEN Chuntao ZHANG Youguang PENG Hailong 《海洋学报(英文版)》2013,32(11):27-33
The first Chinese microwave ocean environment satellite HY-2A, carrying a Ku-band scatteromenter (SCAT), was successfully launched in August 2011. The first quality assessment of HY-2A SCAT wind products is presented through the comparison of the first 6 months operationally released SCAT products with in situ data. The in situ winds from the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 (NDBC) buoys, R/V Polarstern, Aurora Australis, Roger Revelle and PY30-1 oil platform, were converted to the 10 m equivalent neutral winds.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HY-2A SCAT and the in situ observations were limited to less than 5 min and 12.5 km. For HY-2A SCAT wind speed products, the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using the NDBC buoys yield a bias of-0.49 m/s, a root mean square error (RMSE) of 1.3 m/s and an increase negative bias with increasing wind speed observation above 3 m/s. Although less accurate of HY-2A SCAT wind direction at low winds, the RMSE of 19.19° with a bias of 0.92° is found for wind speeds higher than 3 m/s. These results are found consistent with those from R/Vs and oil platform comparisons. Moreover, the NDBC buoy comparison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the accuracy of HY-2A SCAT winds is consistent over the first half year of 2012. The encouraging assessment results over the first 6 months show that wind products from HY-2A SCAT will be useful for scientific community. 相似文献
96.
97.
作为高校密集地之一,广州每年都有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来此读研深造。异地求学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文化融入过程。首先采用语义集调查法,明晰外来研究生对岭南文化的3个基本审视基点:高消费经济、学术氛围差、竞争压力大。在此基础上,通过问卷调查对外来研究生群体对岭南文化的认知评价和适应范式进行了逐一剖析,总结得出其在岭南文化融入进程中表现出倾向于主动吸纳、自觉内化和行为仿同的融入特征,并呈现出较为理想的积极共存文化融入型态这一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8.
复杂条件下隧道断面形状和支护参数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有限差分法(FLAC3D)数值计算和现场试验对马蹄形断面和大曲率边墙、似圆形断面形式下隧道的支护受力和围岩变形特征进行了对比分析,得出采用似圆形断面可以有效地控制围岩的变形量和变形速率,尤其是水平收敛变形;现场变形量测时的丢失位移所占总位移比例较大,其中下台阶丢失位移比例最大;通过现场试验,对不同支护刚度下围岩压力、锚杆受力、钢架、混凝土应力以及二次衬砌分担的围岩压力和模筑混凝土受力情况进行分析,结合洞室变形的现场量测,得出二次衬砌接触压力及分担围岩压力比呈现出随着初支刚度增大而增大的规律,并综合确定了板岩段合理的支护参数。该结论对在构造应力发育的软岩地区修筑隧道提供了有益的工程经验 相似文献
99.
通过对地质资料社会化服务的认识,探讨目前这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认为有必要加强地质资料社会服务工作的宣传与管理,并提出相关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100.
以依兰矿区煤矸石为原料研究了4A型沸石的合成方法及其合成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含有速率常数的分段式动力学方程;实验分析了最佳反应条件下,不同反应时间内产品的结晶度,通过待定系数法确定出各方程速率常数,整合动力学方程,最终得到利用煤矸石制备4(A)沸石的动力学模型.采用模型方程对实验晶化曲线进行拟合,得到如下结论:4(A)沸石结晶反应发生在凝胶后期;在晶化后期,凝胶的溶解速率决定了晶体生长速率和在有限晶化时间内产品的结晶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