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579篇
  免费   3347篇
  国内免费   5799篇
测绘学   2669篇
大气科学   2451篇
地球物理   2598篇
地质学   10056篇
海洋学   2485篇
天文学   149篇
综合类   1133篇
自然地理   2184篇
  2024年   194篇
  2023年   465篇
  2022年   993篇
  2021年   1122篇
  2020年   1011篇
  2019年   1129篇
  2018年   966篇
  2017年   893篇
  2016年   909篇
  2015年   1085篇
  2014年   977篇
  2013年   1191篇
  2012年   1292篇
  2011年   1265篇
  2010年   1225篇
  2009年   1192篇
  2008年   1164篇
  2007年   1104篇
  2006年   1148篇
  2005年   892篇
  2004年   652篇
  2003年   551篇
  2002年   670篇
  2001年   615篇
  2000年   438篇
  1999年   206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6篇
  1976年   5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利用1971—2016年辽宁省61个气象站气温、地表温度、积雪日数和积雪深度资料,分析了积雪的保温作用及其对地气温差的影响。结果表明:更换自动站前后地表温度观测方式的差异导致地气温差显著增大,地气温差的增大程度受所在区域积雪日数、积雪深度的影响显著。在积雪期较长、积雪较厚的地区,积雪引起反照率增大,使得雪面温度降低,导致雪气温差减小,而雪的保温作用使得地气温差显著增大。因此,更换自动站前地(雪)气温差与积雪日数呈显著负相关,而更换自动站后地气温差与积雪日数呈显著正相关。各台站之间地气温差随积雪深度的变化系数差异较大,为0.045~0.858 ℃?cm-1,在年平均积雪日数<40 d、年平均极端积雪深度<10 cm的区域,积雪的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而显著增大;在年平均积雪日数>40 d、年平均极端积雪深度>10 cm的区域,10 cm以下的积雪对土壤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显著,当积雪深度>10 cm后,其保温作用随积雪深度增大的幅度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22.
洞穴沉积铀含量及其同位素初始234U/238U[(234U/238U)0]变化均与过去气候环境变化关系密切。文章分别对石笋中U含量和(234U/238U)0的气候意义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多数研究认为洞穴沉积U含量和(234U/238U)0可能指示土壤湿度和有效降水变化。然而,不管是对洞穴沉积的U含量还是(234U/238U)0,其气候环境意义解读还存在两种观点。但无论如何,这些研究成果都显示了洞穴沉积的U含量和(234U/238U)0是研究过去气候环境变化的重要替代指标。在未来的研究中,除了土壤环境和过程,还应关注U来源的相对贡献变化和其他微量元素与U元素的关系。这一指标可能在对东亚地区的大气粉尘活动和冬季风演化、地表生物量的变化研究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3.
滇西北地区富碱岩体(脉)地质学及岩石化学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喜山期富碱岩体广布于滇西北地区 ,通过对其地质学和岩石化学特征的研究 ,认为富碱岩体 (脉 )由正长 (斑 )岩、二长斑岩、花岗斑岩及相关的火山岩组成 ,具有多次活动的特征 ,并形成区内富有特色的岩浆岩系列 ;该系列岩浆岩以富碱高钾为突出特点 ,具有正常的岩浆演化趋势 ,不同岩带岩石地质学和岩石化学方面有区域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4.
长江中下游东段庐枞、怀宁、繁昌、铜陵和宁芜地区的中基性岩属于碱性系列 ,具有高的U ,Th含量和Th/Pb ,U/Pb比值 ,分别平均为 2 .82× 10 -6,9.5 6× 10 -6和 0 .6 35 ,0 .184。样品的初始铅同位素 (130Ma)组成为 :(2 0 6Pb/ 2 0 4Pb) i=17.6 5~ 18.6 0 ,(2 0 7Pb/ 2 0 4Pb) i=15 .4 2~ 15 .5 0 ,(2 0 8Pb/ 2 0 4Pb) i=37.6 7~ 38.0 4。形成中基性岩的原始岩浆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 ,具有EMⅠ和EMⅡ ,且以EMⅡ为主的特征。和长江中下游西段黄石地区以及大别地块西南部玄武岩的比较表明 ,长江中下游地区岩石圈地幔高的Th/Pb和U/Pb比值可能和俯冲板片析出流体的交代有关。晚中生代时期 ,华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Ⅰ特征为主 ,华南板块岩石圈地幔以EMⅡ特征为主 ,岩石圈地幔性质的区域性分布与印支期扬子板块深俯冲事件密切相关。虽然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因岩石圈大规模减薄表现了亏损特征 ,但残留的富集岩石圈地幔在中国东部新生代玄武岩的Pb同位素中仍有所反映  相似文献   
25.
逾渗现象广泛存在于大自然中,当物体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变量变化至某一阈值时,其状态发生突变,此时关键变量的临界值称为逾渗阈值。岩石在水的作用下的损伤破坏过程中存在着逾渗现象,可通过重整化群的方法来研究。本文针对华南地区广泛分布的红层软岩,探讨了其在损伤过程中的逾渗现象与破坏的本质关联。通过对典型红层软岩的微观结构分析,概化出红层软岩的骨架构件和胶结物构件,建立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的基本单元,将基本单元进行组合,建立出红层软岩的重整化群模型。根据重整化变换规则,推导计算出其逾渗阈值。研究表明:当红层软岩在荷载条件下的破坏临近逾渗阈值时,其内部结构发生大量破坏,软岩内部从无序损伤突变为有序损伤,继之损伤破坏加剧,由稳定破坏向非稳定破坏突变,最终导致其失稳破坏。研究对揭示红层软岩损伤破坏机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6.
该文对濮阳台记录的21次地震进行了地震波衰减研究,讨论了地球介质品质因子随频率变化的关系;利用不同地震采用不同流逝时间的尾波品质因子测定方法,有效去除了由于不同地震或同一地震的地震散射波在纵向介质中穿透深度的不同而导致对品质因子测量结果的影响,从而有利于扑捉到品质因子的异常变化特征与地震孕育过程的关系。利用改进后的模型,对鲁豫交界地区尾波值进行了计算,得到了该地区品质因子随频率的变化关系和区域介质衰减的时间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7.
周波阳  罗志才  宁津生  钟波 《测绘学报》2014,43(10):1019-1024
基于第二类Helmert凝聚法的级数展开式,独立推导了航空矢量重力测量水平分量带限直接地形影响的计算公式。在中国西部山区选取了两条沿纬圈方向4000m航线高度上的航线,采用 的数字高程模型基于解析核计算了水平分量的直接地形影响,经低通滤波后与基于带限公式计算的地形影响进行了比较。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二者吻合较好,本文给出的带限地形影响公式可用于航空矢量重力测量水平分量的地形归算。  相似文献   
28.
根据现场工程地质调查和勘察,论文深入分析了景亿山庄滑坡的变形特征、性质、变形机制,并探讨了滑坡的成因。指出在具有剥蚀残丘地貌特征的场地开挖以砂岩残积物为主要组成物质的边坡时,边坡高陡是造成边坡变形破坏的主要因素。长时间的持续降雨是诱发因素。对于陡倾原生节理裂隙发育的土质和类土质边坡,滑坡周界受边坡体内原生节理裂隙控制,滑坡后缘常沿该陡倾的节理裂隙发育。在深圳等降雨量大的亚热带气候区,若坡体内没有不利于边坡稳定的各种结构面,当边坡开挖高度不超过20m,总体坡率不陡于1∶1时,边坡能够保持短期稳定。但长期稳定性受当地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的控制,开挖后若不采取适当的加固措施,易发生滑坡等浅层病害。其病害从孕育到发生可持续长达10a之久。通过论文的研究,可供在类似地区开挖边坡、整治边坡病害借鉴。  相似文献   
29.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近年来在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内发现多处白钨矿床和矿化点,为该成矿带的成矿学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相比成矿带铜铁金多金属矿床研究程度,钨矿床成矿作用研究明显薄弱,尚未进行系统的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总结。成矿带内发育的钨矿床主要为北亚带的东顾山矿床、主带(中亚带)的阮家湾矿床和南亚带的桂林郑矿床和高家塝矿床。本文对这四个钨矿床及几个含钨矿床的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征、成岩成矿时代、成矿岩体地球化学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资料和成果进行了总结,讨论和试图阐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的成矿作用。研究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存在三期钨成矿作用,分别为146~143Ma、127Ma和97Ma,在成矿带的铜主成矿期前和铁成矿期均有钨成矿作业发生。钨矿床中白钨矿的Sr-Nd同位素组成分别落入董岭式基底或江南式基底范围,表明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董岭式和江南式基底是形成原始含矿岩浆的物质基础。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钨矿床成矿岩体为中酸性岩,ε_(Hf)(t)值很低,且Zr/Hf、K/Rb比值小,表明成钨岩浆岩为古老地壳物质重熔并经历了较充分的分异演化,对比成矿带中成铜、成铁岩体,源区性质可能是导致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金属成矿差异的根本原因。燕山期的陆内俯冲是造成长江中下游成矿带钨矿床成矿的主导机制。  相似文献   
30.
针对观测序列的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相互影响但又难以并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序贯处理异方差和时相关问题的随机模型建模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无法并行建模的难题,极大地消除了多路径及系统残余误差对GPS定位成果的影响,增加了基线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