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4224篇 |
免费 | 3303篇 |
国内免费 | 5750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645篇 |
大气科学 | 2423篇 |
地球物理 | 2571篇 |
地质学 | 9828篇 |
海洋学 | 2442篇 |
天文学 | 138篇 |
综合类 | 1117篇 |
自然地理 | 211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94篇 |
2023年 | 463篇 |
2022年 | 996篇 |
2021年 | 1126篇 |
2020年 | 1011篇 |
2019年 | 1129篇 |
2018年 | 967篇 |
2017年 | 890篇 |
2016年 | 905篇 |
2015年 | 1084篇 |
2014年 | 974篇 |
2013年 | 1185篇 |
2012年 | 1289篇 |
2011年 | 1260篇 |
2010年 | 1218篇 |
2009年 | 1186篇 |
2008年 | 1157篇 |
2007年 | 1100篇 |
2006年 | 1142篇 |
2005年 | 888篇 |
2004年 | 611篇 |
2003年 | 489篇 |
2002年 | 546篇 |
2001年 | 531篇 |
2000年 | 391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3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66年 | 1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991.
根据流动台网对九江-瑞昌地震序列的定位结果,采用单台波速比方法,计算各流动台的波速比变化,得出以下结果:①各台波速比存在一定幅度的变化,但变化形态不一致,这可能与震源区应力调整有关:九江台和武蛟台的波速比在2006年4月下中旬至6月中旬这段时间较明显处于低值区间,相应的主余震的M-T图显示余震活动在该段时间内强度和频度有较明显的增强.②沿以武蛟和狮子洞两台连线的NW走向的波速比最小,结合主-余震北西向较优势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的其中一组NW向节面,推断北西向断裂可能是九江-瑞昌5.7级主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92.
对中小红移不同光度AGN的大蓝包位置进行了统计检验.主要统计方法是对比软X射线波段谱指数( SX)分布与 “直线”连接紫外1050和软X射线0.5 keV的幂指数(UV-SX)分布. 经过平均值统计和KS检验,表明二者分布是类似的. 因此,在1050至0.5 keV 中可能是幂律谱,统计预言大蓝包峰值在1050附近.这个统计结果在软X选低光度AGN样本(WF93)上亦能得到. 这表明WF93样品尽管普遍存在软X过剩,大蓝包峰值仍可能 在1050附近. 但是,软X射线谱指数 SX与1050到0.5 keV间“直线”连接的幂指数 UV-SX没有相关性,说明还存在一种不明的、但在远紫外(FUV)和极紫外(EUV)谱中 起作用的因素,它既能保证 UV-SX与 SX的分布在总体上的一致性,又使二者不具备一一对等的关系. 相似文献
993.
在无真实观测值的情况下,本文利用广义三角帽方法评估了五种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CSR、GFZ、GRGS、HUST发布的球谐系数解和JPL发布的Mascon解)反演中国大陆地区2003-2013年水储量变化的不确定性.研究结果表明,CSR、GFZ、JPL、HUST和GRGS反演月水储量变化不确定性的区域平均RMS分别为14.4 mm、26.3 mm、25.3 mm、26.6 mm和56.1 mm,其中GRGS的结果未恢复泄漏信号;在季和年尺度上,模型的不确定性均小于月尺度;扣除周期和趋势信号后,各模型反演结果更为一致.除长江流域外,CSR在13个流域的不确定性均小于其他模型,GRGS反演各流域水储量变化的不确定性通常较大,且可能高估了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区水储量的波动;CSR和JPL的不确定性受流域周边水文特征、气候类型、流域面积和形状的影响相对较小,不确定性变化范围分别为2.3~17.1 mm和5.6~22.5 mm,GFZ和HUST受影响较大,不确定性变化范围分别为5.5~35.1 mm和4.0~40.6 mm.本文的研究结果为GRACE产品不确定性评估提供了新的途径,为GRACE时变重力场模型的选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994.
青藏高原东北部河湟谷地1726 年耕地格局重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整理、校正了1726 年(雍正四年)河湟谷地历史文献中的田亩数据,并在GIS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该区1726 年具有空间属性(2 km×2 km)的耕地分布格局。结果显示:1726 年河湟谷地耕地总面积为1.427×103 km2,其中番地占64.7%,屯科秋站垦地占35.3%。河湟谷地虽然面积较大,但受自然环境条件的限制,可耕之地较少,该区仅有47%的网格具有耕地分布,耕地集中分布在湟水河干流区及大通河中游地区和龙羊峡以下的黄河谷地。从耕地垦殖强度分析,受自然环境条件和政治格局的双重影响,1726 年该区整体垦殖率较低,全区仅有1.4%的耕地网格垦殖率在40%以上,而68.3%的耕地网格垦殖率在10%以下,正处在广泛的开荒垦殖阶段。垦殖强度在空间分布上也存在明显差异,其中西宁县整体垦殖率水平最高,其耕地网格平均垦殖率达到了13.5%。 相似文献
995.
基于GPU的地形可视化加速算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形可视化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DEM,采用计算机图形学和图像处理技术进行三维地形模拟显示。该技术在深部矿产预测、矿产资源评价、虚拟现实、娱乐游戏、飞行模拟等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随着数据量的增大,三维地形可视化的实时、流畅视觉效果受到当前的计算机硬件技术水平限制。针对这一问题,本文运用ROAM算法进行地形建模,利用GPU高速并行运算性能加速地形可视化建模速度,加速模型显示效果。实验对比表明:当计算量比较小时,加速效果不显著;随着计算量的增大,计算效果越来越明显;当计算量达到一定值时,加速效果达到一个稳定的加速趋势。研究结果为地形可视化及矿产资源评价等类似工作提供了原创性可视化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96.
997.
998.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Moho深度与成矿背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江中下游成矿带是我国最主要的铜铁金多金属成矿带之一。本文利用卫星重力数据计算布格重力异常,采用波数域迭代的Parker-Oldenburg位场迭代反演方法,通过重力数据反演获得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及邻区的三维Moho面结构,结合研究区已有的研究成果,探讨了研究区的深部构造格局。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范围内Moho面总体从南西往北东有逐渐变浅趋势,最浅处位于长江口海域和杭州湾海域约28~29km,最深处位于大别山区约38~39km;长江中下游及邻区下方Moho面的隆起形态呈"V"字型,与地表的"V"字型构造特征相呼应,Moho面隆起的最深处位于"V"字型转折端附近,向两侧Moho面呈抬升状,北东走向的"V"字型东支隆起幅度和规模都要明显大于北西走向的"V"字型西支;卫星化极磁异常显示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正磁异常高值集中分布在"V"字型东支的宁芜、庐枞、繁昌、怀宁等火山岩盆地;钦杭成矿带东段Moho面也明显上隆,隆起的中心沿钦杭成矿带的南侧边界断裂的东南侧线性分布。长江中下游成矿带和钦杭成矿带东段的Moho面条带状隆起带可能指示了地幔上隆、岩浆上涌并在壳幔边界处与下地壳发生底侵作用的深部边界,来自于壳、幔的深部含矿岩浆通过深大断裂等地壳薄弱点向上运移,并在适当的位置形成金属矿集区。 相似文献
999.
汕头湾地处汕头东部,是珠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海上交通枢纽。因受周边城镇、养殖区排污等影响,汕头湾的海洋环境已受污染,生态健康问题不容忽视。沉积物中重金属是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的重要因子,本研究通过测定汕头湾海域29个表层沉积物样品中重金属Zn、Cu、Cr、Cd、Pb、Hg、As含量,分析了各元素的平面分布特征,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该区域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来源及潜在生态风险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汕头湾海域表层沉积物的金属含量变化范围为CZn(15. 3~280. 4 mg/kg)、CCu(2. 0~84. 6mg/kg)、CCr(3. 0~130. 8 mg/kg)、CCd(0. 05~1. 07 mg/kg)、CPb(12. 97~39. 31 mg/kg)、CHg(0. 008~0. 171 mg/kg)、CAs(1. 60~16. 50 mg/kg),榕江入海口处为重金属元素的高值区,在拦沙堤的两侧,元素Zn、Cu、Cr、Cd的含量差别较大。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重金属具有相同污染来源,工业废水和城市排污等人类活动输入是主要途径,其分布特征受有机碳、硫化物及细粒级组分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的结果表明,在榕江入海口附近区域,重金属表现出强的生态风险,而拦沙堤东侧海域为轻微生态风险,Hg、Cu、Cd是主要污染元素。 相似文献
1000.
内蒙古阿巴嘎旗必鲁甘干钼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自治区阿巴嘎旗必鲁甘干钼铜矿床,是内蒙古二连-东乌旗成矿带上近几年新发现的一个中型斑岩型矿床,矿体主要赋存于二长花岗斑岩及二叠系沉积地层中.化探工作发现,成矿元素Ag、Pb、Zn、Cu、Mo、W异常形态复杂,存在多个浓集中心,总体呈NE向展布,各元素异常浓度中心吻合,元素间套合良好.矿体形成与硅化、钾化、绢英岩化等蚀变有关,成矿与构造、岩浆活动、成矿热液活动关系密切.本文在总结该矿床的地质与化探特征基础上提出其成矿规律,为本区下一步找矿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