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857篇
  免费   3340篇
  国内免费   5461篇
测绘学   2637篇
大气科学   2372篇
地球物理   2468篇
地质学   9260篇
海洋学   2397篇
天文学   141篇
综合类   1176篇
自然地理   2207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304篇
  2022年   899篇
  2021年   1037篇
  2020年   925篇
  2019年   1113篇
  2018年   948篇
  2017年   861篇
  2016年   835篇
  2015年   1047篇
  2014年   947篇
  2013年   1183篇
  2012年   1287篇
  2011年   1279篇
  2010年   1233篇
  2009年   1198篇
  2008年   1176篇
  2007年   1123篇
  2006年   1150篇
  2005年   893篇
  2004年   617篇
  2003年   498篇
  2002年   533篇
  2001年   529篇
  2000年   390篇
  1999年   197篇
  1998年   53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2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2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6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跨带土地利用规划图的编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县级土地利用规划用图中,常涉及到跨投影带的地图拼接问题,一般使用邻带转换法实现跨带区域的地图显示,该方法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面积和角度变形相对较大的不足.本文采用自定义中央经线的投影转带方法,经过高斯投影变换,较好地解决了县域范围的跨带拼接显示并有效控制了相关变形.  相似文献   
192.
193.
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地质事件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中国东部至少自侏罗纪开始就一直处于俯冲大洋板块之上,但是有关俯冲板块对其影响程度一直有不同的认识。最近的研究表明,太平洋海山岛链的时空分布显示太平洋板块的漂移方向曾发生多次转折,这些转折与白垩纪中国东部的构造演化和岩浆事件有着密切的时空耦合关系。从时代和力学性质上看,太平洋板块俯冲方向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中国东部中生代的盆地演化和郯庐断裂活动等重要地质事件。这些认识为理解中国东部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视角,包括岩石圈减薄的机制、郯庐断裂的演化,以及燕山期大规模岩浆活动等。本文重点分析了太平洋板块俯冲与中国东部中生代岩浆活动的对应关系。在125~140Ma太平洋板块向南西方向俯冲,造成中国东部岩石圈减薄,软流圈卸载上涌,发生减压部分熔融;约125Ma,太平洋板块漂移方向发生了大幅度转折,形成安第斯式的俯冲挤压,岩石圈停止减薄和减压部分熔融,出现岩浆宁静期。随着俯冲的深入,到110Ma前后俯冲板块后撤,形成弧后拉张,岩浆活动又重新开始。  相似文献   
194.
基于OOSEVM的城乡地籍一体化数据组织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定义了面向对象空间实体矢量模型(OOSEVM)的基础上,结合城乡一体化地籍管理的实际需求,设计基于OOSEVM城乡一体化地籍数据组织形式,具体包括基于OOSEVM的城乡地籍一体化对象体系构成以及基于OOSEVM的地籍信息数据库的构建方法。该数据组织方法的提出可有效地解决地籍信息的多属性、多时态和一体化等问题,实现城乡地籍数据的无缝集成以及土地利用管理和权属管理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95.
联合多种测高资料和Geosat/GM波形重构数据,基于EIGEN_CG01C重力场模型,采用沿轨迹加权最小二乘方法和逆Vening-Meinesz公式,确定了中国海及其邻域1.5′×1.5′重力异常。将计算结果与最新船测资料进行了比较,标准差为3.37×10-5m.s-2。  相似文献   
196.
197.
198.
针对观测序列的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相互影响但又难以并行建模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迭代、序贯处理异方差和时相关问题的随机模型建模方案.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较好地解决了异方差和时相关特性无法并行建模的难题.极大地消除了多路径及系统残余误差对GPS定位成果的影响,增加了基线数据处理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9.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砂6井第三系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运用野外地质剖面、测井相标志的研究方法,对柴达木盆地西南第三系沉积相进行了较全面、系统的研究,描述了柴达木盆地砂6井第三系主要发育的三种沉积相及发育的主要类型,指出了研究区内有利于油气生成和储集的沉积相类型。  相似文献   
200.
笔者在追忆李四光地震科学和防震减灾指导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系统整体观指导防震应急的新论点,包括:运用地壳运动整体观研究地震规律;应用地震预测整体观进行地震预测;划分活动性构造体系,研究构造活动性;加强综合监测,研究各种地震前兆和相关的自然变异的发展趋势;圈定地震风险区,制定防震应急预案等.并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