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604篇 |
免费 | 6591篇 |
国内免费 | 414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826篇 |
大气科学 | 2583篇 |
地球物理 | 2678篇 |
地质学 | 10232篇 |
海洋学 | 2554篇 |
天文学 | 140篇 |
综合类 | 1212篇 |
自然地理 | 2114篇 |
出版年
2025年 | 26篇 |
2024年 | 562篇 |
2023年 | 624篇 |
2022年 | 1091篇 |
2021年 | 1169篇 |
2020年 | 1088篇 |
2019年 | 1182篇 |
2018年 | 1002篇 |
2017年 | 931篇 |
2016年 | 941篇 |
2015年 | 1120篇 |
2014年 | 988篇 |
2013年 | 1218篇 |
2012年 | 1291篇 |
2011年 | 1270篇 |
2010年 | 1225篇 |
2009年 | 1189篇 |
2008年 | 1160篇 |
2007年 | 1103篇 |
2006年 | 1145篇 |
2005年 | 889篇 |
2004年 | 613篇 |
2003年 | 493篇 |
2002年 | 548篇 |
2001年 | 532篇 |
2000年 | 392篇 |
1999年 | 185篇 |
1998年 | 38篇 |
1997年 | 39篇 |
1996年 | 22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25篇 |
1993年 | 17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2篇 |
1990年 | 29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11篇 |
1987年 | 20篇 |
1986年 | 10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2篇 |
1983年 | 10篇 |
1982年 | 6篇 |
1981年 | 2篇 |
1979年 | 6篇 |
1978年 | 6篇 |
1976年 | 5篇 |
1957年 | 6篇 |
1954年 | 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蒸馏法能从样品中有效分离出OsO_4,吸收液直接用于ICP-MS测定,是辉钼矿Re-Os定年的关键技术环节。但实验发现,长时间放置的吸收液中Os信号强度显著降低。根据OsO_4化学性质推测原因在于一是挥发使吸收液Os含量减少,二是还原使+8价Os变成低价态,气态比例降低,若雾化效率不变,进入质谱仪的Os减少,两者都会导致信号降低,但具体影响情况不明,需深入研究。本文利用辉钼矿标准物质制备不同放置时间、酸度和温度的吸收液,对比上述条件对ICP-MS信号强度的影响。实验时将残余吸收液与稀释剂、氧化剂封入Carius管加热蒸馏,测定Os含量。结果表明:吸收液放置时间越长,酸度越低,温度越高,信号降幅越大,幅度达到3.2%~68.6%。室温下放置相同时间,低酸度吸收液的Os保存率高于高酸度吸收液,但Os信号强度低于后者,证明了挥发和还原共同导致信号衰减,且还原是主导原因。本文提出,冷冻(-18℃)可抑制OsO_4挥发,提高酸度(约3.5 mol/L)可减弱OsO_4还原,两者结合抑制信号衰减,提高了蒸馏法的灵活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62.
基于Leclaire对饱和双相孔隙弹性介质Biot模型的扩展,研究含有两种不同固相组分的三相多孔弹性介质中体波的传播特性。以饱和冻土为例,分析了各相体积分数、颗粒形状,接触参数等因素对波动方程中惯性参数、黏性参数、刚度参数的影响;对该三相介质模型进行了退化,分析了孔隙中只含液态水或固态冰时体波的特性;以饱和冻土为例,通过数值计算,探讨了饱和冻土中体波的相速度和衰减系数与胶结参数、接触参数、频率、饱和度、孔隙率等参数的关系。结果表明:与一般的饱和土不同,饱和冻土中存在5种体波,即3种纵波和2种横波;5种体波均具有弥散性和衰减性,且P1波、S1波弥散性和衰减性远小于P2、P3、S2波;胶结参数、饱和度、孔隙率对5种体波的传播特性影响显著,接触参数对传播特性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3.
扬子克拉通西缘1.73Ga非造山型花岗斑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次发现扬子克拉通西缘古元古代晚期海孜斜长花岗斑岩岩体.本文报道了其锆石的LA-ICP-MS U-Pb年龄,为1730±15Ma(MSWD=4.0,n=15).岩石具有高SiO2(69.77%~73.83%)、高碱(ALK=5.46~6.65)、低钾(K2O/Na2O=0.02~0.14)含量.里特曼指数1.04~1.65,A/CNK值为1.11~1.25,平均值为1.18(>1.1),10000 Ga/Al=3.96~7.34(均值为5.18>2.6),较高的含铁指数[FeO/(FeO+MgO) =0.95~0.99],总体显示了低钾钙碱性过铝质(SP)铁质A型花岗岩的特点.岩石富集Nb、Ta、Zr和Hf等高场强元素,强烈亏损K、Sr和Ba等大离子亲石元素,稀土元素总量∑REE=390.70×10-6~674.91×10-6,LREE/HREE=1.74~3.29(均值2.18),轻稀土分异作用明显,相对富集,表现出强烈的负Eu异常.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海孜花岗斑岩岩体为形成于板内伸展构造环境,可能与同期基性岩浆活动的底侵作用相关.海孜花岗岩的年龄和地球化学表明,扬子克拉通西缘存在古元古代晚期与全球性Columbia超级大陆裂解同期的双峰式岩浆岩组合. 相似文献
64.
YANG Minghui LI Liang ZHOU Jin JIA Huichong SUN Xiao GONG Ting DING Chao 《《地质学报》英文版》2015,89(5):1636-1648
The hydrocarbon potential of the Hangjinqi area in the northern Ordos Basin is not well known, compared to the other areas of the basin, despite its substantial petroleum system.Restoration of a depth-converted seismic profile across the Hangjinqi Fault Zone(HFZ) in the eastern Hangjinqi area shows one compression that created anticlinal structures in the Late Triassic, and two extensions in ~Middle Jurassic and Late Early Cretaceous, which were interrupted by inversions in the Late Jurassic–Early Early Cretaceous and Late Cretaceous, respectively.Hydrocarbon generation at the well locations in the Central Ordos Basin(COB) began in the Late Triassic.Basin modeling of Well Zhao-4 suggests that hydrocarbon generation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coal measures of the northern Shanbei Slope peak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predating the inversion in the Late Cretaceous.Most source rocks in the Shanbei Slope passed the main gas-migration phase except for the Hangjinqi area source rocks(Well Jin-48).Hydrocarbons generated from the COB are likely to have migrated northward toward th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nd traps along the HFZ because the basin-fill strata are dipping south.Faulting that continued during the extensional phase(Late Early Cretaceous) of the Hangjinqi area probably acted as conduits for the migration of hydrocarbons.Thus, the anticlinal structures and associated traps to the north of the HFZ might have trapped hydrocarbons that were charged from the Late Carboniferous–Early Permian coal measures in the COB since the Middle Jurassic. 相似文献
65.
66.
本研究采用添加10%不同水产品蛋白的标准饲料或高胆固醇饲料喂食小鼠,研究高胆固醇水产品对小鼠脂质代谢的影响。通过测定小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浓度以及肝脏TC、TG和磷脂(PL)的含量,同时称量小鼠体质量、肝脏、肾脏重量以及肾周脂肪和精巢上部脂肪重量,以评价不同蛋白质对小鼠成长的影响,并收集了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排泄物并测定其总脂质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结果显示,水产品作为优质蛋白质能明显降低正常小鼠和高胆固醇血症模型小鼠的血清总脂水平(P<0.05)以及动脉粥样硬化指数(P<0.05),不同水产品对小鼠肝脂水平及高胆固醇血症小鼠排泄物中总脂质和中性固醇的排泄量的影响因水产品种类而不同。提示本研究中的高胆固醇水产品对由高胆固醇血症引发的动脉粥样硬化不具有危害性。 相似文献
67.
68.
南黄海中部泥质沉积成因和物源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前南黄海沉积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泥质沉积的形成过程和动力机制及其物质来源。许多学者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成因和物源进行了大量研究,但比较局限,缺少系统性。现有研究认为南黄海泥质沉积的形成受黄海冷水团和上升流的影响,但黄海冷水团并不是其形成的必要条件。对泥区物源的研究,主要考虑现代黄河物质、老黄河物质以及长江物质对其的影响,并且仅是定性的研究。对于朝鲜半岛物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的影响,国内的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海水对海底基岩的侵蚀沉积以及黄海暖流对海底沉积物的改造和再悬浮作用对南黄海中部泥区沉积的贡献仅是个别学者的观点。 相似文献
69.
塔里木河流域的水文特性在过去几十年内发生了深刻变化,源流的年径流总体增加,而干流发生量级洪水的频次与洪峰流量也有显著增长,干流防洪压力不断增长。通过从洪水传播时间、削峰率、耗水率三个方面对塔里木河干流上游(肖夹克-英巴扎)分河段展开系统分析,揭示了干流上游洪水传播的一般规律;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一维水沙演进的数学模型,模型通过2010年洪水验证后,模拟了2017年干流洪水演进过程,模拟结果精度较高,显示了该数学模型的合理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研究成果不但从科学上揭示了中亚代表性内陆多沙河流的洪水特性,对于塔里木河干流的防洪管理与洪水资源化利用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0.
空间冲突的演变特征及影响效应——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随着人口的高速增长和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中国已进入快速城市化时期,快速城市化进程引发的空间冲突已逐步影响到区域可持续发展,甚至威胁区域安全。界定空间冲突的内涵,分析空间冲突的形成原因、演变特征和影响效应,构建空间冲突的理论分析框架,是一项具有重要理论和实际意义的探索性工作。空间冲突是源于空间资源稀缺性和空间功能外溢性的一种伴随空间资源竞争而产生的客观地理现象,按其形成原因可分为空间经济冲突、空间生态冲突、空间社会冲突和空间复合冲突4 类;空间冲突的演变过程呈倒“U”形变化,其可控性级别可划分为稳定可控、基本可控、基本失控和严重失控4 个层次;空间冲突的影响效应表现为空间资源失配、空间开发失序、生态系统失衡和社会发展失稳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