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970篇
  免费   2544篇
  国内免费   3686篇
测绘学   1422篇
大气科学   2514篇
地球物理   2585篇
地质学   6434篇
海洋学   1922篇
天文学   404篇
综合类   1119篇
自然地理   1800篇
  2024年   104篇
  2023年   244篇
  2022年   653篇
  2021年   756篇
  2020年   600篇
  2019年   716篇
  2018年   695篇
  2017年   642篇
  2016年   711篇
  2015年   721篇
  2014年   779篇
  2013年   927篇
  2012年   978篇
  2011年   1003篇
  2010年   966篇
  2009年   890篇
  2008年   867篇
  2007年   869篇
  2006年   760篇
  2005年   636篇
  2004年   484篇
  2003年   419篇
  2002年   441篇
  2001年   416篇
  2000年   297篇
  1999年   306篇
  1998年   216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75篇
  1995年   154篇
  1994年   111篇
  1993年   107篇
  1992年   84篇
  1991年   51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5篇
  1985年   17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11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6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2篇
  1958年   4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481.
本文提出用累积延性系数评价底层柔性结构的底层需求变形能力,并根据地震时能量守恒关系推导了底层需求变形能力计算公式,然后对多质点体系使用实际地震加速度记录进行弹塑性响应分析,并与上述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公式能够较好并安全地预测底层柔性结构的需求变形能力。  相似文献   
482.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first of a series of case studies on the seismic design of long span bridges (cable-stayed bridges, suspension bridges and arch bridges) under a cooperative research project on seismic behavior and design of highway bridges between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for Disaster Reduction in Civil Engineering, Tongji University and the Multidisciplinary Center for Earthquake Engineering Research, University at Buffalo. The objective of this series of case studies is to examine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n the seismic design practice of long span bridges in China and the U.S., to identify research needs and to develop design guidelines beneficial to bridge engineers in both countries. Unlike short to medium span bridges, long span bridges are not included in most seismic design specifications, mainly because they are location dependent and structurally unique. In this paper, an available model of a steel tied half through arch bridge with a main span of 550m in China is discussed. Analysis is focused on comparisons of the seismic responses due to different ground motions. Seismic design criteria and seismic performance requirements for long span bridges in both countries were first introduced and compared, and then three near field earthquake records with large vertical components were selected as the excitations to examine the seismic behavior and seismic vulnerability of the bridge. Results show that (1) the selected near field ground motions cause larger responses to key components (critical sections) of the bridge (such as arch rib ends) with a maximum increase of more than twice those caused by the site specific ground motions; (2) piers, longitudinal girders and arch crowns are more vulnerable to vertical motions, especially their axial forces; and (3) large vertical components of near field ground motions may not significantly affect the bridge's internal forces provided that their peak acceleration spectra ordinates only appear at periods of less than 0.2s. However, they may have more influence on the longitudinal displacements of sliding bearings due to their large displacement spectra ordinates at the fundamental period of the bridge.  相似文献   
483.
郯庐断裂带安徽段现代地震活动及应力场特征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析了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地震活动特征,利用近震直达波最大振幅比方法反演了99次中-小地震震源机制,并作了统计和聚类分析。现代地震活动整体上继承了历史地震分布格局,未显示增强趋势;断裂带及邻区应力场P轴和T轴优势方位大致呈近东西向和近南北向分布,现今承受的作用力以近水平或斜向为主,但也存在部分其它方向的应力场和近垂直方向的作用力。震源断层的破裂类型,带内以逆冲(或正断),或近逆冲(或正断)型为主。带附近较明显地呈现出走滑型或近走滑型破裂的优势;北、南亚段应力场有明显差异,即北压南张,其分界大约在北纬32°附近,北西西走向的桥头集—东关断裂是两者间的构造变换带。  相似文献   
484.
印支运动对济阳坳陷构造形态形成演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三叠纪中期至侏罗纪早期的印支运动动力来源于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的聚敛,聚敛作用形成巨大的NE-SW向挤压力首先导致济阳坳陷北西向压性构造的形成,产生了一系列NW向褶皱隆起带及其伴生的宽缓向斜,其次在对济阳盆地产生多处NW向挤压逆冲构造,伴之以褶皱构造。印支运动还造成本区地势起伏不平,剥蚀程度差异还导致相对隆起区与相对低洼区相间排列,上古生界保留较完整。  相似文献   
485.
将兰州台的FSQ与CZB-1仪的观测资料质量、变化趋势、潮汐响应函数及映震能力进行了对比分析,认为:FSQ的观测资料的质量比CZB-1要好,因CZB-1的资料存在漂移现象;在潮汐因子和相位滞后方面,FSQ比CZB-1反应灵敏;但CZB-1的映震能力比FSQ强。  相似文献   
486.
甘肃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要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据历史资料记载,甘肃省因地震死亡人数超过4万。地震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因素是地震强度、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环境。对这些因素进行系统分析,将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减轻震时造成的人员伤亡。  相似文献   
487.
江苏省夏季最高温度定量预报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梅  濮梅娟  高苹  沈树勤  孙燕 《气象科技》2008,36(6):728-733
以江苏省徐州、南京、射阳3个探空站2002~2006年7~8月逐日观测资料为基础,选取了影响最高温度变化的因子,利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了以徐州、南京、射阳3地为中心的区域预报模型,并对模型的回归效果和预报情况进行分析.剖析了其用于实际预报的合理性和可信度,同时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动力数值预报结果相结合,利用高斯权重插值方法将预报场的格点资料捕值到江苏各站点,通过PP法,完成了江苏省最高温度的定量预报.预报当天最高温度误差在1℃以下的概率为5O%左右,2℃以下概率在8O%左右,该方法可用于最高温度预报.  相似文献   
488.
速度是水合物勘查的重要参数,但是速度的影响因素众多,给高精度识别水合物带来一定困难.水合物储层岩石物理是研究多种因素对速度影响的有效手段之一.考虑到水合物储层未固结等特征,本文采用SCA-DEM模型,重点对比了孔隙度、饱和度等对纵横波速度以及AVO特征的影响,并构建了一种新的水合物指示因子,消除了由于孔隙变化带来的假异...  相似文献   
489.
硬X射线成像仪(Hard X-ray Imager, HXI)是先进天基太阳天文台(Advanced Space-based Solar Observatory, ASO-S)的3大载荷之一, 其中量能器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 承担着观测30--200keV能段的太阳硬X射线的任务. 在卫星发射之前, 需要开展大量的测试工作, 以确保HXI量能器的各项功能和性能满足设计需求. HXI量能器通道数众多, 内含99个溴化镧探测器, 分别由8块相同的前端电子学板控制. 除了对各个通道的性能进行测试外, 地检系统还需模拟量能器在轨面对不同太阳活动时的运行情况, 对量能器进行全面完备的测试. 此外, 地检系统还需足够稳定, 能满足量能器在单机测试、环境试验、热真空与振动等多个不同测试项目的长时间测试需求. 为此, 设计了地检板与上位机软件, 结合放射源、直流电源、高压模块等组成一套HXI量能器的地检系统, 对8块前端电子学板实现同步配置与管理, 能高效完成指令发送与数据接收, 满足量能器最大数据输出带宽400Mbps的需求. 利用该系统, 在地面完成了HXI量能器的功能、性能验证, 获得了量能器的线性、死时间、能量分辨率等各项性能指标, 为HXI量能器的在轨高性能运行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490.
介绍了辽宁数字台网运行的脉动异常跟踪系统(RTTS),叙述了这个系统在2004年12月26日08时58分55.2秒印尼苏门答腊西北近海(北纬3.9,东经95.9)8.7级地震前,营口、锦州台地脉动波形的幅度和周期明显异常的情况。并展现了利用RTTS系统进行地脉动研究的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