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97篇
  免费   740篇
  国内免费   1092篇
测绘学   594篇
大气科学   605篇
地球物理   632篇
地质学   2010篇
海洋学   503篇
天文学   57篇
综合类   327篇
自然地理   601篇
  2024年   41篇
  2023年   81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228篇
  2020年   164篇
  2019年   217篇
  2018年   216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80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232篇
  2012年   267篇
  2011年   293篇
  2010年   293篇
  2009年   280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85篇
  2006年   275篇
  2005年   223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17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4篇
  1998年   65篇
  1997年   46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61.
高分辨率地震技术探测采空区研究——以贾汪煤矿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分辨率地震技术可广泛用于工程物探。本文主要利用高分辨率地震勘探探测采空区的位置和范围,为建筑物地基稳定性的评价提供可靠的依据;同时,从理论分析和野外试验两方面探讨了高分辨地震技术的野外数据采集、资料处理和资料解释,并简单介绍了在贾汪矿区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地震技术能查明建筑场地内的采空区  相似文献   
62.
塔中石炭系碎屑岩深埋藏优质储层成因探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塔中地区石炭系碎屑岩为一套次生-原生孔隙型深埋藏优质储层。储集岩为中细粒-细粒石英砂岩,储层形成于古地温梯度低、沉积物浅埋时间长、深埋时间短、孔隙水矿化度高及较早被油气占居的条件下,致使原生孔隙保存较好。同时,塔中地区石炭系目前刚进入80℃-120℃的强溶成岩阶段,次生孔隙正在发育,距离碳酸盐岩沉淀带和后期石英次生加大带尚有较大深度,因而储层的孔渗性维持在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63.
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考虑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的液化特性,研究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地震响应分析确定饱和粉土层受到的随机地震荷载,进一步探讨了随机地震荷载作用下的动三轴试验技术,以及利用此种试验分析饱和粉土液化特性的方法。研究结果为形成判别饱和粉土层地震液化可能性的新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64.
本文较系统地阐述了利山金矿床的各项地质特征,并重点就控矿构造问题进行了总结讨论,认为NWW向断裂带严格控制了所有金矿体的产出。NNE、NNW向断裂与NWW向断裂带的交汇部位控制了富矿段的产出。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这对该地区的找矿评价和开发均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5.
介绍了地—空界面天然中子流的来源和轻便型天然中子流测量仪器。论述了地—空界面天然中子辐射场的扰动。理论与长期观测表明,在地—空界面上天然中子流注量率随高程的增加而呈指数规律增加,而在近地表(20m内)却随距地面高度的增加而呈指数规律减少;天然中子流注量率与大气压力呈负相关关系,气压系数为(-0.060~-0.064)中子计数/30min/kPa;地—空界面天然中子流的纬度效应与高空中更显著;天然中子流注量率异常与气象的变化密切相关;地表介质的含水率增高,则地—空界面上升快中子流明显降低。通过对地一空界面天然中子流测量,可以揭示气象的瞬态变化、确定地表介质的含水率的关系,以及在地震预报与环境电离辐射评价方面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6.
运用α石英热活化ESR定年法(HAESRDQ)对三江构造带云南段49件样品定年结果的分析发现,该方法所获测年数据与地质事实及其他测年方法定年结果吻合,表明是一种普遍适用于中—新生代地质事件定年的方法。同时,证实三江构造带云南段是新生代陆内褶皱造山带,大量具“层控”特征的有色贵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也是新生代。  相似文献   
67.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中央造山带内至少发育两个超高压变质带,一个是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超高压峰期变质年龄为早古生代(500~400 Ma),代表扬子与中朝克拉通间的深俯冲和碰撞带;另一个是研究程度较高的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峰期变质年龄主体是三叠纪(250~220 Ma),代表扬子克拉通内部的陆内大陆深俯冲和碰撞带。对东秦岭看丰沟及香坊沟的变质岩片详细岩石学和构造学研究以及先期造山带尺度的构造、岩石和年代学研究资料分析证明,南阿尔金-柴北缘-北秦岭超高压变质带,向东不能与大别-苏鲁超高压和高压变质带的任一部分相连,包括南大别和西北大别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岩石。相反,大别-苏鲁超高压及高压变质带,向西经桐柏山,横过南襄盆地延伸到南秦岭的西峡及商南一带。仅在东秦岭-大别山范围内,两个超高压变质带分别位于南丹断裂系南北两侧,沿造山带近平行延展,之间被一系列以断裂或剪切带为边界的岩石构造岩片相隔,不能构成横贯中国中部统一的巨型超高压变质带。任何有关中国中央造山带构造格架及构造演化模型的建立,均应考虑其内部发育两个时代和功能不同的超高压变质带。  相似文献   
68.
莺歌海盆地成因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莺歌海盆地位于南海西北部 ,属 NW走向红河断裂带向南海海域的延伸。本文通过对盆地结构、沉降特征和构造 -沉积迁移过程的研究 ,提出莺歌海盆地在始新世—早渐新世期间属左旋扭张性断陷盆地 ,晚渐新世—早中新世的盆地演化阶段受到红河断裂带的左行剪切运动影响。莺歌海盆地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反映了印藏板块碰撞过程对南海形成演化的影响历史  相似文献   
69.
Dust sediments collected from 1995 to 1998 in Beijing, Dunhuang, Inner Mongolia, Kashi, the Kunlun Mountains, Lanzhou, Ningxia, the Taklimakan Desert, and Xi‘an, China, were characterized in terms of their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Most aerosols and dust analysed ranged in texture from silty clay to clay loam. Their median particle diameters (Mds) generally ranged between 5 to 63μm,coinciding with those of loess from central China and the finest sand from northwestern China. The dust sedimen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a predominance of SiO2 and Al2O3, followed by K2O. Their SiO2/Al2O3and K2O/SiO2 molar ratios ranged from 5.17 to 8.43 and from 0.009 to 0.0368, respectively. The mass concentration spectrum during a dust storm showed a single peak, rather than the triple peak generally observed under clear sky conditions. The dominant minerals were chlorite, illite, calcite, and dolomite.These physical, chemical, and mineralogical properties were consistent with those of aeolian soils and loess in western and central China.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aerosols and fine-gained fractions of dust sediments collected in northern China are mainly composed of soil material transported from the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of China and Mongolia by prevailing winds. The rate of deposition and properties of dust falling on eastern China we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meteorological conditions, season, latitude, longitude, and altitude of the sampling sites.  相似文献   
70.
基于电场理论的主动防雷系统的初步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使用的传统雷电防护技术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雷电原理和雷电触发机制,利用电场理论来设计一套主动防雷系统,即实现保护对象所在空间大气处于被激放电状态,并利用闪电将大气激活为自激放电状态。介绍了主动防雷系统的原理,并对其核心的“引而不发”理论进行阐述,在此基础上设计出主动防雷系统的模型。具体说明了构成主动防雷系统的阻塞系统、疏导系统和电源系统的构造和特征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主动防雷系统所需的电场强度E=0.69kV/m。最后指出了存在问题与发展方向,在结论中总结了主动防雷系统的特点及其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