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1篇
  免费   1683篇
  国内免费   2870篇
测绘学   1174篇
大气科学   1063篇
地球物理   1382篇
地质学   4383篇
海洋学   1616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467篇
自然地理   978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31篇
  2022年   414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413篇
  2019年   516篇
  2018年   423篇
  2017年   415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515篇
  2014年   477篇
  2013年   576篇
  2012年   605篇
  2011年   597篇
  2010年   603篇
  2009年   609篇
  2008年   594篇
  2007年   562篇
  2006年   545篇
  2005年   457篇
  2004年   378篇
  2003年   265篇
  2002年   271篇
  2001年   229篇
  2000年   158篇
  1999年   83篇
  1998年   27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10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0篇
  1974年   2篇
  1957年   1篇
  195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了提高AVO(amplitude versus offset)反演结果的精度和横向连续性,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AVO反演约束方法,该方法结合贝叶斯原理和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对反演参数纵向和横向的同时约束.文章首先结合反演参数的纵向贝叶斯先验概率约束和反演参数的横向连续性假设建立了与卡尔曼滤波算法对应的AVO反演系统的数学模型,然后将该数学模型代入卡尔曼滤波算法框架,利用卡尔曼滤波算法实现了双向约束AVO反演.二维模型测试和实际数据测试结果表明,相对于单纯的纵向贝叶斯先验概率约束,双向约束能更准确地刻画参数的横向变化,得到更准确、横向连续性更好的反演结果.

  相似文献   
992.
论裸眼井中的“共振纵波”和“共振横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引言 文献[1]和[2]指出,充流体裸眼井中存在频率确定、波速恒定、且沿传播方向不衰减的“共振纵波”和“共振横波”。本文的目的在于论证并指出,这两种波是不存在的。 二、论证 设一点源位于z=0的井轴上,则井轴上z处的声波频率响应为  相似文献   
993.
1837年甘肃岷县北6级地震考证与发震构造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对1837年甘肃岷县北6级地震的历史资料考证、 发震构造的综合研究表明:在1837年地震中遭破坏最为严重的地区位于今岷县堡子乡武旗及临潭县陈旗一带(当时的洮州厅以东约15 km)。 由此确定1837年甘肃岷县地震极震区位于甘肃岷县-临潭-卓尼三县交界, 极震区烈度为Ⅷ度, 震中位于北纬34.7°, 东经103.9°, 误差在10 km以内。 该地区构造位于东昆仑断裂带和西秦岭北缘断裂带的应变传递和构造转换的中间过渡区, 其中临潭-宕昌断裂带活动特性差异明显, 只有部分地段表现出全新世活动特征, 地震极震区一带分布有不同程度的滑坡和基岩崩塌等。 综合分析认为, 临潭-宕昌断裂带的岷县-宕昌段的前缘分支断裂是甘肃岷县1837年6级地震的发震构造。  相似文献   
994.
矩震级标度是从地震矩换算过来的,换算关系中地震应力降与剪切模量估算的不准确会对矩震级标度产生影响.本文利用1976年1月~2006年12月发生在东经75°~135°,北纬15°~55°的M≥5地震的矩震级与面波震级,探讨了应力降与剪切模量的比值Δσ/μ在中国及邻区以及在不同震级下的分布特征.中国大陆及邻区的Δσ/μ值分布较分散,不同地区的Δσ/μ值明显不同,且绝大部分值大于矩震级和地震矩换算关系中使用的全球平均值.对于同一地区不同震级的地震,其Δσ/μ值也不一样,震级大,Δσ/μ值通常也大.研究认为剪切模量和地震应力降的估计对矩震级标度的影响不能忽略.  相似文献   
995.
根据67个随机格网样点和分层抽样样点的耕层土壤氮素含量,在ArcGIS9.0平台上运用地统计学等方法研究了环溪河流域土壤氮素含量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环溪河流域土壤全氮和碱解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60g/kg和53.31mg/kg。研究区土壤全氮含量总体上呈条带状和团块状分布,其低值中心区(〈0.5g/kg)位于团结村不规则三角形区域,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增加;高值中心区(〉0.8g/kg)主要位于走马村椭圆状区域。区内土壤碱解氮其高值区(〉75mg/kg)主要分布在深弯村以西,低值区(〈33mg/kg)主要分布于窝窝店村和杨柳村一带。影响区内土壤氮素含量空间分布的因素主要是成土母质、土壤质地、土地利用方式、地貌和坡度。  相似文献   
996.
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hydrological cycle and essential for 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this paper, groundwater residence time in non-flood season, flood season and water year has been determined from daily streamflow hydrograph of ten hydrological stations in Wudinghe River Basin located in the middle reaches of the Yellow River Basin. Results have showed that: baseflow recession constant in Wudinghe River Basin ranges from 0.72 to 0.94 with a larger recession rate in flood season than that in non-flood season. Spatially, the recession rate of baseflow in loess area is the biggest, but is the smallest in the sandy area. The half-residence time of groundwater varies from 1.8 to 45.5 days while overall residence time of groundwater is between 34 and 342 days in different sub-basins of the Wudinghe River Basin. The annual average overall residence time of groundwater decreases from 117 days in the upper reaches to 73 days in the lower reaches.  相似文献   
997.
基于中尺度天气研究预报模式WRF和流域水文模型对我国夏季山区的暴雨洪水进行模拟研究。首先,结合新安江水文模型和TOPMODEL自主研发了一个动态结合地面地下产流计算的新水文模型XXT,并选取成熟的天气研究预报模式(WRF)的模拟结果作为XXT的输入进行洪水模拟。其中WRF模拟采取3重区域嵌套模拟再现了2007和2008年夏季山东南部沂沭泗河流域的3次暴雨过程。模拟结果表明,WRF对暴雨的时空分布有较好的模拟与预测能力,模拟结果与观测一致性较好,逐时降水过程较观测更为连续,峰值有一定差异,总量略有偏大。WRF模拟的逐时站点表层土壤湿度与自动站观测的变化趋势一致,峰值偏大,空间分布与降水有着较好的响应关系。总格点径流深的计算结果同样与降水对应得较好,基本能重现出暴雨-径流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其后,利用收集的实测降水资料率定XXT的模型参数,进而将WRF模拟的降水和潜在蒸散发输入到XXT进行流域出口洪水流量的模拟,其中2008年的模拟结果取得了0.91的效率系数,而2007年2次个例由于偏高的降水,使得洪峰流量较观测有偏大,但与观测的时间相关系数高达为0.89和0.91。研究对于山区暴雨洪水的预报预警和防汛决策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98.
回顾过去2000年中国气候变化的研究历史,总结了本领域在最近10年的新成果,并对未来研究动向进行了展望。主要内容包括:代用证据采集、过去2000年温度序列重建与冷暖期辨识、降水及干湿序列重建与变化特征分析、过去千年气候变化模拟与机制诊断、历史气候变化影响分析等。主要进展体现在:加密了中国气候变化代用资料的空间覆盖度,提升了2000年气候变化序列重建、资料分析和影响辨识等研究的定量化程度,深化了对中国过去2000年气候在年代—百年尺度的变化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与影响的认识。为进一步揭示地球系统的变化规律,特别是更深入认识中国气候的时空变化规律提供了更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999.
热水沉积研究及相关科学问题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本评述了现代大洋底、大陆边缘及大陆热区流体活动和热水沉积的观察研究及其重大理论意义;分析了古代热水沉积岩的普遍性、多样性、规律性及在确立VMS型和Sedex型成矿认识中的作用;提出了三个与热水沉积相关科学问题:盆地动力学演化的热水沉积响应,盆地古流体场及其演化的热水沉积记录.盆地演化-盆地流体-流体成矿三动态耦合。利用盆地中热水沉积序列对盆地发生发展及盆地异常热史和盆地流体演化的详细记载,配合盆地流体数值模拟,是认识盆地流体及其成矿效应等科学问题的全新思路和有效途径。南秦蛉热水沉积海盆具备开展此方面研究的优越条件。  相似文献   
1000.
青藏高原及周边山地拥有地球上最高大且最广阔的高山高原,是除两极外最大的现代冰川作用中心,这也使得中国成为中低纬度地区现代冰川最发育的国家之一. 现代冰川平衡线分布具有纬度地带性特征,在青藏高原上还呈不对称的环状. 根据相关研究资料估算,中国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冰川面积约为50×104 km2,是现代的8.4倍. 基于平衡线处年降水量和夏季平均气温(6-8月)之间的相关关系重建的中国西部(105° E以西)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分布图与现代的相似. 在青藏高原内部与西北部,平衡线下降值在500 m以内,小的仅为200~300 m;在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下降值约800 m,最大可达1 000~1 200 m. 天山与阿尔泰山平衡线下降值均在500 m左右. 中国东部(105° E以东)没有发育现代冰川,仅有数处中高山地,如贺兰山、太白山、长白山与台湾山地保存有确切的末次冰期冰川地形,末次冰期最盛期时的平衡线下降800~900 m,大于青藏高原、天山与阿尔泰山地区的下降值. 根据中国东部末次冰期的平衡线分布图以及相关的古气候与古环境研究资料,海拔2 000 m以下的中低山地在第四纪期间任何一次冰川作用中都不具备冰川发育所需的地势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