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609篇
  免费   13776篇
  国内免费   21877篇
测绘学   11034篇
大气科学   7694篇
地球物理   10917篇
地质学   39074篇
海洋学   11626篇
天文学   710篇
综合类   4699篇
自然地理   8508篇
  2024年   758篇
  2023年   1953篇
  2022年   3874篇
  2021年   4643篇
  2020年   3799篇
  2019年   4275篇
  2018年   3724篇
  2017年   3571篇
  2016年   3608篇
  2015年   4372篇
  2014年   4102篇
  2013年   4924篇
  2012年   5377篇
  2011年   5248篇
  2010年   5184篇
  2009年   4817篇
  2008年   4823篇
  2007年   4579篇
  2006年   4405篇
  2005年   3642篇
  2004年   2800篇
  2003年   2011篇
  2002年   2091篇
  2001年   1875篇
  2000年   1486篇
  1999年   667篇
  1998年   258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45篇
  1995年   98篇
  1994年   87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96篇
  1991年   54篇
  1990年   67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42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71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49篇
  1983年   38篇
  1982年   34篇
  1981年   25篇
  1979年   32篇
  1978年   11篇
  1977年   8篇
  1976年   13篇
  1957年   18篇
  1954年   3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31.
规划建设对深圳夏季城市热岛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区域边界层模式RBLM为工具,研究了城市规划建设对深圳夏季城市热岛的影响。分别模拟了当前的城市热岛、高密度建设和能耗增加后的城市热岛、以及布设通风走廊后的城市热岛,得到了以下结论:(1)深圳夏季存在城市热岛现象,且昼间热岛比夜间更为明显,高温中心集中在建设密度较高的南山、福田、罗湖和宝安西部等区;(2)建设密度加大及能源消费增加会导致深圳夏季近地面气温出现大面积的升高,并且夜间升温比昼间更为明显;(3)通风走廊的设置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高密度建设和能耗增加带来的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932.
堰塞湖的水文特征过程对于库区洪水宏观调控、预报预警、安全防治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及时掌握萨雷兹堰塞湖水文特征和历史演化过程,本文基于密集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综合调查全面系统地分析了1972-2019年帕米尔高原萨雷兹堰塞湖的水文特征以及时空变化过程;并通过"面积-水位"关系模型重建了1972-2019年萨雷兹堰塞湖的历史...  相似文献   
933.
目的:评价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包括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检查及其各种强化参数对肺内良、恶性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在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期间行MR扫描且临床资料完整的孤立性肺结节病例55例,所有患者MRI检查包括常规MRI、DCE-MR。DCE-MR检查的主要测量参数包括,SIep、SImax、SIen、MER、SIep%、上升Slope、下降Slope和washout等。结果:本研究针对具备富血供特点的良、恶性肺结节的DCE-MR的各种强化参数进行对照研究发现:SIep、SImax、SIen、MER和washout等参数在富血供肺结节良、恶性的鉴别中均有显著统计学差  相似文献   
934.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至2011年12月连续21例门急诊下肢外伤后普通X线平片表现为阴性及可疑骨折,64排螺旋CT检查确诊为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影像资料,并重新采用多层面重建(MPR);容积显示(VR)和最大灰度重建(MIP)等多种后处理技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MDCT3D共显示SchatzkerⅠ型10例;Ⅱd型4例;Ⅲ3例;Ⅳ型2例;Ⅳ型1例和Ⅴ型1例。结论:64排螺旋CT联合应用多种重建技术对胫骨平台隐匿性骨折的评价是可靠和准确的。可以准确评估21例胫骨平台骨折的部位、类型、程度及并发症等。明显提高了诊断准确性,避免了普通  相似文献   
935.
利用2000-2010年每年5-9月MODIS数据根据比值算法提取乌梁素海湖区黄苔的面积和空间分布信息并进行统计分析,探求乌梁素海黄苔产生的时空分布规律及特征,从而为黄苔的预防和治理提供支持.结果表明:(1)黄苔面积变化的年际和月际特征方面,2000、2001、2005、2006、2008、2010年黄苔面积超过了多年平均值(24 km2).5—7月份黄苔面积较小,保持在20 km2左右;8月黄苔面积迅速增长(约28 km2),9月黄苔面积最大,达到40 km2左右.(2)黄苔发生频率方面,2001年黄苔的规模和频率最高,发生频率达到0.58;2005、2006、2010年次之,发生频率在0.25附近波动(多年年均黄苔暴发频率为0.19);其他年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黄苔发生规模较大、次数较多的月份集中在8、9月,发生频率分别达到0.27、0.52,超过多年月均黄苔暴发频率0.19;其他月份黄苔的发生频率处于低于0.10的水平.(3)黄苔出现的空间分布方面,西大滩为东大滩的北部至中部,以及乌梁素海南部明水区排干口附近的西部沿岸是黄苔出现频率较高的区域.(4)2个月前的日均温度、降雨和营养盐浓度及当月风速与黄苔的产生具有极显著相关性;营养盐含量(TN、TP)的空间分布与黄苔的空间分布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乌梁素海黄苔面积的年际变化受人类活动特别是生态补水的影响明显.  相似文献   
936.
大别—苏鲁及邻区上地幔的各向异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别—苏鲁是扬子与华北的碰撞造山带,对该地区上地幔各向异性的研究有助于了解该区的地幔动力学机制.本文选用了中国数字化地震台网和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山东、安徽、江苏、河南、湖北)三分量宽频带的远震地震波形数据,分别采用最小能量法和旋转相关法,对大别—苏鲁及邻区进行剪切波偏振分析,计算了研究区台站下方介质的各向异性分裂参数:快波偏振方向(Φ)和快慢波延迟时间(δt).本文研究结果发现,研究区内快、慢波延迟时间0.5~1.63 s,推测各向异性层深度为57.5~187.6 km,由软流圈和岩石圈地幔的各向异性共同作用引起.快波偏振方向在4个不同构造区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华北板块快波偏振方向为近E-W向,根据地质资料,我们分析认为华北板块的各向异性受地幔软流圈流动的影响明显;大别造山带各向异性平行于大别主构造,反映造山过程中岩石圈物质沿大别造山轴部NW-SE向迁移的特点; 在大别南侧和东侧的扬子板块快波偏振方向分别表现为近垂直于造山带走向和NEE-SWW,苏鲁造山带各向异性结果为NEE-SWW,与地表构造有一定的夹角,同时与板块运动方向相差较大,分析认为扬子板块和苏鲁造山带各向异性是由地幔软流圈流动和印支—燕山期构造运动残留在岩石圈地幔的"化石各向异性"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37.
蒙古中南部地区的上地幔P波速度结构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蒙国际科技合作专项项目在蒙古中南部地区布设的69个宽频带地震仪在2011年8月—2013年7月所记录的远震波形数据,采用波形相关方法在0.02~0.1 Hz的频段内拾取了18551个有效的P震相相对走时残差数据,进一步采用有限频走时层析成像的方法,反演获取了蒙古中南部下方深达800 km的P波速度结构.结果显示:肯特山下方的低速异常极有可能是推测中的肯特山地幔柱的反映;呼斯坦瑙鲁和曼达尔戈壁西边的低速异常可能与杭爱山高原下的地幔柱或地幔对流有关联;戈壁滩的低速异常带可能和达里甘嘎火山有相同的热来源,可能是该区火成岩存在的深部原因,也可能是戈壁滩及其周边地区地幔柱或下地幔热物质上涌的表现.  相似文献   
938.
极低频电磁探测方法(WEM)是一种新型人工源低频电磁探测技术,目前尚未见极低频电磁探测方法的海区研究,缺少相关经验.为测试WEM在海洋环境中的电磁响应特征,本文将"地-电离层"全空间电磁波传播理论应用到含海水介质的"地-电离层"全空间模型,由地表处数值格林函数出发,利用空气层与海水层界面谢昆诺夫势函数满足的边界条件,推...  相似文献   
939.
水平分辨率对DEM流域特征提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取石质山地与黄土丘陵过渡区宛川河流域作为研究区,利用1∶5万、水平分辨率10~100 m栅格DEM提取流域特征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DEM水平分辨率对数字河网的提取精度有影响,提取的流域面积差别很小,河流长度、河道总长、河道坡度以及河网密度有偏差,流域平均坡度变化明显,长度和坡度特征参数的变化导致流域汇流时间及滞时不一致。  相似文献   
940.
夏季强沙尘暴内部热力动力特征的个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岳平  牛生杰  张强  沈建国 《中国沙漠》2008,28(3):509-513
根据对流体在热低压条件下激发强沙尘暴的机理,并应用Rennó和Ingersoll于1996年提出的热机自然对流理论,对2004年7月12日甘肃省酒泉基准站发生的强沙尘暴内部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①在沙尘暴发生前的一小时大气底层处于干热状态,垂直方向巨大的温度梯度有利于干对流发展。②激发强沙尘暴的对流体的切向旋转速度和垂直运动速度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沙尘暴的强弱。③利用酒泉站探空资料计算出的沙尘暴对流体的最大切向旋转速度为11.4 m·s-1,垂直运动速度为14.0 m·s-1;地面沙尘暴观测系统记录的平均环境风速仅为5.5 m·s-1,瞬间最大风速只9.3 m·s-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