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7篇
  免费   139篇
  国内免费   136篇
测绘学   104篇
大气科学   61篇
地球物理   113篇
地质学   347篇
海洋学   75篇
天文学   24篇
综合类   28篇
自然地理   170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36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48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91.
针对常规矿区地表沉陷监测方法的缺点,基于D-InSAR技术,对2016年12月18日—2017年2月25日的两景RADARSAT-2雷达数据进行差分干涉处理,获取了研究区域监测时间段内的开采沉陷信息,监测到3处沉陷盆地分布,结合实际情况,对监测结果和精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D-InSAR技术能够有效监测矿区的地表沉陷分布及特征,可为研究大范围矿区的地表沉陷动态监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2.
介绍地震应急指挥中心中控系统的建设情况,阐述了可视化智能中控系统的功能需求、逻辑结构和应用框架结构,分析了可视化智能中控系统的功能特点,并对中控系统的技术发展和应用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93.
冠层型水草轮叶黑藻在富营养情况下,生长迅速,覆盖水面,对于草甸型水草密刺苦草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为控制轮叶黑藻的竞争优势,于湖北省鄂州市团头鲂原种场的一个池塘进行了原位围隔(10 m×10 m)实验,研究不同密度(0、0.5和1尾/m2)团头鲂牧食作用对轮叶黑藻和密刺苦草群落结构的影响,并通过无人机数字图像处理获取水草覆盖度信息.实验过程中,沉水植物总覆盖度未发生变化.研究发现,团头鲂选择性牧食使得密刺苦草生物量和覆盖度显著增加.随着牧食强度的加大,团头鲂对轮叶黑藻的控制效果显著,放养密度为1尾/m2的围隔中轮叶黑藻比例降幅最明显.群落中轮叶黑藻与密刺苦草的生物量之比迅速下降,由6.14减少至0.002,覆盖度之比由4.88左右减少至约1.44.图像处理结果与实际采样情况相吻合,且通过误差矩阵得到图像分类平均精度达到90%以上,表明无人机数字图像处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作为获取沉水植物覆盖度的一种有效辅助手段.实验结束后,1尾/m2组的围隔中密刺苦草成为优势种,其植株密度、株高、株重和单株叶片数均显著增加,草甸更加密实.实验结果表明,放养1尾/m2密度的团头鲂可以有效控制轮叶黑藻并维持密刺苦草种群优势,结果为团头鲂对湖泊沉水植物群落的控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94.
常温和压力0.1~1300 MPa下硬石膏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玉萍  郑海飞 《矿物学报》2005,25(3):299-302
利用立方氧化锆压腔装置测量了高压下硬石膏中硫酸根离子内部S-O键的四个振动(对称伸缩振动、弯曲振动、反对称伸缩振动和变形弯曲振动)的拉曼位移,研究结果表明:在25℃和0.1~1300MPa压力范围内硬石膏未发生相变,所观察到的硬石膏各个拉曼峰的位移值随压力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它们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可分别表达为:υ1018=0.0053p+1016.8,υ417=0.0013p+416.82,υ498=0.0044P+499.25,υ1129=0.0052p+1128.5,υ1160=0.0067p+1159.5,υ608=0.0028p+608.76,υ627=0.0036p+627.01,υ675=0.0039p+675.32,且伸缩振动受压力的影响比弯曲振动大。其1018cm^-1峰强度大,是石英464cm^-1峰的6倍,因此硬石膏也是宝石压腔良好的压力标定物质。  相似文献   
95.
为了探明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氢(H)、氧(O)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及相互补给关系,于2013年对达里诺尔湖及其周围的河水、井水、泉水中H、O同位素进行了取样分析,并结合总溶解性固体悬浮物(TDS)和区域水文地质对达里诺尔湖流域的补给关系进行讨论分析.结果表明:1)河水、泉水、井水中H、O同位素的值基本落在全球雨水线上,湖水H、O同位素落在全球雨水线的右下方,说明河水、井水、泉水没有发生蒸发分馏,而湖水则发生较大程度的蒸发分馏;对达里诺尔湖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的H、O同位素进行回归模拟,得出该区域的蒸发趋势线方程:δD=4.8753δ18O-20.139(n=32,R2=0.9968).蒸发线表明,这些水样具有相同水源的特征.2)从实地考察发现,泉水补给河水,泉水和河水补给湖水,同时井水、泉水和河水有相似的δD、δ18O和TDS值,且不随季节变化而变化,推断达里诺尔湖附近地下水补给湖水;区域水文地质条件亦证明达里诺尔湖周边地下水补给湖水.  相似文献   
96.
Ecological degradation is a global problem, and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have played and will continue to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its mitigation. However, the lack of systematic research and evaluations of ecological technologies has thus far affected their effective application in vulnerable ecological regions. This study therefore provides an overview of the main technologies for remediating soil and water erosion, desertification, and rock desertification in China and throughout the world. It addresses key issues and recommends approaches for evaluating ecological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Restoration technology emerged as early as 1800. Over the years such technology has changed from single objective applications to multi-purpose, multi-objective applications employing strategies that take into account ecosystem rehabilitation and integrated ecological and socioeconomic development. Along with this technological evolution, different countries have taken pertinent actions as part of their restoration initiatives. However, key issues remain, including the lack of location-specific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and a methodological strategy to assess and prioritize existing technologies. This study proposes a four-level analytical hierarchical framework in conjunction with an indicator system that highlights the establishment and adaptation of associative indicators, while also recommending a three-phase evaluation method (TheMert), targeting TheMert to qualitative (quick and extensive) and quantitative (detailed) evaluations in order to select the most appropriate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available. This study can also be used as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the evaluation and prioritization of restoration technologies, while increasing the awareness of decision makers and the public on the role of technology in restoring degraded ecosystems.  相似文献   
97.
Android手机GPS和A-GPS定位精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手机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分别利用手机GPS模块定位和A-GPS定位方式对同一参考点测量30 min,通过定位数据分析智能手机GPS室外定位精度。定位结果表明:移动设备集成的GPS模块与GPS接收机在定位精度和稳定性等方面有很大差异;手机GPS模块定位可满足导航需求;A-GPS在一定时间内定位误差小于5 m,可用于地理信息快速采集;为保证定位可靠性,需将测量时间控制在5 min内。  相似文献   
98.
一种基于LEO卫星信标的电离层层析成像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LEO卫星信标是电离层监测的重要手段之一.利用电离层层析成像算法,LEO卫星信标能够实现区域电离层电子密度的快速重构.针对LEO卫星信标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函数基模型与像素基模型组合的电离层层析成像新算法.选择差分相对电离层总电子含量作为输入数据源,先通过函数基模型法获取电离层电子密度初始分布,再利用像素基模型法对初始分布进行二次迭代重构,该方法可有效降低电离层层析成像对背景电离层模型的依赖,同时能够实现电离层小尺度扰动结构的有效反演.利用数值仿真方法及低纬度电离层层析成像网的实测数据的反演结果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新算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99.
基于DEM-NDVI的高山植被带定量刻划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常纯  王心源  杨瑞霞  刘传胜  骆磊  甄静  项波  宋经纬  廖颖 《地理研究》2015,34(11):2113-2123
根据不同高山植被类型具有不同归一化植被指数响应的特点,通过对NDVI的分析来定量刻划高山植被带的海拔分布。首先,利用DEM、NDVI构建DEM-NDVI散点分布图;然后,结合地面调查资料与WorldView-2高分遥感影像对DEM-NDVI散点分布图进行统计回归分析;最后,利用分析结果定量刻划高山植被垂直分带结构。将该方法应用于四川卧龙大熊猫保护区的卧龙关沟,结果表明:① NDVI随海拔升高而呈“Z”字形变化;② DEM-NDVI散点图比样本点DEM-NDVI分布图能更完全地表达高山植被NDVI随高程变化的特征;③ 卧龙关沟东北坡高山植被带海拔高度为3255~4415 m,西南坡高山植被带海拔高度为3193~4473 m,与地面调查得到的区域代表植被的分布高度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00.
目前地震数据采集器使用的最后两级数字滤波器相位有最小相位和线性相位两种。相位特性直接影响着记录的地震波形数据质量,最小相位滤波器的相位特性非线性严重,引起波形失真,线性相位滤波器带来“前缀波”。本文介绍了一种专用于地震波形采集的瞬态滤波器的设计及其观测分析研究。该瞬态滤波器既有最小相位特性,又有较好的线性相位特性,具有良好的瞬态响应波形。地方震实测数据表明,使用瞬态滤波器记录的地震波,没有"前缀"波出现,初动半周期也没有被展宽,波形失真最小。因为通带至过渡带转角平缓和过渡带滚降速率低是所有瞬态特性良好的滤波器的共同特征,故使用瞬态滤波必须付出的代价是提高采样率来确保通带上边沿频率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