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785篇
  免费   5245篇
  国内免费   7778篇
测绘学   4047篇
大气科学   2998篇
地球物理   4269篇
地质学   14592篇
海洋学   3469篇
天文学   393篇
综合类   1949篇
自然地理   3091篇
  2024年   189篇
  2023年   460篇
  2022年   1316篇
  2021年   1639篇
  2020年   1254篇
  2019年   1504篇
  2018年   1390篇
  2017年   1301篇
  2016年   1297篇
  2015年   1552篇
  2014年   1508篇
  2013年   1868篇
  2012年   2017篇
  2011年   2048篇
  2010年   1956篇
  2009年   1824篇
  2008年   1891篇
  2007年   1748篇
  2006年   1721篇
  2005年   1352篇
  2004年   996篇
  2003年   771篇
  2002年   844篇
  2001年   755篇
  2000年   572篇
  1999年   314篇
  1998年   125篇
  1997年   106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15篇
  1978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6篇
  1954年   1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231.
本文通过对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沉积充填特征的研究,建立了盆地形成过程中沉积充填与区域构造演化的关联。依据沉积充填特征、构造接触关系及区域地质背景,认为祁连山南部地区三叠纪盆地具有弧后前陆盆地的构造属性;综合分析年代学、沉积物性和盆地内部填充单元的差异划分出与柴达木岛弧带和祁连山南部弧后前陆盆地相关的区域大地构造单元。认为早三叠世-中三叠世中期,南部遭受俯冲作用持续向北挤压推覆导致盆地挠曲沉降;中三叠世中期-晚三叠世中期发生弧(东昆仑-柴北缘)-陆(巴颜喀拉地块)碰撞,祁连山南部盆地挠曲沉降增大,其间形成区域性断裂和不整合等盆地记录的地质事件;晚三叠世晚期祁连山南部盆地发生过补偿陆相填充,弧后前陆盆地消亡。  相似文献   
232.
丰台—野鸡坨断裂为唐山地区主要断裂之一,西侧为鸦鸿桥凹陷,东侧为唐山凸起,断裂两侧第四系厚度之差巨大。本文依据该断层两侧钻孔对其第四纪以来活动性进行初步的探讨。通过对丰台—野鸡坨断裂上下两盘PZK14和PZK20孔磁性地层学研究,并结合钻孔岩石地层,及浅部光释光和14C测年结果,建立第四纪地层格架。结果表明:两孔底部“泥包砾”为新近纪沉积;PZK14孔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387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14 m,上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1 m,全新统底界埋深为6 m;PZK20孔下更新统底界埋深为155 m,中更新统底界埋深为73 m,上更新统底界为36 m,无全新世地层。丰台—野鸡坨断裂活动在早更新世时表现为逐渐增强的特点,活动速率由早期的5.4 cm/ka增加到13.9 cm/ka。中更新世断裂活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活动速率为1.0 cm/ka。晚更新世以后,断裂重新活动,且更加剧烈,活动速率达到了54.5 cm/ka。  相似文献   
233.
关勇 《干旱区地理》1995,18(3):32-38
本文使用文献计量学中的引文分析方法,以《干旱区地理》为调查样本进行了统计分析。《干旱地理》1985-1994年共版43期,刊登论文558篇,其中附有引文的论文436篇,引文2766条。  相似文献   
234.
从云南各地采集微生物菌种进行筛选、驯化,找到一株对水环境中的微量铬具有良好吸附去除能力的菌种,并研究了碳源、氮源、培养液pH值和培养温度等因素对其去除铬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去除水环境中微量铬的适宜菌种的培养条件为以可溶性淀粉为碳源、(NH4)2SO4为氮源、培养温度25℃、培养液pH 8,培养液中碳:氮=10:1,利用该条件培养的菌种对水环境中微量铬具有较好的去除能力.  相似文献   
235.
采用SPSS软件,对2003年0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市饮用水水质污染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且不同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各不相同,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所占份额最大,方差累积贡献率达77%。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污染指数对水体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水质污染总体较轻.饮用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最后提出加大水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6.
膜分离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世界和中国膜分离技术的发展,并对膜分离技术的基本特性、技术特点、膜材料、分类及膜分离装置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膜分离法在化工及石油工业、食品工业、医药工业和医疗设备、生物技术和环境工程中的应用,并分析了膜分离技术将会在膜材料、新的膜过程和集成膜过程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同时指出如果能解决膜产品的价格、膜污染和膜分离性能的提高这3个膜的制约因素,膜分离技术将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7.
西安南郊丰水年秋季土壤水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艳花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1):113-116
 通过对西安南郊丰水年秋季土壤含水量的测定,研究了地下0~6 m之间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与土壤干层的恢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丰水年西安南郊人工林下2~3 m的土壤含水量在20%左右,远远高于正常年份的土壤含水量,而且大于表层和深层的土壤含水量。分析得出,土壤干层发育较弱的地区在降水丰富的年份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西安地区基本适合进行人工造林;通过人工措施,增强降水入渗和土壤含水量,对树木成活和长期的生长应当具有明显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8.
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成因分析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张琼华  赵景波 《中国沙漠》2006,26(1):117-121
 通过对近50 a渭河流域洪水的年际变化、月际变化和潼关高程变化的综合分析得出,造成该流域洪水灾害的原因有降水量年内分配不均和年际变化大,滩面淤积加重,支流河口淤塞以及河势、流态的恶化等。针对这些原因,根据渭河流域洪水灾害的特点,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即降低下游高程,减少河道的淤积,增大河道泄洪能力;利用水库进行调水调沙,引进客水冲刷渭河下游;防洪工程要除险加固,提高防洪标准与抗洪能力;恢复林草植被,遏止水土流失,从源头上控制泥沙入河等。  相似文献   
239.
220 ka以来萨拉乌苏河流域地层磁化率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萨拉乌苏河流域滴哨沟湾剖面磁化率变化结果表明:近220 ka来我国北方气候变化极不稳定,存在着不同尺度的频繁变化,特别是寒冷气候阶段变化尤为频繁,其中倒数第二次冰期存在5个气候旋回,末次冰期存在10个气候旋回。这些气候变化与深海氧同位素、极地冰芯反映的全球变化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反映了该区气候变化与全球变化的一致性。控制本区气候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全球冰量变化及太阳辐射影响的东亚季风变化。  相似文献   
240.
Study on the kinetics of iron oxide leaching by oxalic acid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presence of iron oxides in clay or silica raw materials is detrimental to the manufacturing of high quality ceramics. Although iron has been traditionally removed by physical mineral processing, acid washing has been tested as it is more effective, especially for extremely low iron (of less than 0.1% w/w). However, inorganic acids such as sulphuric or hydrochloric acids easily contaminate the clay products with SO42− and Cl, and therefore should be avoided as much as possible. On the other hand, if oxalic acid is used, any acid left behind will be destroyed during the firing of the ceramic produc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issolution of iron oxides were therefore investigated in this study.The dissolution of iron oxides in oxalic acid was found to be very slow at temperatures within the range 25–60 °C, but its rate increases rapidly above 90 °C. The dissolution rate also increases with increasing oxalate concentration at the constant pH values set within the optimum range of pH2.5–3.0. At this optimum pH, the dissolution of fine pure hematite (Fe2O3) (105–140 μm) follows a diffusion-controlled shrinking core model. The rate expression expressed as 1 − (2 / 3)x − (1 − x)2 / 3 where x is a fraction of iron dissolution was found to be proportional to [oxalate]1.5.The addition of magnetite to the leach liquor at 10% w/w hematite was found to enhance the dissolution rate dramatically. Such addition of magnetite allows coarser hematite in the range 0.5–1.4 mm to be leached at a reasonable rat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