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66058篇 |
免费 | 36144篇 |
国内免费 | 4719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436篇 |
大气科学 | 25091篇 |
地球物理 | 18993篇 |
地质学 | 56546篇 |
海洋学 | 21884篇 |
天文学 | 1232篇 |
综合类 | 7142篇 |
自然地理 | 807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29篇 |
2023年 | 2022篇 |
2022年 | 3252篇 |
2021年 | 4081篇 |
2020年 | 4365篇 |
2019年 | 7344篇 |
2018年 | 7116篇 |
2017年 | 6723篇 |
2016年 | 6841篇 |
2015年 | 6891篇 |
2014年 | 6307篇 |
2013年 | 7348篇 |
2012年 | 7503篇 |
2011年 | 7477篇 |
2010年 | 7500篇 |
2009年 | 6611篇 |
2008年 | 6090篇 |
2007年 | 5893篇 |
2006年 | 5544篇 |
2005年 | 4790篇 |
2004年 | 4318篇 |
2003年 | 3641篇 |
2002年 | 3387篇 |
2001年 | 3012篇 |
2000年 | 2520篇 |
1999年 | 2005篇 |
1998年 | 1776篇 |
1997年 | 1832篇 |
1996年 | 1423篇 |
1995年 | 1323篇 |
1994年 | 1199篇 |
1993年 | 1177篇 |
1992年 | 1025篇 |
1991年 | 761篇 |
1990年 | 740篇 |
1989年 | 595篇 |
1988年 | 508篇 |
1987年 | 407篇 |
1986年 | 327篇 |
1985年 | 271篇 |
1984年 | 296篇 |
1983年 | 192篇 |
1982年 | 221篇 |
1981年 | 157篇 |
1980年 | 115篇 |
1979年 | 137篇 |
1978年 | 58篇 |
1977年 | 48篇 |
1976年 | 48篇 |
1971年 | 5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21.
介绍了孔内纠偏与造斜技术在处理怒江松塔水电站孔内事故中的特殊应用。在覆盖层钻探中由于地层软硬不均,使得套管偏斜,阻碍了钻探工作的Jt~,J进行,使用纠偏技术进行钻孔纠偏,保证了孔壁垂直,提高了钻进质量;在破碎岩石中钻进,由于地层破碎塌孔造成埋钻使得钻进无法进行,如果废孔将会造成成孔成本的巨大浪费,使用孔内造斜技术进行孔内事故的处理,有效地消除了埋钻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了钻探工作继续进行。孔内纠偏与造斜技术在怒江松塔水电站深厚覆盖层及破碎岩石钻探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22.
923.
云南中甸-大具断裂上新发现的地震地表破裂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甸-大具断裂是川滇菱形块体的西南边界,总体走向310°—320°。近年来我们对该断裂进行了1:50000条带状地质填图,发现了断裂活动的地质地貌证据。其中,在丽江大具盆地内(金沙江右岸)沿断裂新发现一处典型地震地表破裂带,长约600m,宽120m左右,主要表现为地表挤压鼓包、挤压垄脊、张裂缝、挤压阶区等,呈NW走向,与中甸-大具断裂走向基本一致。野外工作中,我们详细记录和测量了地表破裂的破裂样式、破裂规模和相关定量数据,利用旋翼无人机测绘了地表破裂带的形态和展布,获得了高精度DEM,分析了地表破裂表现出的运动性质。在已有资料的基础上讨论了地表破裂的形成时代、归属、震级大小,简要分析了其发震断层。新地震地表破裂带的发现为进一步研究中甸-大具断裂活动特征、古地震及地震危险性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924.
925.
目前国内地磁台垂直分量磁变以的灵敏度都普遍偏低,不能适应一些研究工作的需要,必须予以适当的提高,本文在基本不改变仪器固有灵敏度的前提下,采取记录光线二次反射法,以提高仪器的记录灵敏度,利用这种方法既使仪器的灵敏度提高一倍同时又保证了仪器原有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926.
927.
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成因——来自岩石结构与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川东北普光气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的岩石结构Sr的含量和Sr同位素组成,讨论了它的成因,飞仙关组优质储层为成岩期埋藏交代白云化作用的产物,来自岩石结构和Sr同位素和Sr含量的证据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与准同生白云岩比较,埋藏白云岩的岩石结构和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与前者有显著差别;(2)飞仙关组所有各类碳酸盐岩(或矿物)具有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6588~0.708187,覆盖了全球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的变化范围(0.7076~0.7078),平均值0.707656与全球早三叠世平均值(0.707743)基本一致;(3)埋藏白云岩~(87)Sr/86Sr比值变化范围为0.707122~0.707419,平均值0.707421,都略低于全球早三叠世海水Sr同位素变化范围和平均值,但与已报道的川东北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海水Sr同位素变化范围(0.707330~0.707383)和平均值(0.707350)都非常接近,说明白云石化流体具有强烈的川东北地区早三叠世飞仙关期海水Sr同位素组成特征;(4)综合岩石结构、Sr同位素和Sr含量地球化学特征,证明飞仙关组白云岩储层为成岩期埋藏交代作用产物,白云石化流体来自地层中高Sr和高盐度的海源地层水. 相似文献
928.
柴达木盆地中深层混积岩储层形成机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通过岩心观测、普通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和岩石物性等分析,系统阐述了柴达木盆地典型中深层(西北区南翼山构造E32-N1)混积岩的岩石学、储集空间/物性和成岩作用等特征,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储层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混积岩以(泥质)泥晶灰岩、钙质含量较高的砂岩和粉砂岩及其混积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改造的裂缝和粒间溶蚀孔隙为特征,物性总体表现为低孔-特低孔、超低渗-非渗透;有利于形成储层的成岩作用是溶蚀和构造裂缝作用;储层形成机制可归纳为"岩性是基础,裂缝是条件,溶蚀是关键"。这可为区域中深层混积岩储层,乃至陆相湖泊混合沉积储层的研究与油气勘探开发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29.
930.
单层土体结构岩溶土洞的形成机理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岩溶土洞是岩溶区工程路基施工中的主要地质灾害。本文首先对广西桂林阳朔高速公路雁山段、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广西贵港段两个典型工程路基单层土体结构的岩溶土洞进行详细剖析,然后通过室内模型试验、崩解试验的验证,研究岩溶土洞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单层土体结构的岩溶土洞发育是先从基岩面逐渐往地面发展,在发展过程中,对于较厚的土层,岩溶土洞的发育与扩展分为3个阶段:(1)基岩面附近的土洞形成与地下水位的承压状态和地下水位初始下降速度密切相关,土洞的形态主要以缝(洞)的形式出现,规模较小,多形成于土体中的裂隙面或非均质部位;(2)在地下水包气带(季节变动带)土洞的扩展以崩解为主,规模较大;(3)近地表(垂直渗入带)土洞扩展机制以上部降雨入渗、洞顶剥落为主,崩塌块体较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