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90517篇 |
免费 | 28403篇 |
国内免费 | 5577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4119篇 |
大气科学 | 26257篇 |
地球物理 | 22009篇 |
地质学 | 67321篇 |
海洋学 | 24057篇 |
天文学 | 1503篇 |
综合类 | 8372篇 |
自然地理 | 1105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60篇 |
2023年 | 2259篇 |
2022年 | 4428篇 |
2021年 | 5568篇 |
2020年 | 5315篇 |
2019年 | 8359篇 |
2018年 | 7825篇 |
2017年 | 7445篇 |
2016年 | 7622篇 |
2015年 | 7937篇 |
2014年 | 7416篇 |
2013年 | 8587篇 |
2012年 | 9293篇 |
2011年 | 9099篇 |
2010年 | 9198篇 |
2009年 | 8229篇 |
2008年 | 7578篇 |
2007年 | 7354篇 |
2006年 | 6844篇 |
2005年 | 5738篇 |
2004年 | 5153篇 |
2003年 | 4094篇 |
2002年 | 3992篇 |
2001年 | 3622篇 |
2000年 | 2965篇 |
1999年 | 2157篇 |
1998年 | 1837篇 |
1997年 | 1854篇 |
1996年 | 1460篇 |
1995年 | 1388篇 |
1994年 | 1247篇 |
1993年 | 1213篇 |
1992年 | 1061篇 |
1991年 | 762篇 |
1990年 | 747篇 |
1989年 | 605篇 |
1988年 | 535篇 |
1987年 | 416篇 |
1986年 | 361篇 |
1985年 | 276篇 |
1984年 | 320篇 |
1983年 | 201篇 |
1982年 | 242篇 |
1981年 | 163篇 |
1980年 | 121篇 |
1979年 | 152篇 |
1978年 | 67篇 |
1977年 | 51篇 |
1972年 | 50篇 |
1971年 | 58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随着采矿等矿业活动在全球范围内的大面积进行,人们对矿山及其周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持续增加。电感耦合多接收等离子体质谱仪(MC-ICP-MS)的出现推动了同位素的地球化学研究,也使得同位素示踪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探究矿山环境中的各类问题。为强调同位素示踪技术在复杂矿山环境中应用的重要性及其能解决科学问题的多样性,本文调研和分析了截至2022年7月国内外学者公开发表的借助同位素示踪技术测试、分析矿山水文环境中的地球化学过程及污染物来源/影响等方面的论文及其数据,研究区涵盖二十多个国家、四十多个地区。通过总结发现:水体氢、氧同位素示踪技术是矿山水源解析、水力联系研究及酸性矿山废水(AMD)源识别的有效工具;硫酸盐硫、氧同位素示踪技术为研究矿山环境中的硫酸盐来源、AMD酸化过程及污染、细菌硫酸盐的还原作用与元素迁移转化等提供重要支持;重金属(铅、镉、锌、汞等)同位素示踪技术是探究矿山及附近环境中的金属污染来源及不同来源贡献率的有效手段。大量研究表明,虽然同位素技术在解析矿山环境污染物来源和特征污染物迁移转化机制以及揭示矿山水文地球化学过程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但目前的大部分研究局限于应用单一/少数同位素对矿山环境介质进行短时间示踪研究。因此,未来需进一步发展多同位素示踪技术,并对矿山环境中存在的各类问题进行长期、持续地监测调查,提出有效的污染防治新方法。
相似文献93.
针对标准粒子滤波算法中存在的计算量大和粒子的权值退化的缺陷,将均值漂移算法和PF算法进行融合,设计基于均值漂移搜索算法的粒子滤波新算法。该算法仍遵从粒子滤波算法的计算框架,基本原理是利用MS算法对粒子的聚类作用,将均值漂移思想融合到粒子滤波算法的重要性采样过程中,对粒子集进行确定性搜索,使每个粒子收敛于局部最优值,这样粒子的状态表示更接近真实的状态分布,因此只需较少的粒子数便可达到未嵌入MS的使用大量粒子数的粒子滤波状态估计的性能,从而在缓解粒子的权值退化的同时提高粒子滤波算法的实时性。大量的数值试验和对GPS/DR组合导航数据处理的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4.
95.
根据地下资源开发地区岩层与地表移动机理,研究了地面沉陷时路基产生的破坏影响,分析、总结了路基沉陷特征,给出了确定路基和矿柱强度及稳定性的验算方法,以及路基出现坍塌或滑坡等灾害事故的评估方法,提出了地面沉陷区路基防治技术,并列举了治理路基沉陷的例子。 相似文献
96.
认识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的色度特征及其空间分布,理解其与现代气候因子之间的联系,对于高原地区黄土-古环境重建和揭示第四纪环境变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研究区表层土壤色度的详细分析,对比现代气候资料,探讨了青藏高原东部表层土壤色度的空间变化特征及其环境意义。结果表明:① 高原东部表土色度参数空间变化特征差异显著,表现为随纬度升高,土壤亮度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而红度和黄度则逐步减小;随经度的升高,黄度先增大后减小,而红度值逐步减小;红度和黄度整体随着海拔上升而呈先减小后升高的特征。这些变化特征和差异是表土色度对高原东部复杂地理环境和水热条件变化响应的结果。② 在高原的干旱-半湿润区,土壤亮度对降水的响应敏感;红度和黄度对大尺度的温度变化响应较敏感,而较冷的环境下,红度对温度响应复杂,但与降水存在一定的联系。红度/黄度比值主要指示了气候控制下的赤铁矿和针铁矿的变化和竞争,对干旱-半湿润区域的降水变化响应较为敏感。青藏高原东部现代表土色度与气候密切相关,其空间变化特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地区现代气候因子的空间变化;另一方面由于该区地形和气候复杂多变,部分色度指标与气候关系复杂,在重建青藏高原东部黄土古环境变化历史时需要谨慎。 相似文献
97.
98.
Impacts of primary deforestation upon limestone slopes in northern Vancouver Island, British Columbi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ffects of deforestation upon slopes in limestones and in volcanic rocks in the Benson River valley, northern Vancouver Island, have been investigated quantitatively. Postlogging soil erosion and vegetal regeneration success were assessed by measuring soil depth, percent bare rock and moss cover, and the numbers and diversity of trees, shrubs, and plants on 25 sampling sites, each containing ten measuring quadrats selected at random. Sixteen sites were on the Quatsino Formation, a well-karstified limestone, and nine on the Karmutsen Formation of basaltic lavas. Eight sites were of virgin forest, 16 were logged between 1970 and 1983, and one (on limestone) was logged in 1911. Both bedrock types were significantly affected by the cutting. There was greater loss of soil and an increase in bare rock on the limestones. Erosion wa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burning on the limestones but not on the volcanics. Within-group comparisons on the limestones determined that steeper slopes and harder burned areas suffered the most and are slowest to regenerate. Volume of timber on the 1911 site was 19 percent of that in similar uncut forest sites. It appears that complete recovery on the barren limestone slopes will require at least some centuries. 相似文献
99.
劈裂拉伸破坏是隧洞围岩失稳破坏的主要形式之一。现阶段,在动态劈裂条件下岩石裂纹扩展及对应阶段的能量演化机制鲜有涉及。基于此,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对锦屏大理岩试样进行了不同弹速下的劈裂试验,并借助ANSYS/LS-DYNA有限元软件,模拟试样动态劈裂破坏过程。从试验测试和数值计算角度,重点分析大理岩劈裂过程中的裂纹扩展机制以及能量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在应变率为5~35 s−1时,大理岩的动态拉伸强度与应变率呈线性正相关,同其他地区大理岩相比较,锦屏大理岩的应变率敏感性相对较低;随着弹速的增加,系统内能和动能均增大,在试样破坏的瞬间系统内能降至最低;采用标定的Cowper-Symonds本构模型参数进行数值模拟,所得的试样最终破坏形态与试验观察到的现象基本一致。研究结果可为具体工程应用提供指导和参考。 相似文献
100.
2019—2021年期间,由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牵头组织实施的“南方页岩气地质调查工程”,以实现“新区、新层系、新类型、新认识”四新领域油气调查战略发现和突破,推动创建页岩气勘查开发新格局为目标,按照总体部署、分步实施、点上突破、面上评价原则,重点开展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地质调查与评价工作。圈定并优选了一批页岩气远景区和有利区,部署实施了二维地震、参数井和压裂试气工程,实现了长江上游新区新层系页岩气重大突破和发现,完成垭紫罗裂陷槽、皖江、川西南等重点地区页岩气资源潜力评价。这些成果大大提振了南方复杂构造区页岩气油气资源勘查的信心,推动了油气地质调查与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形成了页岩气成藏理论新认识和调查评价新技术,发挥了公益性油气资源调查的引领和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