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422篇
  免费   12575篇
  国内免费   18380篇
测绘学   9784篇
大气科学   6711篇
地球物理   9262篇
地质学   33185篇
海洋学   9584篇
天文学   693篇
综合类   4376篇
自然地理   7782篇
  2024年   380篇
  2023年   1195篇
  2022年   3217篇
  2021年   3906篇
  2020年   3097篇
  2019年   3736篇
  2018年   3179篇
  2017年   3032篇
  2016年   2970篇
  2015年   3688篇
  2014年   3472篇
  2013年   4385篇
  2012年   4748篇
  2011年   4745篇
  2010年   4664篇
  2009年   4295篇
  2008年   4320篇
  2007年   4118篇
  2006年   3934篇
  2005年   3256篇
  2004年   2485篇
  2003年   1780篇
  2002年   1843篇
  2001年   1646篇
  2000年   1365篇
  1999年   608篇
  1998年   248篇
  1997年   193篇
  1996年   125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66篇
  1992年   70篇
  1991年   43篇
  1990年   50篇
  1989年   20篇
  1988年   26篇
  1987年   38篇
  1986年   39篇
  1985年   37篇
  1984年   31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6篇
  1963年   4篇
  1958年   5篇
  1957年   18篇
  1954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储量计算与勘探线剖面计算机辅助成图一体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引入关系教据库和GIS自动编图技术,改进传统的垂直断面法储量计算过程,可实现矿山储量计算和勘探线剖面计算机辅助成图的同步和一体化.在共用的矿山地矿信息点源数据库平台基础上.通过设置本地数据库,形成GIS操作时的外挂属性库,用来保存储量计算和机助成图过程中的动态数据.储量计算中的每一步骤中,用户以GIS为操作界面来同步实现对空间图元和外挂属性的操作,这其中对工程样段组合、矿体边界圈连和剖面制图综合等开发了大量自动化辅助功能.储量计算的各步完成后,勘探线剖面图和储量报表即同步生成.这种改进的工作方式实现了垂直断面法全过程的计算机辅助化,将提高这一传统方法的应用效率.  相似文献   
93.
个旧矿区遥感异常信息解译及找矿远景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以TM多光谱遥感数据为基本信息源,从实际地质情况出发,采用计算机识别和人工判读相结合,对区内的线形、环形构造进行了解译.应用比值 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区内热液弱蚀变信息进行了提取.在此基础上,综合利用已知矿床的分布以及遥感构造信息、遥感蚀变晕信息,结合已有的物化探资料,分析出4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94.
浙西南淡竹花岗闪长岩中锆石的成因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汪相  陈洁  罗丹 《地质论评》2008,54(3):387-398
本文对浙西南地区淡竹花岗闪长岩中的锆石群进行了形态学、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的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该花岗闪长岩中存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锆石: 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前者为自形—半自形的长柱状晶体, 无色透明, 富含岩浆和矿物包裹体, 其背散射电子图像 (BSE图像) 显示出均匀的内部构造 (少数具有韵律环带构造), 其晶型指数落在钙碱性系列花岗闪长岩的范围内; 后者大多数以增生边的形式围绕岩浆锆石生长, 极少量呈他形的粒状晶体, 呈黄褐色—半透明, 其BSE图像亦呈现均匀的内部构造。这两类锆石在化学成分上有较大的差异, 表现为岩浆锆石比变质锆石明显地富U、Th、Y等阳离子置换元素。锆石LAICPMS UPb定年分析结果表明, 岩浆锆石和变质锆石分别形成于1875±33 Ma和209±12 Ma两个不同的时代, 为浙闽运动和印支运动在浙西南地区的表现提供了有力的客观证据。  相似文献   
95.
桃山铀矿田桃山断裂及其保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万良 《地质论评》2008,54(6):768-774
桃山铀矿田位于江西省中部,断裂构造发育,既有成矿构造,也有保矿构造,其中斜贯桃山矿田的桃山断裂即是一保矿构造,它形成于车免近时期,走向北东,倾向南东,右行正断,并具铰链断层性质,上盘地块掀斜下落,致使上盘成矿壳层向NW和NE倾斜,由于倾末端的侵蚀深度较小,保矿条件较好,加强这些地带的铀矿勘查和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6.
黔东震旦系—下寒武统黑色岩系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通过对黔东丹寨南皋剖面和三都渣拉沟剖面的稀土元素分析发现:两条剖面的梅树村期与筇竹寺期 分界处大量稀土元素明显富集,黑色页岩中存在明显的Ce负异常和Eu、Y 正异常,表明为缺氧和热水沉积的产物。 这套黑色岩系总体沉积于缺氧和具热水注入的环境中,但发生缺氧和热水注入的时间和强度在不同地方会有不同 的表现。  相似文献   
97.
云南罗平中三叠世安尼期生物群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介绍了云南罗平地区新发现的罗平生物群的产出层位、生物面貌、保存特征、古地理位置及其研究意义。该生物群产于关岭组二段薄层泥晶灰岩中,地层对比和化石鉴定表明其时代为中三叠世安尼期,以鱼类为主,伴生有爬行类、两栖类(?)、棘皮动物、节肢动物(甲壳类、昆虫等)、双壳类、腹足类以及植物化石;化石保存完好,分布广泛,埋藏方式独特。罗平生物群无论在丰度、分异度及化石保存上都极为罕见和独特,对研究埋藏学、古生态学、古地理以及三叠纪海洋生物尤其是海生爬行类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8.
邹平王家庄铜矿床成矿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家庄铜矿床的矿化脉石英中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16 ~ 566 ℃之间,均值为 289 ℃;盐度介于7.2%~63.2% NaCleq,均值为21.1% NaCleq。流体的气相成分主要为H2O和CO2。在均一温度为240 ~ 440 ℃区间内,出现了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共存现象,以及加温后富气相包裹体均一到气相和同期富液相包裹体均一到液相的特征,表明成矿流体曾发生过沸腾作用;其中第一次发生于360 ~ 400 ℃,主要形成高温、高盐度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第二次发生于240 ~ 320 ℃,主要形成高—中温、高盐度的含子晶的三相水溶液包裹体和高—中温、中盐度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及高—中温、低盐度富气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之后主要形成富液相的两相水溶液包裹体,具有中低温和中盐度的特征。矿化脉石英中的δ18OH2O介于-1.14‰ ~ 1.79‰之间,均值为0.94‰;δD介于-63.70‰ ~ -56.50‰之间,均值为-59.8‰;说明王家庄铜矿床的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后期混入大气降水。矿石矿物的δ34S变化于-8.80‰ ~ -2.80‰之间,均值为-6.33‰。矿石矿物的n(206Pb)/n(204Pb)介于18.1684 ~ 18.3637之间,均值为18.2892;n(207Pb)/n(204Pb)介于155546 ~ 156342之间,均值为155777;n(208Pb)/n(204Pb)介于38.1286 ~ 38.4840之间,均值为38.2780。说明矿石具有贫重硫和富放射性成因铅的特征,硫、铅主要来源于深部,后期可能受到地壳物质或大气降水的混染。  相似文献   
99.
谢锦龙  黄冲  向峰云 《地质科学》2008,43(1):133-153
南海西部海域构造复杂,主要发育有北东—北东东向、北西向和近南北向3组深大断裂。其中,北西向断裂与板块汇聚、碰撞有关,多具走滑性质;北东—北东东向断裂具有与中国东部裂谷盆地相似的发育特点,呈张扭性质;近南北向断裂可能是南海在扩张活动期间于洋、陆壳过渡部位形成的走滑调节断裂,是洋盆扩张的西部边界。新生代里,南海经历了4次成盆事件与3期扩张活动,盆地经历了古新世—中始新世陆缘断陷、渐新世—早中新世扩展与中中新世以来的热沉降3个演化阶段。陆缘断陷阶段的充填系列主要是北东—北东东向与北西向的河流—冲积扇、湖泊沼泽等陆相沉积及火山岩等;盆地扩展阶段表现为中-小型断陷、断-坳陷逐渐复合与联合为大-中型坳陷,古地理格局逐渐由河流与湖沼陆相环境演变为滨海至浅海相的沉积环境;热沉降阶段的成盆活动逐渐减弱以至停止,地层表现超覆,盆地出现联合迹象。结合以往勘探与油气资源调查成果分析,认为南海西部海域陆架陆坡区发育的大-中型沉积盆地石油地质条件良好,蕴藏着丰富的油气资源,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0.
干旱生态环境及水资源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5,他引:2  
西北地区现代气候变化基本特征是冬暖夏干,采用脆弱度和影响指数方法定量评价了生态环境对全球气候变暖响应,重点阐述了西北现代气候变化对干旱生态环境和水资源这两个领域的影响.结果表明: 由于现代气候变干变暖的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西北地区的黄土高原、黑河流域、石羊河流域、甘南高原和黄河首曲的地域生态环境有不断退化的趋势.气候变干使渭河上游、黄河上游(洮河和大夏河)以及黄土高原中部7条主要河流的径流量呈明显下降趋势,引起水资源短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