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341篇
  免费   12210篇
  国内免费   19055篇
测绘学   9838篇
大气科学   6597篇
地球物理   9436篇
地质学   34552篇
海洋学   9969篇
天文学   579篇
综合类   4145篇
自然地理   7490篇
  2024年   646篇
  2023年   1714篇
  2022年   3473篇
  2021年   4151篇
  2020年   3387篇
  2019年   3764篇
  2018年   3254篇
  2017年   3139篇
  2016年   3178篇
  2015年   3843篇
  2014年   3572篇
  2013年   4355篇
  2012年   4755篇
  2011年   4640篇
  2010年   4580篇
  2009年   4219篇
  2008年   4248篇
  2007年   4048篇
  2006年   3862篇
  2005年   3202篇
  2004年   2434篇
  2003年   1733篇
  2002年   1785篇
  2001年   1575篇
  2000年   1294篇
  1999年   530篇
  1998年   202篇
  1997年   149篇
  1996年   95篇
  1995年   68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52篇
  1989年   25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53篇
  1986年   60篇
  1985年   45篇
  1984年   40篇
  1983年   31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23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6篇
  1963年   6篇
  1957年   18篇
  1954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91.
目的:研究卫矛醇对C6胶质瘤细胞株的体外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将C6大鼠胶质瘤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卫矛醇干预组、卫矛醇+雷帕霉素组、卫矛醇+3-MA组,各组予不同药物孵育,采用MTT法检测卫矛醇对C6细胞的体外增殖抑制率,筛选出抑制率相对较高且生长状态良好的细胞;应用Hoechest 33342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凋亡亚显微结构的改变,采用免疫荧光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与凋亡和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卫矛醇对C6胶质瘤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良好的浓度-效应相关性,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浓度的增加,细胞的增殖抑制率上升(P<0.01);Hoechst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共同孵育卫矛醇24 h后的C6细胞出现明显的核固缩现象,证明有大量的细胞出现凋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促凋亡基因Bax表达上调,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下调。结论:卫矛醇能够抑制C6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ax、下调Bcl-2有关。  相似文献   
492.
任永健  张成信  孟庆伟 《地质学报》2022,96(7):2333-2347
本文通过岩石组合特征和区域对比,将张广才岭南部西蛤拉河子—大锅盔一带分布的浅变质地层重新厘定为杨木岗组。为了确定杨木岗组的形成时代和沉积物源,进行了碎屑锆石U- Pb年代学和微体古生物地层学研究。锆石大多数呈自形—半自形晶,显示典型振荡岩浆生长环带,暗示其岩浆成因。该地层中测得的两组碎屑锆石U- Pb产生多组谐和年龄,其中PM010- TW样品56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307 Ma,DB02- TW样品51个测点最小峰值(谐和)年龄为275 Ma;覆盖在杨木岗组之上的中生代二浪河组安山岩的定年结果为181. 1±0. 9 Ma,表明杨木岗组形成于早二叠世晚期。杨木岗组中获取疑源类化石组合出现了新元古代晚期—早寒武世和奥陶纪地层常见分子,结合碎屑锆石年龄结果,反映杨木岗组沉积时周围存在早古生代和中—新元古代地质体。碎屑沉积岩Al2O3/TiO2平均值为24. 44,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曲线具有轻稀土富集、重稀土稳定和负Eu异常特征,结合碎屑锆石的年龄频数可以看出,确定杨木岗组的沉积物主要来源于沉积盆地周围的晚古生代早期中酸性火成岩,次要物源由沉积盆地周边的早古生代地质体和近地表的中—新元古代地质体提供。佳木斯地块为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上晚古生代地层的形成提供了部分物源,暗示佳木斯地块与松嫩- 张广才岭地块于早二叠世之前已完成拼合。  相似文献   
493.
李晓华  张茹 《北京测绘》2021,35(5):678-683
以西安钟楼的精细测绘与三维建模为工程实例,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钟楼进行精细扫描测量,构建了准确翔实的钟楼三维模型,绘制了楼体详尽的纵横剖面、立面等二维图,为钟楼修缮和存档提供了准确的测量数据、图形、图像及模型.此外,通过该案例,详细分析了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在中国古建筑测绘应用中的技术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494.
新型基础测绘发展能促进自然资源管理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新型基础测绘的构建是以"地理实体"为视角和对象开展的.本文提出了基于地理实体的房地一体成图、建库一体化的总体思路和关键技术解决方案,实现了现有房地数据到房地一体化地理实体的转换,并建成了广东省房地一体成图建库软件.本文方法提高了房地建库的工作效率和自动化程度,并为数据的后续更新与利用提供了便利基础.  相似文献   
495.
雄安新区内地热资源丰富,区内有牛驼镇地热田、容城地热田和高阳地热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较早,但是对其深部热源机制仍未形成统一观点。为了研究雄安新区内地热田深部热源机制,在新区及外围进行了深反射地震和长周期大地电磁探测,对取得的同剖面的深反射地震和大地电磁数据进行处理和综合解释,探明了研究区从地表至莫霍面范围内地质构造和电性结构。下地壳结构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与大地电磁剖面上有很好的对应关系。电阻率低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存在一系列反射同相轴,且同相轴可以延续到莫霍面,电阻率高值区对应着在深反射地震剖面上无明显连续反射同相轴,尤其是在莫霍面之上呈现地震反射近似"空白区"。结合区域地热资料构建了研究区深部地热地质模型,对新区内深部地热机制进行了解释。该模型为"二元"生热模型,其热源包含两个部分,深部地幔热源和地壳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放射性元素衰变生热占地表热流的接近30%,而幔源热流在地表热流中的占比可达约70%。在牛驼镇下方,莫霍面以上,由于地幔热物质上涌造成下地壳上隆,幔源岩浆底侵作用于下地壳形成了局部热异常,该热异常具有低速高导的地球物理特征,认为是牛驼镇地热田和容城地热田的深部热源;以区域断裂为热通道,大地热流由深部向上传导、扩散到牛驼镇凸起和容城凸起顶部,对碳酸盐岩储水层进行加热,形成地热储层;上覆新近系沉积地层是良好的热盖层。  相似文献   
496.
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现代构造活动特征的探讨   总被引:129,自引:16,他引:113  
本文通过对我国西南地区以及相邻的越南、缅甸北部地区的51个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和10个地震破裂带资料的力学分析,讨论了我国西南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及现代构造活动特征。并得出由鲜水河断裂带、安宁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通海曲江断裂带和红河断裂带所围成的一个不封闭菱形地块相对外围区域有向南南东移动的趋势。此菱形地块控制着我国西南地区的主要地震活动。  相似文献   
497.
云南省禄劝县开发方向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禄劝县隶属昆明市辖区,是一个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境内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但地表切割强烈,山高谷深,坝地仅占总面积的1.6%,复杂的地貌条件严重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发展.从禄劝县资源优势出发,变劣势为优势,提出发展生态种植业,生态养殖业和生态林果业的持续农业发展方向,使禄劝县发展成昆明市的菜篮子基地,为农民脱贫致富,增加收入提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路子.  相似文献   
498.
城乡一体化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成都市从2003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城乡一体化试点,准确把握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顺利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一环。根据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特点,采用回归方法预测了城市化发展水平,并借鉴国际城市和国内沿海城市的发展经验,提出成都市城乡一体化应采取的总体思路和发展模式,结合成都市城市化水平预测结果,提出其分阶段、分步骤实施的时间阶段。  相似文献   
499.
采用SPSS软件,对2003年0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逐月水质监测数据进行数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毕节市饮用水水质污染有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和空间差异;且不同污染物对水体污染的贡献率各不相同,总磷和粪大肠菌群所占份额最大,方差累积贡献率达77%。在此基础上,利用加权综合污染指数对水体水质污染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倒天河水库和利民水库,水质污染总体较轻.饮用水水质符合《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Ⅲ类水质标准;最后提出加大水环境保护的建议。  相似文献   
500.
生态农业是当今农业发展的方向。也是区域农业高效发展的必由之路,环县农业存在结构不合理,产业化进程缓慢,生产基础薄弱,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欲使生态农业高效发展,应把资源、环境与农业经济发展结合起来,采取调整产业结构、建立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加快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大资金和科技投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