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4187篇 |
免费 | 12582篇 |
国内免费 | 1986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361篇 |
大气科学 | 7143篇 |
地球物理 | 9888篇 |
地质学 | 35880篇 |
海洋学 | 10330篇 |
天文学 | 627篇 |
综合类 | 4419篇 |
自然地理 | 798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699篇 |
2023年 | 1781篇 |
2022年 | 3600篇 |
2021年 | 4309篇 |
2020年 | 3528篇 |
2019年 | 3919篇 |
2018年 | 3422篇 |
2017年 | 3286篇 |
2016年 | 3345篇 |
2015年 | 4023篇 |
2014年 | 3765篇 |
2013年 | 4582篇 |
2012年 | 4931篇 |
2011年 | 4803篇 |
2010年 | 4770篇 |
2009年 | 4416篇 |
2008年 | 4455篇 |
2007年 | 4239篇 |
2006年 | 4012篇 |
2005年 | 3331篇 |
2004年 | 2553篇 |
2003年 | 1838篇 |
2002年 | 1914篇 |
2001年 | 1686篇 |
2000年 | 1374篇 |
1999年 | 611篇 |
1998年 | 252篇 |
1997年 | 175篇 |
1996年 | 123篇 |
1995年 | 99篇 |
1994年 | 77篇 |
1993年 | 67篇 |
1992年 | 67篇 |
1991年 | 41篇 |
1990年 | 56篇 |
1989年 | 27篇 |
1988年 | 39篇 |
1987年 | 53篇 |
1986年 | 62篇 |
1985年 | 48篇 |
1984年 | 40篇 |
1983年 | 31篇 |
1982年 | 31篇 |
1981年 | 23篇 |
1979年 | 29篇 |
1978年 | 6篇 |
1977年 | 6篇 |
1963年 | 6篇 |
1957年 | 19篇 |
1954年 | 37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41.
合肥地区位于我国大陆中部,其内展布有多条活动断裂,包括著名的郯庐断裂带.由于该地区大部分断裂是隐伏的,其分布位置、活动特性及构造仍存在争议.本文利用PS-InSAR技术处理了合肥地区2017年10月至2019年8月共52景Sentinel-1A卫星升轨SAR数据,获取了该区域的平均形变速率图.我们发现池河—太湖断裂、桥头集—东关断裂和肥中断裂构成的三角形块体内存在与断层活动相关的地壳InSAR形变.利用贝叶斯方法,本文分别对三条断裂附近区域的形变进行了反演.结果 显示:池河—太湖断裂的走向为北北东,倾向南东,运动特性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少许拉张分量;桥头集—东关断裂的走向为北西,倾向北东,活动特性以右旋走滑为主兼具部分逆冲分量;肥中断裂为一条走向近东西、倾向向南的左旋走滑兼具逆冲运动的断裂.综合三条断裂的运动特征,我们推断该三角形块体受到郯庐断裂的活动和北西方向挤压作用的综合影响,整体有轻微旋转趋势.这可能是该地区小震聚集的原因,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942.
ZHANG Renhua LI Zhaoliang SUN Xiaomin ZHU Zhilin & WANG Weimin Institute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Beijing China LSIIT 《中国科学D辑(英文版)》2005,(1)
This paper proposes a basic equa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interaction between surface objects on the basis of the principle of heat balance in the interface. The solution of this equation takes account of the contribution of sensible heat flux and latent heat flux more completely, compared with traditional solution for surface cooling and heating processes. By the aid of the experimental data conducted in the Xiaotangshan experimental site, Beijing, both the non-applicability of Kirchoff's law and the measurability of surface emissivity in a non-isothermal system have been highlighted. Two methods called ventilation and time-delay compensa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reduce the error induced by change of surface temperatures of non-isothermal objects during the measurement of emissivity. Based on the solution of the basic equation, this paper has analyzed and pointed out the misunderstanding in comprehension and application of Kirchoff's law published in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943.
研究表明很多地震前后存在明显的热红外辐射异常.影响地物热红外辐射信息的因素很多,而地震相关的热红外辐射异常是强干扰背景下的弱信息,难以简单地将其提取出来.本文将地震相关的热红外辐射异常作为一种事件性的信号分析,通过小波包分析将热红外辐射信息的时间序列分解成不同频带的信号,通过分析各频带信号能量的变化规律进行事件性信号检测.2005年11月26日九江地震、2006年4月21日堪察加地震和1998年8月27日伽师地震的研究结果表明,小波包分析能有效检测这种事件性信号,同时显示这种事件性信号与地震活动之间关系的机理和时空演化特征是进一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944.
945.
登州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2010年在登州浅滩海域采集的沉积物样品资料,划分了研究区表层沉积物的分布类型,分析了登州浅滩海域沉积物的分布特征和粒度参数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沉积物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登州浅滩海域表层沉积物主要包括砾石、砾砂、粗砂、中粗砂、中砂、细砂、粉砂质砂、砂质粉砂、粉砂、黏土质粉砂、粉砂质黏土等11种类型;浅滩沉积物以中粗砂为主,水道东侧以砾砂为主,西侧主要成分为黏土质粉砂;沉积物粒径具有自南向北由细变粗再变细,自东向西由粗变细的趋势;区域表层沉积物的分布格局与水动力环境相适应。 相似文献
946.
The phase one project of the twin jetties at the Tao-er Estuary yields no effect on the flow, and there is a large area of deposition. A numerical model is employed to simulate the flow field, and the scouring and silting in the channel be-tween the two jetties a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effective tidal flux between the two jetties is reduced due to the notch located at the heel of the east jetty, and the effect of contraction-flush is not obvious. As for the regulation of this kind of estuary under the tide action, the capability of tidal flux should be fully used. 相似文献
947.
本研究利用吸收光谱和荧光激发-发射矩阵光谱-平行因子分析(EEMs-PARAFAC),研究了养马岛附近海域海水中有色溶解有机质(CDOM)的浓度、组成、来源和生物可利用性,并估算了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对CDOM及具有生物可利用性CDOM的贡献。结果表明,表、底层海水中CDOM浓度(以吸收系数a350计)平均值分别为1.62±0.42 m-1和1.30±0.47 m-1,光谱斜率(S275-295)平均值分别为0.022±0.003 nm-1和0.023±0.003 nm-1。利用PARAFAC模型识别出4种荧光组分,分别为陆源类腐殖酸C1、类色氨酸C2、类酪氨酸C3和微生物源类腐殖酸C4。荧光指数(FIX)、腐殖化指数(HIX)和生物指数(BIX)显示,CDOM受陆源输入和海洋自生源的综合影响。降解实验结果显示,表、底层海水中生物可利用性CDOM百分比(%△a350)平均值分别为(23.36%±17.94%)和(8.93%±20.30%)。C1、C2和C4组分的荧光强度在培养之后降低,而C3组分的荧光强度上升。各荧光组分生物可利用性依次递减的顺序为:%△C1(23.75%±8.96%)>%△C4(20.83%±11.71%)>%△C2(11.67%±38.87%)>%△C3(-29.61%±39.90%),显示培养之后CDOM的平均分子量和腐殖化程度降低。表层海水中a350、%△a350与Chl a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关系,据此可以估算出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对CDOM的贡献为36.9%,对具有生物可利用性CDOM的贡献为85.0%。 相似文献
948.
近年来,济南岩溶水有机污染越来越突出,为了探究济南岩溶水有机污染对居民健康造成的影响,保障饮用水安全,该文在系统分析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用US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模型,根据实际采样测试数据,分析评价了济南东部3处岩溶水井点的有机污染对其范围内暴露人群造成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检出的主要有机污染物为三氯甲烷、四氯化碳、三氯乙烯、四氯乙烯。3个水井的有机污染非致癌风险未超过限值1,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四氯化碳的非致癌风险所占比例最大,为89.85%; 3个采样点有机污染致癌风险,超出了其可接受水平的最小限制10-6,但均未超出可接受的致癌风险的最大限制10-4,风险指数均在10-6~5.0×10-5之间,应该引起关注,产生致癌风险的主要污染物为三氯乙烯。有机污染非致癌风险和致癌风险的主要暴露途径为呼吸吸入,其次是饮水吸收,皮肤接触暴露途径风险值最小。 相似文献
949.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