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974篇
  免费   12403篇
  国内免费   19444篇
测绘学   9913篇
大气科学   6929篇
地球物理   9847篇
地质学   35289篇
海洋学   10194篇
天文学   664篇
综合类   4290篇
自然地理   7695篇
  2024年   690篇
  2023年   1750篇
  2022年   3553篇
  2021年   4239篇
  2020年   3484篇
  2019年   3849篇
  2018年   3336篇
  2017年   3237篇
  2016年   3298篇
  2015年   3933篇
  2014年   3679篇
  2013年   4458篇
  2012年   4847篇
  2011年   4757篇
  2010年   4652篇
  2009年   4309篇
  2008年   4333篇
  2007年   4126篇
  2006年   3926篇
  2005年   3251篇
  2004年   2469篇
  2003年   1778篇
  2002年   1824篇
  2001年   1610篇
  2000年   1323篇
  1999年   590篇
  1998年   244篇
  1997年   200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93篇
  1994年   81篇
  1993年   67篇
  1992年   81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63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41篇
  1987年   56篇
  1986年   67篇
  1985年   46篇
  1984年   41篇
  1983年   35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24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31篇
  1978年   7篇
  1963年   6篇
  1957年   18篇
  1954年   3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91.
为从龙须菜中分离含微卫星DNA的片段采用了2种方法,总共筛选了1 100个克隆。其中应用地高辛标记探针,通过菌落原位杂交方法,筛选得到13个克隆,测序结果显示仅有1个克隆含有微卫星DNA;PCR方法筛选出28个克隆,测序显示有23个克隆含有微卫星DNA。在总共测序的24个克隆中共有77个微卫星序列,每个克隆中含有的微卫星DNA在1~7个不等。核心序列重复次数在10次(含10次)以上的微卫星有38个,重复次数在10~38不等,重复次数在7~9次之间的微卫星有39个。在获得的微卫星序列中GA重复占97%,CA重复仅占3%。完全型微卫星55个,占71.4%;不完全型微卫星21个,占27.3%;复合型微卫星1个,仅占1.3%。龙须菜微卫星DNA的含量较低。  相似文献   
992.
基于通量均衡基准的地壳垂直形变场分析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全球通量均衡假说建立了地壳垂直形变场的分析模型,在球面近似下求得了该模型的球谐函数级数解并拟合了两个不同区域的地壳垂直形变场,编绘了等值线图,继而在密切平面坐标系下导出了该模型的Fourier级数解。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具有几何意义,而且具有一定的地球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3.
青藏高原东北缘特提斯构造域界线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东特提斯构造域北界的确定不仅可以约束构造域的范围及演化,而且对于约束中国各陆块的原始构造归属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将从地球化学角度对这一科学问题进行探讨.祁连造山带早古生代蛇绿岩单元内枕状玄武岩的元素、Sr-Nd-Pb同位素组成系统研究表明:其地幔源区的Nd和Pb同位素组成均表现出印度洋MORB型同位素组成特征;枕状玄武岩(△^207Pb/^204Pb)t变化范围为9.1~24.3(平均值为14.7),(△^208/^204Pb)t变化范围为9.1~101.1(平均值55.3);与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蛇绿岩具有一致的同位素组成.因此,祁连造山带古洋幔应属于原特提斯构造域.纵观中国境内的特提斯构造域蛇绿岩的分布特征可知:该构造域表现出自北而南变年轻的时空演化规律,从而说明中央造山带的动力学过程也应纳入冈瓦纳大陆裂解和亚洲增生的总动力学系统之中.  相似文献   
994.
杨红霞  刘崴  李冰  魏巍  张惠娟 《岩矿测试》2013,7(2):300-304
螯合作用是植物对细胞内重金属耐受的主要方式之一,植物中螯合肽(PCs)在植物耐重金属毒害中的作用己有许多报道,但作用程度并未得出一致的结论,关于PCs是在镉刺激下直接合成还是以谷胱甘肽为底物合成同样存在争议。本文研究了胁迫浓度和胁迫时间对超积累植物印度芥菜(Brassica juncea)中镉形态分布的影响。印度芥菜幼苗分别用0.5、1.0、3.0、5.0、10.0 mg/L镉标准溶液胁迫24 h、48 h、72 h、96 h后收获,用体积排阻高效液相色谱-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测定植物体根部和叶部中镉形态的含量。结果表明,在低胁迫浓度下(≤3.0 mg/L),植物叶中PCs-Cd的含量与胁迫浓度成正比;在高胁迫浓度下,PCs-Cd含量反而降低,根中PCs-Cd的含量持续增加,但叶中PCs-Cd总量高于根部,说明PCs在植物体内会由根部向叶部转移,从而提高了镉耐受性。在持续长时间胁迫下,PCs-Cd含量也降低,表明PCs在镉解毒机制中仅有短暂的作用;持续高浓度胁迫下,植物会引发其他机制来抵制Cd的毒性。研究认为PCs在镉解毒机制中的作用需要考虑胁迫时间和胁迫浓度这两个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95.

煤基固体废弃物的清洁利用是矿区生态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重金属的结构形态是煤基固废清洁利用的关键。以安徽淮南矿区潘一矿煤矸石、粉煤灰为研究对象,利用XRF、XRD、SEM和FTIR等微区方法对煤基固废进行表征分析,探讨其精细化学结构及重金属嵌布方式,并结合RAC(Risk Assessment Code)生态风险评价对重金属潜在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煤矸石主要粒径以黏粒(0~5 μm)和粗粉砂(10~50 μm)为主,粒度不规则,空间分布间距较大,主要矿物为石英(SiO2),IR谱线辅助验证了AlO4和SiO4的弯曲振动。粉煤灰粒径以粗粉砂(10~50 μm)和砂砾石(50~250 μm)为主,表面以球状包裹体和多孔颗粒组成,粒径大小不一,主要矿物相是莫来石(Al6Si2O13),IR谱线发现其存在有机硅Si-O-Si对称伸缩和反对称伸缩。煤矸石中Ni、Pb以有机结合态和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为主,Cr、Cd、As的赋存形态主要是残渣态;粉煤灰中As主要以残渣态和有机结合态存在,其余重金属元素均以残渣态存在。RAC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煤矸石和粉煤灰中Cr、As属于低风险水平,其余重金属均无风险。研究结果对煤基固废资源化利用及矿区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96.
刚果(金)地质特征与主要矿产资源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刚果(金)主要由刚果盆地和环盆地高原组成,盆地主要由中生代到新生代地层及近现代沉积物组成,沿着盆地内边缘分布有泛非时期的火山沉积物,环盆地高原主要为抬升的前寒武纪基底。刚果(金)优势金属矿产资源主要分布环盆地高原的加丹加新元古代铜-钴多金属成矿带、KIB-KAB中元古代锡-铌-钽-钨多金属成矿带、刚果东北太古代绿岩带型金-铁多金属成矿带上,而金刚石则主要分布开赛及东北部地区中新生代金刚石成矿区内。  相似文献   
997.
东昆仑野马泉地区矽卡岩矿床地质特征及控矿条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野马泉地区蕴藏有丰富的矽卡岩型铁、铜、铅、锌、银矿床等,是东昆仑地区重要的多金属矿产地之一。对野马泉多金属矿床的产状、矿物共生组合、矿石结构构造、围岩蚀变类型等进行了研究,查明矿床主要产于花岗岩与围岩的接触面及其附近的断裂带中,其形成与区域晚古生代-早中生代构造岩浆旋回末期的岩浆活动关系密切,属岩浆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98.

为探索采动影响下的断层活化突水机理,开展断层破碎岩体剪切变形与渗透性演化试验研究。基于流固耦合原理设计一套破碎岩体压剪渗流试验系统,实现破碎岩体剪切变形与渗流的耦合过程,开展多因素影响下的破碎岩体剪切−渗流耦合试验,获得连续剪切过程中颗粒级配和初始孔隙率对孔隙率和渗透性参量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连续剪切条件下,破碎岩体的渗透率和孔隙率变化过程大致相同,可分为3个阶段:缓慢增长阶段,破碎岩石颗粒由散乱状态向有序的组织结构调整;加速增长阶段,破碎岩石颗粒剪切膨胀;增速放缓阶段,破碎岩体颗粒的剪切变形在围压的约束下达到动态平衡。试样Talbot指数越小或初始孔隙率越大,渗透率和孔隙率敏感性越强,渗透率和孔隙率越大;非Darcy流β因子的演化规律与渗透率的演化规律相反。结合数值模拟发现,剪切作用下破碎岩体剪切带内岩石颗粒的运移是剪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破碎岩体剪胀过程中颗粒的力链由随机分布向特定方向转化,表现为局部孔隙和孔喉的膨胀,是孔隙率和渗透率增加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深部煤矿突水灾害机理揭示与灾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9.
石油工业在开采、加工、运输、储备过程中石油及其初加工产品泄漏,进入环境造成污染。本文根据国内外现有异位修复技术和原位修复技术研究成果,提出“加强场地调查,有效控制污染源,阻断污染途径,同时开展受污染地下水土修复,优化组合多种修复技术方法”路线,表明可修复地下水土石油类有机污染。  相似文献   
1000.
The variation of the δ 18O in precipit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precipitation amountat Kyangjin Base House and Yala Glacier Camp in Langtang Valley, Nepal Himalayas were ana-lyzed. The variations of the δ 18O with precipitation had great scatter, and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the δ18O and precipitation changed with time on the synoptic scale. On the seasonal scale, therewas marked amount effect at Kyangjin Base House. However, the δ18O-precipitation gradient wassmaller than that on the synoptic scale. Because of the maintenance of the basic equilibrium be-tween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atmospheric vapor and precipitation, the evaporation en-richment was light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Therefore, the variation of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in precipitation was independent on the sampling intervals.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rainfall inLangtang Valley was not the outcome of the initial condensation of ocean vapor that originatedfrom low latitudes. The stable isotopic compositions in precipitation were greatly depleted due tothe strong rainout of the vapor from oceans as the vapor was raised over the Himalay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