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9025篇 |
免费 | 19696篇 |
国内免费 | 1032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339篇 |
大气科学 | 5563篇 |
地球物理 | 7794篇 |
地质学 | 29036篇 |
海洋学 | 8398篇 |
天文学 | 461篇 |
综合类 | 3480篇 |
自然地理 | 5977篇 |
出版年
2025年 | 87篇 |
2024年 | 1614篇 |
2023年 | 1805篇 |
2022年 | 3015篇 |
2021年 | 3502篇 |
2020年 | 2941篇 |
2019年 | 3125篇 |
2018年 | 2754篇 |
2017年 | 2577篇 |
2016年 | 2598篇 |
2015年 | 3191篇 |
2014年 | 2929篇 |
2013年 | 3542篇 |
2012年 | 3855篇 |
2011年 | 3688篇 |
2010年 | 3683篇 |
2009年 | 3360篇 |
2008年 | 3386篇 |
2007年 | 3247篇 |
2006年 | 3077篇 |
2005年 | 2529篇 |
2004年 | 1960篇 |
2003年 | 1397篇 |
2002年 | 1438篇 |
2001年 | 1280篇 |
2000年 | 1037篇 |
1999年 | 433篇 |
1998年 | 167篇 |
1997年 | 117篇 |
1996年 | 78篇 |
1995年 | 57篇 |
1994年 | 50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39篇 |
1991年 | 24篇 |
1990年 | 40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25篇 |
1987年 | 45篇 |
1986年 | 52篇 |
1985年 | 36篇 |
1984年 | 29篇 |
1983年 | 24篇 |
1982年 | 24篇 |
1981年 | 20篇 |
1980年 | 6篇 |
1979年 | 23篇 |
1978年 | 5篇 |
1957年 | 16篇 |
1954年 | 3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31.
张文;黄声享;李洋洋 《测绘地理信息》2017,42(2):94-97
碾压施工质量过程控制的关键就是精准获取碾压机械运行中的连续空间位置信息。测量机器人可直接获取目标三维坐标,具有实时、连续跟踪、自动化、高精度以及使用环境灵活、远程可控等特点,将其应用于碾压施工监控中,能实现实时、高效、高精度的过程监控。介绍了基于测量机器人的碾压施工监控系统软件的设计,论述了软件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并在实际工程中对系统软件进行了应用验证。结果表明,系统软件具有自动化、全程实时监控、质量信息可视化等特点,为填筑碾压施工质量的过程控制提供了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232.
BIM技术在隧道工程的决策设计,施工管理,运营维护等各阶段都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应用程度较低,亟待发展。为探索BIM地质建模在隧道工程中的应用,本文依托宁波市平风岭隧道,基于revit软件,采用二次开发的地质插件和civil3d软件建立了该工程的BIM地质模型,并与已有的隧道模型相结合进行了研究。通过对比模型截面与地质剖面,对模型的吻合程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整合的BIM模型,对隧道设计施工过程进行了参考分析。得出结论如下:(1)运用二次开发的地质插件进行地层建模,civil3d对断层等不良地质体建模,可以方便高效地建立BIM地质模型;(2)钻孔数据较少时,可以充分应用物探等地质勘察资料采用增设 相似文献
233.
为实现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的长期稳定运行并确保观测数据的科学性和准确性,建立一套适合综合观测体系的运维模式和保障体系意义重大.在分析国内外观测站网运维模式和保障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试点站网的建设、运营情况,提出了领导层+业务执行层+咨询层的运维模式,以及由经费保障、通信网络保障、基建装备保障、数据质量控制保障、野外观测台站日常管理与制度及人才队伍保障构成的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保障体系框架.构建的运维模式层级清晰、职责明确,保障体系框架涵盖面广、重点突出,基本能满足自然资源要素综合观测体系长期、稳定、连续运行和定位观测的运维保障需求. 相似文献
234.
新疆东天山地区延西铜矿床的地球化学、成矿年代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5,他引:3
延西铜矿床位于新疆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北部的哈尔里克-大南湖岛弧带内,是延东-土屋斑岩型成矿带的西延部分。矿床的赋矿地层主要为石炭系企鹅山群,被含矿斜长花岗斑岩侵入。矿床中的主要岩石类型为安山岩、闪长玢岩以及斜长花岗斑岩,安山岩和闪长玢岩具有同源性及岛弧火山岩的特点,是主要的赋矿围岩;斜长花岗斑岩具有埃达克质岩石的特征,与成矿作用直接相关,其形成晚于安山岩、闪长玢岩。本文测得延西铜矿床辉钼矿Re-Os年龄为326.2±4.5Ma,可以代表其成矿年龄,与土屋-延东铜矿床322.7±2.3Ma的辉钼矿Re-Os年龄基本相同;包括延西铜矿床在内的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带成矿时代与成岩时代基本一致或稍晚。延西铜矿床具有斑岩型铜矿床的矿化和围岩蚀变特征,与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带内其它矿床均为中石炭世同源岩浆演化的产物,具有相似的成矿作用过程,成矿物质均为岩浆来源,这些矿床可能为同一岩浆活动在不同部位发生矿化的产物。延西铜矿床以及土屋-延东斑岩型铜矿带形成于东天山觉罗塔格地区晚古生代的挤压岛弧背景,应与哈尔里克-大南湖晚古生代岛弧的形成相伴,可能与康古尔塔格大洋板块向北部哈尔里克-大南湖岛弧的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235.
236.
边坡非圆弧临界滑动面搜索是边坡稳定计算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其实质为安全系数最小的滑动路径搜索问题,采用效果良好的路径搜索算法--蚁群算法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为了克服传统蚁群算法效率低、效果差的缺点,基于蚂蚁正反向搜索相遇形成完整路径的原理,提出了一种相遇蚁群算法。将该算法用于边坡非圆弧滑动面搜索问题,提出了一种非圆弧临界滑动面搜索的新方法。通过2个边坡的算例计算及一个水库岸坡的工程应用,验证了新算法的有效性。计算结果表明,相遇蚁群算法无论是整个搜索范围还是从某一点起的搜索范围都要比一般蚁群算法大,所以相遇蚁群算法在搜索边坡临界滑动面时所得到解的多样性也要比一般蚁群算法好,因此,相遇蚁群算法的搜索范围能以较大的概率包含全局最优解,算法最终也能以较大概率搜索到全局最优解。最终,相遇蚁群算法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以更快的速度找到边坡的临界滑动面。 相似文献
237.
238.
柴达木盆地三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的形成途径与运聚方式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柴达木盆地三湖(台吉乃尔湖、涩聂湖、达布逊湖)地区第四系生物气区是我国最大的生物气区。笔者系统采集了该气区21个天然气样品,测量了其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重点探讨了生物气形成途径和运聚方式。生物气δ~(13)C_1和δ~(13)C_(CO_2)均随深度增大而变重,显示了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生物气δ~(13)C_1、δ~(13)C_(CO_2)和δD分布与CO_2还原方式形成的生物气的相应同位素值分布范围接近。在有关成因图解中这些数据主要位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范围内。生物气CO_2和CH_4之间的碳同位素分馏系数α_c>1.055,具有CO_2还原途径成气的特征。柴达木盆地第四纪干旱的古气候、较低的古温度、较高的沉积速率和水体中较高的硫酸盐含量使得甲烷菌的大量繁殖只能在较大的深度范围内才能实现,从而,有利于CO_2还原途径成气作用进行。涩北一号、涩北二号气田生物气δ~(13)C_1组成分布可能表明,生物气形成以后沿疏导层水平运移进入气藏,基本不存在垂向运移。该项研究对于进一步深入探讨生物气成因、形成条件,确定生物气模拟实验方式与条件,计算生物气资源量,建立成藏模式和选择天然气有利勘探区块均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39.
240.
位于云南省会昆明盆地内的滇池流域是滇中岩溶和石漠化较为发育的地区,石漠化总面积225.56 km2,占流域总面积的7.71%,占岩溶总面积32.69%。石漠化主要分布在望海山、大板桥—呈贡、黑林铺、海口、梁王山、上蒜片区,其中又以北东部的大板桥片区石漠化最为严重。石漠化已造成流域内水土流失加剧、可耕地面积减少、土壤涵养水源能力降低及生态环境恶化等危害。通过地面调查和ETM遥感解译,查清了流域内石漠化的发育分布与碳酸盐岩的岩性及其组合、岩溶作用、地形地貌、气象等自然因素、人为因素和工业污染关系密切。针对石漠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了生态修复、农田基本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农村能源建设、小集镇建设、土地合理利用等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